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5: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感志士出世之慨,悟隐士超脱之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
对比阅读
初读解意,明确体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kǎi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yín至今。
呦呦yō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jiā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qiān,枉wǎng用相存。契qì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短歌行 曹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mǔ,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xū里烟。
狗吠fèi深巷xiàng中,鸡鸣桑树颠diā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载zài 体有歌、行、吟三种。
古 体 诗
知人论世,揣摩诗情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他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文风慷慨悲凉、雄健深沉,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指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ruǎn瑀yǔ、应玚yáng、刘桢)
蔡琰yǎn(蔡文姬)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83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长江灿若白练。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1.《短歌行》的诗眼是什么?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① 一忧人生苦短。看似消极,实则为后文写渴望贤才、统一天下做铺垫,表现了诗人只争朝夕,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② 二忧贤才难得。“君”“嘉宾”“明月”“乌鹊”均指贤才,诗人未得贤才时忧心忡忡,沉吟至今;得贤才就要鼓瑟吹笙,礼待重用。
③ 三忧功业未就。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的渴望。
诗歌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潜qián ,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谥号
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康、平。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厉、荒、幽、灵。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mǐn、怀、思。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官谥:指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给予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私谥:指有些文人学士或隐士死后,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
田园诗派
写作内容:歌咏田园生活,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思想情感:或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语言特色: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诗境隽juàn永优美,风格恬tián静淡雅,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人物: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陶渊明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2.《归园田居》(其一)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3.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呢?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厌恶官场,渴求自由;顺应天性,坚守本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入世
出世
1.合理用典。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诗句,借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思慕。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经》诗句,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2.妙用比喻。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借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③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3.巧用欲扬先抑。诗作以消极地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总结两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曹操是如何表达心中感慨和陶渊明是如何表达归隐之志的?
《短歌行》
艺术赏析,探究手法

1.比喻。“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诗人自比。这两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2.白描。“方宅……余闲”,这些句子语言简洁质朴,不加雕饰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把诗人田园生活的简朴展现出来,是白描手法。
3.善于写景,情景交融。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是近景,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属远景,景物远近结合,错落有致。狗吠、鸡鸣为这安静淳朴的乡村生活增添了生动的声音,以动写静,构成了一幅淳朴恬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在这恬静幽美、清新和谐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快慰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
白描
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特点: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3)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例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最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诗歌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朝代
体裁
题材
作者
创作背景
诗眼
节奏韵律
艺术手法
思想情感
诗人形象
生命领悟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求贤诗
田园诗
赤壁大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
几仕几隐,官场黑暗,辞官归隐


短促激越
舒缓平和
用典、比喻、欲扬先抑
比喻、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愁人生苦短、思求贤若渴、忧功业未就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喜爱自由
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
保持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
东汉
东晋
曹操
陶渊明
志存高远,迎难而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思维碰撞,拓展延伸
1.入世与出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事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入世与出世,魏阙与江湖,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志士侧重于治道,隐士侧重于立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到底,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入世与出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2.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示例:
[傍晚,树林,一条古道蜿蜒伸展向树林深处。林边,陶渊明左手背在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须,望着远方的山影。]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曹操 (骑马从林间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陶渊明 (作揖相让路边)此诗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乃曹公名作也。
曹操 (下马)哈哈,正是孤的陋作。
陶渊明 (暗暗吃惊,仍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实乃三生有幸。
曹操 孤也有幸得见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陶渊明 在下姓陶,名潜,字渊明。
曹操 陶先生,刚刚听闻先生的吟作,也委实不世之材。现如今天下大乱,所谓“乱世之中出枭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
陶渊明 于今乱世,曹公还能有何理想?
曹操 先生可以帮孤出谋划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扬名天下。
陶渊明 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吾身处乱世中,自当斩破红尘,既然不能提剑安天下,也应留清白之名于后世。
曹操 天下不幸,有才学之人理应奋起拯救万民于水火,知其不可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才是一个志士的理想。
陶渊明 在下不这样认为,乱世之中,做一个隐士才能以平和的心情去独守自己的本分。(深深一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是回到我的桃花源去吧。(说完飘然离去)
曹操 (高声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扬鞭奋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