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___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2.内外政策:
(1)建立幕藩体制:
①天皇:是_____上的最高统治者。
②将军: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许多重要的城
市。17名义③大名:是藩的首领,享有藩的___________,必须听命于___
___。
④武士:将军和大名的_____,是幕府的统治基础。
(2)实行等级制度: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
份等级。
(3)推行锁国政策:
①目的:防止_________对日本的侵入。
②措施: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_________和传教士驱逐
出境,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_____等国通商;日本人不得出
国,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世袭统治权将军家臣外部势力外国商人荷兰【合作探究】
1.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提示:清朝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日本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部侵略势力。但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3.经济状况:
19世纪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
现了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给日本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对自然经济产生了很大的
冲击力,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封建统
治的基础。资本主义萌芽4.社会关系:
(1)社会矛盾日趋尖锐:_____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
断;_________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掠夺;一些__________
迫于生计,逐渐产生反抗思想。
(2)1837年,___________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表明日本社会
的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农民工商业者中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二、黑船事件
1.概况:
(1)1853年,美国海军要求与日本建立_________和进行贸易。
(2)1854年,佩里同幕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
2.后果:日本陷入_________的危机之中。外交关系日美亲善条约半殖民地【合作探究】
3.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难逃被侵略的厄运,有何共同原因?有何启示?
提示:原因:国际上英法美等国开展工业革命,到处侵略扩张;国内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促发展。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原因: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
2.结果:大量_____失业,许多地方的_____和贫困市民发动起
义。
3.影响:
(1)消极方面:加剧了日本_________。
(2)积极方面:
①刺激了日本的_________发展。
②推动了日本的_________。工人农民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变革【合作探究】
4.“开国”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1)消极: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
(2)积极: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日后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提示: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陷入危机。 一、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1.在欧美廉价的工业品的冲击下,日本的传统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纷纷揭竿而起。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
3.统治阶级内部有些大名赞成改革,特别是中下级武士因生活所迫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有的经营工商业,接受西方民主思想,越来越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名师指津】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既有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又有资产阶级与幕府的矛盾,还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幕府统治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 二、黑船事件的根本动因、结果和影响
1.动因: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寻求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日本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目标。
2.结果: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 3.影响:美国与日本签订条约后,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还增加了通商条款。日本被迫给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议定关税等特权。日本的主权遭到践踏,陷入了半殖民地危机之中。日本的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
【名师指津】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不是主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会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 黑船事件的影响及对其的客观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新浪网2009年1月登载的一则消息说,在今天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陆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美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年美国人佩里是如何登陆日本的?
(2)你如何理解日本人将“入侵者”当作“英雄”看待的做法?
【解题分析】本题以“黑船事件”为切入点,将时政材料与历史事实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题结合“黑船事件”对日本社会变革的客观影响加以分析。答案:(1)19世纪中期,日本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目标。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使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2)尽管当年佩里仗着船坚炮利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但后世的日本人并不视之为仇敌。相反,日本人有感于佩里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视之为日本的恩人。由此可反映出日本人的务实性格。课件23张PPT。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尊王攘夷”
1.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日本_________的加深要求改革的呼声高
涨。
(2)直接原因:幕府_________、对内镇压。
2.目的:尊奉天皇,_______________。民族危机对外妥协赶走外国侵略者3.概况:
(1)兴起:
①兴起标志:1860年,中下级武士暗杀了幕府实权人物_____
_____,尊攘派走上了日本政治舞台。
②参与阶层:___________是该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得到部分
_____的支持,富农、___________和商人等也纷纷响应。
③主要活动: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___________,袭击西方国
家商人和外交官、船只等。井伊直弼中下级武士大名手工工场主幕府当权者(2)发展:1863年出现了_________在长州藩组织的“_____
___”。
(3)失败:_____年,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严厉镇压尊攘派,
运动失败。
(4)失败原因:
①对幕府抱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_________的要求。
②幕府军队和_________的围攻。高杉晋作奇兵队1863幕府统治西方列强【合作探究】
1.“尊王攘夷”口号体现了怎样的局限?尊攘派为什么不能提出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口号?
