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玩偶之家
导入
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如何阅读戏剧
(1)熟记戏剧剧本呈现形式:
台词(潜台词),舞台说明,戏剧冲突
(2)了解阅读步骤:
第一读,概括情节
第二读,概括冲突
第三读,通过台词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分析人物社会意义。
第四读,鉴赏台词。
1、品味台词,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思想的变化。
2、探究戏剧冲突的本质,体会娜拉出走的时代意义。
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主要人物
托伐·海尔茂——娜拉的丈夫
娜拉——海尔茂的妻子
阮克医生——海尔茂和娜拉家的老朋友,娜拉的爱慕者
林丹太太——娜拉的同学,丧夫孀居
尼尔柯洛克斯泰——银行职员,海尔茂的同事
安娜玛丽——保姆
海伦娜——女佣
初读、理清文脉
——
阮克送名片诀别
——
海尔茂再次看信饶恕娜拉
——
娜拉出走
初读、理清文脉
娜拉舞会归来 ——
阮克送名片诀别 ——
海尔茂看信怒骂娜拉 ——
海尔茂再次看信饶恕娜拉 ——
两人正经谈话——
娜拉出走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好的剧本能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它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因此,鉴赏时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文中有几次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辱骂娜拉伪造签名。
第二次冲突:娜拉与海尔茂“正经”谈话,并 宣布不再爱他。
第三次冲突:娜拉继续反抗离家出走。
分析台词,揣摩形象
海尔茂(请将人物形象写到黑板上)
虚伪自私 道貌岸然
称呼变化
找一找: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室贝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新娘子
娇滴滴的小宝贝
我的小鸟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
下贱女人
你这坏东西
受惊的小鸟儿
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
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好室贝儿
我的的小鸟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室贝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新娘子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室贝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娇滴滴的小宝贝
我的新娘子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室贝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品称呼
甜言蜜语
呵斥咒骂
讨好愚弄
想一想:是什么因素导致海尔茂态度的突然转变,他与娜拉矛盾冲突的核心是什么?
总结
两封信,一封威胁把海尔茂“幸福全葬送了”“前途也断送了”;一封达成和解,归还了拮据,消除了危险。
突转手法的使用,令人物的虚伪更鲜明;语言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自私、冷酷无情的男权主义者形象。
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男权主义者
总结:
一个虚伪自私 、道貌岸然 、毫无原则、心胸狭小的律师形象
一个看重社会名誉和地位、胆小懦弱、冷酷无情、男权拥护者的丈夫形象
作为律师,应该正直守法,却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极大的反讽意味
娜拉(板书,并阐释理由)
1、优雅美丽、单纯不谙世事、浪漫主义爱情观
2、无私奉献 自我牺牲、
3、玩偶的形象,对父亲 对丈夫—玩偶女儿、玩偶老婆。惟命是从,不能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
4、觉醒意识 、勇于反抗、追求独立自由 。
合作探究
第一次出门 第二次出门
目的
心情
原因
性格或形象
投水自杀
为了丈夫名誉不受损,宁愿牺牲自己
忠贞 善良 勇敢
离开海尔茂,开始独立新生活
冷静 坚定
留恋孩子、丈夫,痛苦不舍
面对两封信,海尔茂言行不一,丑态毕露,而娜拉都以出门应对。这两次出门有何不同?
爱情上不公平
经济上不独立
生活中受支配
男女不平等
有尊严 勇敢
朗读台词
娜拉的觉醒:
我一定得自己干。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
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我得一个人过日子。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我真不了解。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语气坚决、强硬、严肃认真、决绝
娜拉
优雅美丽、单纯天真、不谙世事、拥有自我牺牲和浪漫主义爱情观、被当做玩偶的家庭妇女
有觉醒意识、向往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具有个人精神反叛的妻子形象
重现经典
小组合作展示
娜拉的出走和那声重重的关门声给读者留有无尽的遐想。有人说娜拉出走是一种胜利,她敢于摆脱玩偶的地位,去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等。但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文章中却揭示出娜拉出走后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你认为娜拉出走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1、自由发言、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2、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关键词做好记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
胜利的理由:
1、 娜拉已经真正觉醒,敢于摆脱玩偶的地位,敢于担当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并勇敢追求经济上的独立。
2、当时挪威的背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很细心地结合了我们课本单元研习任务里的句子;关门声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个性主义就是一种思想原则,主张个性解放, 强调精神自由, 人格独立, 人权平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3、易卜生以其《玩偶之家》拯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
失败理由:
1、妇女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难摆脱制度的束缚、就如鲁迅说的,出走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出路在哪?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娜拉这样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注定是悲剧结尾。
2、根本走不出制度的束缚,改变不了社会本质 。
政治方面,男权社会里, 资产阶级不平等制度 。经济上,女人没有经济地位。法律上,易卜生在笔记上写道:“有两种精神法律,两种良心,一种存在于男人身上,而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于女人身上。男女互相不了解,但女人实际上是按照男人的法律受到制裁的。”男女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3、娜拉不仅是家庭的玩偶,还是男权社会的玩偶——像奴隶一样任人摆布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里,一个女人无法成为他自己;因为这个社会纯粹是男性的社会,一切法律都由男人制定,现行裁判制度总是从男性的视角来裁判女性的行为。”
——易卜生 《玩偶之家》的 初始笔记
失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西方文学史家评论: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胜利——妇女解放的推动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两人矛盾冲突的本质是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社会中,娜拉出走后可能会堕落或者回来,是失败的,但是娜拉敢于挑战资本主义制度,推动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真正的人”的呼喊。这又是积极的意义。胡适写道:“当娜拉之宣布独立, 脱离此玩偶之家庭;开女界广大之生机;为革命之天使, 为社会之警钟。对当时我们的五四运动产生了影响。
誓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桂梅是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的校长,她帮助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近日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
鲁迅《伤逝》中的话,“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真正的独立,是拥有独立的思想,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