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 入: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 了解孔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及孔子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品味本文简洁、凝练却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4. 深入探究孔子对曾皙的人生理想表示赞赏的原因。
学习目标
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晚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所整理修订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言行思想见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 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 “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写作背景
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评价,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各个作了评价:①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②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③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手抄报:/s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一日:指很短的时间。
③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
④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则,就。
⑤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⑥则:连词,那么,就
⑦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疏通文意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①率尔:轻率,急遽而不加思索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③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④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⑤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
⑥比及:等到。
⑦且:连词,并且。
⑧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指是非准则。
译文: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别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①哂(shěn):微笑。
②方:方圆,纵横。
③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④比及:等到
⑤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那。
⑥俟:等待。
译文: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的事,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①能:动词,能做到。
②焉:这里作指示代词,也可理解为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③如:连词,或者。
④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⑤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⑥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⑦愿:愿意;
⑧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译文:“公西华,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①鼓:弹奏。
②瑟:古乐器。
③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④舍:放下。
⑤作:立起来,站起身;
⑥撰:才具,才能。这里可以翻译为志向。
⑦伤:妨害。
⑧乎:语气词,呢。
译文:“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志向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①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②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行加冠礼)。
③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
④喟然:叹息的样子。
⑤与:赞成。
译文:(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译文: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译文:“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层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解除顾虑启发诱导
子路:千乘之国 冉有:区区小国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娱情山水
:为国以礼
文本探究
第一问:
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还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
冉有、公西华:都是谦虚的人。冉有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华比较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看出来。
曾皙: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对志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孔子对他们言志的态度和评价看,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第二问:
①孔子循循善诱,和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因老师比他们年长就不敢说,并在日常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
②孔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子路性格直率,孔子在他言志之后,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不谦虚,而是笑笑(“哂之”);冉有、公西华性格谦虚,孔子对他们的志向没有表态;曾皙智慧、稳重,在他描绘了理想蓝图之后,孔子毫不掩饰地说“吾与点也”。
③孔子正面教育学生,晓之以理。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高屋建瓴,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复述: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2.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皙的一段话,说说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
魅力:
我们可以理解为曾皙勾画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治理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吻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
观点一:曾皙的观点体现了孔子追求的大同社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诸侯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皙向往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因此,孔子对曾皙的“志”慨然叹许。
3.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人生理想表示赞同呢?
观点二:曾皙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曾皙淡泊宁静的心态。正因如此,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曾皙的这段话,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曾皙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
主题归纳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的鲁莽轻率,冉有的谦虚谨慎,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手抄报:/s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当堂检测:文化常识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师旅: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次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手抄报:/s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行加冠礼)。
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
一词多义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名词,常规,常法)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将,刚刚)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尔
方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假如,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 (连词,或者)
则何以哉(动词,做)
以吾一日长乎尔(连词,因为)
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如
以
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承)
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而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夹处)
加之以师旅 (动词,加到……上)
比及三年 (介词,及,等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动词,等待)
如会同 (动词,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吾与点也 (动词,赞成)
其言不让(动词,谦让)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浴乎沂,风乎舞雩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2)形容词的活用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
可使足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3)动词的活用
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