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一、你喜欢阅读吗?
古今中外,经典的书籍那么多,我不知从哪里开始读起?
我不喜欢读书,因为我实在找不到读书的乐趣,不知道为何读书?
有些著作,太过深奥,字数太多,我实在读不懂,读不下去?
为什么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读书:目的和前提
第13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上图书馆
上
图
书
馆
二、知人论世
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
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二、知人论世
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
曾经翻译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如《雷雨》(英译本)、《彭斯选集》《英国诗文选译集》等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情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的限制。
三、文学常识
西蒙·德·波伏娃(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三、文学常识
罗伯特·斯蒂文森(1850—1894)
英国随笔作家、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新浪漫主义代表。斯蒂文森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早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他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文学,一生多病,但有旺盛的创作力。斯蒂文森的作品题材繁多,构思精巧,其探险小说和惊险小说更是富于独创性和戏剧性力量。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等,斯蒂文森亦以之在读者中获得巨大声望。对他的诗人身份,一般读者并不了解。他逝世以后,长期被认为只是一位模仿他人风格的散文作家和儿童读物及通俗读物作家,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有识者推崇为具有独创性和才能的作家。
三、文体知识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代表作品为《理想国》。
三、文体知识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
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四、初读感受——明确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上图书馆》
音讯( ) 苍穹( )
白炽灯( ) 间隙( ) 吟啸( )
xùn
chì
qióng
jiàn
xiào
一灯如豆: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上图书馆》
上图书馆之乐(1-3)
图书馆经历(4—9)
图书馆奇趣(10)
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中学阶段上“公书林”
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
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圆形阅览室。
直接抒情“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表达了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
四、初读感受——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四、初读感受
思考:课文写到了作者上图书馆的四次经历,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阅读?读了哪些书?感受如何?
地点 环境 书籍名称或类型 书籍对他的影响
王佐良
四、初读感受
梳理王佐良的读书经历
武汉:文华图书科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
北京:清华图书馆。
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的亨福莱公爵室;
英国博物馆圆形阅览室。
满足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新心,从旁学到一些英语。
柏拉图《对话》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
古籍;
略过、未提
英文小说、杂志,斯蒂文生《宝岛》书,《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
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起初,心里很不平静;后来,心境豁然开朗;奇趣
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
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
建筑华美、气象万千
五:文本研读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思考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六:思考探究
1、文中巧妙借助光来烘托环境和描摹心情,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光的句子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1.(清华图书馆)……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这里的光是写实的,书本的光,台灯的光;也是隐喻的,这是知识之光,也是心灵渴慕知识的欲求之光。
六:思考探究
1、文中巧妙借助光来烘托环境和描摹心情,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光的句子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2.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历史巨变,心情暗淡
六:思考探究
1、文中巧妙借助光来烘托环境和描摹心情,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光的句子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亨福菜公爵室)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
国内大战,功业未完成,心情很不平静。
六:思考探究
1、文中巧妙借助光来烘托环境和描摹心情,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光的句子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用光来烘托人物心情,北平解放,功业完成,心情豁然开朗。
六:思考探究
思考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六:思考探究
2、思考3: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精炼含蓄的引用论证
②阶段分明的叙述特点
③聚焦光亮的描写特色
七:总结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学期间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教养等方面的作用。
列一份阅读清单:写出你最喜欢的五本书。
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