提示:(1)局限:借“尊王”而“攘夷”,不敢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2)原因: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还不成熟,资产阶级还很弱小,不可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_________运动的失败。
(2)有识之士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_________。
(3)全国各地_________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着幕府统治。
2.领导:_________、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_________。尊王攘夷富国强兵农民起义高杉晋作西南强藩【合作探究】
2.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的原因。
提示:(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的正确领导。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4.大政奉还:
(1)背景:
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_____的关
系,争取获得_____的支持。
②幕府:为消除_______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0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_____,史
称“大政奉还”。英国天皇倒幕派天皇三、戊辰战争
1.原因:
(1)“_________”后,德川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2)1868年初,倒幕派以_____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强迫幕府“_________”。
(3)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___________。大政奉还天皇辞官纳地倒幕武装2.经过:
(1)1868年1月,幕府军队与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在京都附
近的_____、_____激战,新政府军大胜。
(2)天皇发布亲征诏书,讨伐幕府,_________实际指挥讨伐幕
府大军。
3.结果:
(1)幕府被推翻,新政府建立,改江户为_____,宣布改元
“_____”。
(2)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_____。西乡隆盛东京明治东京鸟羽伏见【合作探究】
3.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提示:(1)国内原因: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②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③一些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④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 ⑤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2)国际原因:①西方列强宣布中立;②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一、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
(2)目的: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3)维护的对象:天皇。
(4)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为主,大名和工商业者支持。
(5)根据地:西南强藩。 2.不同点:
(1)前者重在“攘夷”;后者重在“倒幕”。
(2)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幕府统治。前者拥立天皇仅在口号,天皇地位、权力未发生根本变化;后者迫使幕府“大政奉还”,并推翻了幕府。
(3)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武装倒幕彻底打垮幕府,最终胜利。【名师指津】倒幕运动比尊王攘夷运动有更大的进步,它用武装倒幕代替和平的幕政改革。但它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其出发点也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安、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 二、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
1.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经济力量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
3.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名师指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或国际、国内等方面综合分析。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既有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也有外部具体的历史原因。 明治维新背景
(2012·海口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尊攘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高杉晋作成为“尊攘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
(3)此后日本出现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运动,结果如何?【解题分析】本题以高杉晋作的思想为依托材料,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及高杉晋作的身份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1)题主要从高杉晋作对日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分析。第(2)题高杉晋作的思想变化及活动体现在倒幕运动上。第(3)题考查倒幕运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抗外侮,日本要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下场就要反抗外来侵略;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2)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改变日本现状。活动:1865年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3)结果:彻底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课件29张PPT。第3课 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
1.明治维新的含义:明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废除旧封建体制,
建立新制度,促进_________发展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
新”。资本主义2.加强中央集权:
(1)内容:
①取消幕府的_________,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
权。
②1871年,政府宣布“_________”,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
进行管理。
(2)作用:开始建立起统一的_____________。封建领地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国家3.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内容:
①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_____等
四种身份。
②宣布“_________”,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
权。
③以_________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2)作用:建立起了适应_____________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平民四民平等公债补偿资本主义经济【合作探究】
1.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的改革是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示:有利。“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华族和士族利用政府补偿金投资新兴工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谋生,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和自由劳动力。二、发展新经济
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_____作为全国唯一的
货币。
2.土地改革:
(1)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_________,允许土
地买卖。
(2)影响:___________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
发展。日元土地私有土地所有者3.地税改革:
(1)措施: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并以
_____支付。
(2)影响:商品经济获得发展,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为国家的
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业化政策货币4.殖产兴业:
(1)措施:
①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_____”企
业,供私人效仿。
②加紧建设近代_________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大力扶植和保护_____________的发展,把大部分_________
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资本家经营。样板交通通信私人资本主义国营企业(2)影响:
①在日本兴起了兴办工业的浪潮,建立了许多_________企
业。
②政府扶植的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_________。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合作探究】
2.阅读材料:1874年五六月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
兴业建议书》,其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
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
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
力。”
(1)大久保利通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2)为什么明治政府坚持“诱导奖励”政策?提示:(1)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2)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日本当时民智未开,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资金等。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三、倡导“文明开化”
1.含义: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
2.表现:
(1)派遣学生到_____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
(2)仿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_________,
1871年成立_______,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3)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资本主义文明欧美教育体制文部省【合作探究】
3.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
提示:(1)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西方。(2)这些做法革除了陋习,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和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四、建立新军队
1.措施:
(1)1873年,开始实行___________,建立常备军。
