(共27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1.三国与西晋
2.东晋与南朝
3.十六国与北朝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门阀政治
汉末,察举制逐渐演变,到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知识链接
220年
三国鼎立
266-316年
西晋
317-420年304-439年
东晋
/十六国
材料一 (司马睿)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
材料二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东晋王朝在立国的过程中,琅琊王氏贡献最大。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士族专权 (从哪来?)
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思考2
东晋政治的特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20年
三国鼎立
266-316年
西晋
317-420年304-439年
)
东晋
/十六国
公元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灭东晋,建立刘宋政权。
宋 齐 梁 陈
南 朝
学思之窗
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农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主要原因)
人口
社会
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南方雨量丰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地理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政府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经济重心南移(后话)
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后
南宋
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发展)
开始南移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220年
三国鼎立
266-316年
西晋
317-420年304-439年
)
东晋
/十六国
宋 齐 梁 陈
南 朝
材料三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329年,赵太子刘熙为后赵军所杀,前赵灭亡。
349年,成汉皇帝范贲为晋军所杀,成汉灭亡。
351年,魏帝冉闵指使赵王石祗的部将刘显将石祗杀害,后赵灭亡。
370年,燕主慕容暐被前秦军俘虏,前燕灭亡。
376年,西平公张天锡向前秦军投降,前凉灭亡。
394年,秦主苻崇为西秦军所杀,前秦灭亡。
403年,建康公吕隆向后秦军投降,后凉灭亡。
407年,燕王慕容熙被北燕军俘虏,后燕灭亡。
410年,南燕主慕容超被晋军俘虏,南燕灭亡。
414年,南凉王秃发傉檀向西秦军投降,南凉灭亡。
417年,秦主姚泓向晋军投降,后秦灭亡。
421年,凉州刺史李恂被北凉军攻击,兵败自杀,西凉灭亡。
431年,秦王乞伏暮末向胡夏军投降,西秦灭亡。
431年,夏主赫连定被吐谷浑军俘虏,胡夏灭亡。
436年,燕王冯弘受北魏军攻击,弃国投奔高句丽,北燕灭亡。
439年,河西王沮渠牧健向北魏军投降,北凉灭亡。
《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A. 加剧了北方的民族矛盾
B. 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C. 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D. 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但民族认同的关键在文化而不在血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主要是少数民族对华夏/汉族文化的学习以及前者对后者的认同。
“精汉”(先至者匈奴和后至者鲜卑)
民族交融的形式:迁徙、战争、通婚、贸易……
精明-精神明朝人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郡匈奴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前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mo,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
刘渊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后趁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割据并州地区,在永兴元年(304年)以“兄亡弟绍”为名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后主刘禅。
刘渊自幼爱好学习,拜上党人崔游为师,学习《诗》、《易》和《书》,他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这两部书,大致都能诵读,而《史记》、《汉书》及诸子的著作,没有不阅读的。
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儿子-灭西晋
冒顿单于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认贼作父
p31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话穿汉服
改汉姓
结汉亲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02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03
01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孝文帝中兴”
04
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从绘画中反映文化交融:从接受孝文化到服饰礼仪的转变
器物上的交融-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220年
三国鼎立
266-316年
西晋
思考1
少数民族内迁以及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西晋后期皇族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元气大伤。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称“五胡乱华”。
220年
三国鼎立
266-316年
西晋
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
时空坐标
本课小结
阶段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
返回
大地主们的庄园经济是建立在大量地产私有化的基础上之上的,这就决定了这些大庄园具有成规模化、综合性强的特点,而大地主们为避兵祸往往闭门自保,因此独立性、封闭性、自主性也是其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地主豪强与一般的地主阶级也有不同,他们在社会中往往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处于社会上层阶级甚至直接参与国家统治,因此凭借这些优势广占林池、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