(2)建立_________,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
(3)设立_________,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2.结果:建立起一支_________。
3.特点:
(1)日本军队称为“_____”。
(2)军人接受_______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3)只向天皇负责,不受_____干预。义务兵役制军工企业军事院校现代军队皇军武士道内阁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提示: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一、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自然发展的结果。
(2)日本发展工业是在外敌入侵状况下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时间: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内容:
(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信事业。
(2)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特点:
(1)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植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名师指津】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要先找到比较点,从原因、内容、过程、特点、影响等方面找比较点是解答比较类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名师指津】广义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应包括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因而对其特点的概括应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影响等多方面概括,不能只简单地围绕改革的内容归纳。 对明治维新工业改革的认识
(2011·江苏单科)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
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
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解答本题时应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史实,根
据设问进行概括提炼作答。第(1)题依据材料一“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概括作答;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等信息概括回答;第(3)题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干预方式转变等方面谈认识。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课件24张PPT。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1)明治维新期间,_____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_____________”。
(3)1885年,日本实行_______,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
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农民自由民权运动内阁制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_____名义颁布钦定的《_______
_______》。
4.内容:
(1)宣布日本实行_________,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
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_____,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
等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_______,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_______,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
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天皇日本帝国宪法君主立宪臣民众议院枢密院5.评价:
(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_______。
(2)进步性:
①承认了人民的_________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_________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
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_________。封建性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天皇制度【合作探究】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说出日本的政治体制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些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提示:(1)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日本为天皇专制主义体制。(2)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日本是资产阶级改革,对封建制度改造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有利条件:
(1)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
(2)国内:明治政府加紧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①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_______________。成为
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崛起为_____强国。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_______发展迅速。资本主义工业化东方重工业(2)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建立了一支_______的军队,并不断
加强。
(3)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①19世纪末日本分别和英美签订条约,英美同意将放弃过去不
平等条约中规定的_________。
②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
得国家_____的独立和完整,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现代化治外法权主权【合作探究】
2.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有哪些有利因素?
提示:(1)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军事: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增强。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国际环境: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趋势,欧美之间矛盾重重。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侵占琉球:
(1)1872年,日本把_____变成自己的藩属。
(2)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_______。
2.侵略朝鲜:
(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_________》。
(2)中日甲午战争后,_____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琉球冲绳县江华条约朝鲜3.侵略中国:
(1)1874年侵入台湾,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
(2)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___
_______》。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合作探究】
3.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积极对外扩张?
提示:原因:(1)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军事实力不断壮大,侵略野心迅速膨胀。
(2)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3)日本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提示:维新元老们富国强兵的思想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也是为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1.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外交:摆脱民族危机,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名师指津】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近代化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它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名师指津】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的实质及影响
(2012·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生于下级武士家庭。熟知儒家名著和中国历史,青年时代在长崎学习荷兰文,在26-34岁时,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
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
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大洋网《什么是脱亚入欧论》材料二 假如支那(中国)、朝鲜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阴阳五行的国家。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待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实质是什么?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论对19世纪后期日本的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解题分析】第(1)题分析材料可了解到,福泽谕吉“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据此可知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日本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危机;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福泽谕吉的个人游历;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理解
到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实质是全面引进西方近代文明。根据所学,回答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论对19世纪后期日本的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答案:(1)时代背景:日本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危机;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福泽谕吉的个人游历。
(2)实质:倡导“全面西化”;学习引进西方近代文明。
影响:①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②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近代化。③反映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和利己意识,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对外扩张、侵略邻国的重要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