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科素养形成四年级科学阶段巩固(1-2)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四上·深圳月考)我们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在振动。
A.嘴巴 B.舌头 C.声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人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2022四上·深圳月考)小罗的爸爸给他买了一把吉他,他拿过吉他仔细研究后,发现有一根琴弦的音有些低,他应该( )。
A.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用力弹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弹吉他时,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强一些,可以调节弦的松紧度,越紧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的呼吸实际上是( )的过程。
A.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B.使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同时排出氧气
C.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氮气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
4.(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面的食物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一组是( )。
A.猪肉和鲤鱼 B.鸡蛋和土豆 C.番茄和柠檬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符合题意的是选项C番茄和柠檬。
5.(2022四上·深圳月考)如图,用力敲击音叉时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弱,小球振动的幅度小
B.发出的声音强,小球振动的幅度大
C.发出的声音强,小球振动的幅度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6.(2022四上·深圳月考)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提到钟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钟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客船的
B.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C.钟声通过钟传播到客船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C错误。
7.(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噪音是( )。
A.悠扬的琴声 B.课间吵闹声 C.暴雨打击玻璃声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根据对声音来源的认识可知,悠扬的琴声是人为制造的能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课间吵闹声是人为制造的噪音;暴雨打击玻璃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B选项符合题意。
8.(2022四上·深圳月考)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他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能是( )。
A.20次 B.48次 C.26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应该是介于20-48次之间。
9.(2021四上·沾益会考)我们吃的米饭属于( )
①主食②副食③动物类食物④植物类食物⑤生食⑥熟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种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我们吃的米饭属于熟食的主食类食物,也属于植物类食物。
10.(2021四上·沾益会考)下面词语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描述声音的音调可以用高、低,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强、弱。
11.(2022四上·深圳月考)雾霾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对人体哪个器官的影响最大?( )
A.肺 B.心脏 C.胃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12.(2022四上·深圳月考)( )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A.淀粉 B.食用油 C.食盐
【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3.(2020四上·阳信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B.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
C.人在睡觉与运动时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是差不多的
【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14.在下列状态下,人体每分钟心跳次数最少的是( )。
A.睡眠时 B.刚上完语文课时 C.刚上完体育课时
【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睡觉时,特别是进入深度睡眠时,心脏跳动频率会降低,身体机制为保护身体,身体或四肢会突然出现抖动现象,激活心脏跳动。
15.(2019四上·南湖期末)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小明测得的肺活量约是( )。
A.1800升 B.2000毫升 C.2200克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单位是毫升。小学时候标准,一般男生2200毫升 ,女生2300毫升。B选项符合题意。
16.(2019四上·余杭期末)在口腔的各个部分中,( )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
A.嘴唇 B.牙齿 C.舌头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牙齿
【解析】【分析】A、嘴唇可以保护口腔,不符合题意。
B、牙齿咀嚼食物,不符合题意。
C、舌头可以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符合题意。
17.(2022四上·深圳月考)如图所示,B同学在敲击桌面,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听,他们两人中听到敲击声音比较清晰的是( )。
A.A同学 B.B同学 C.一样清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在液体中的传播效果>在气体中的传播效果。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B同学正常坐立,如果敲击桌面,A同学听到的声音最清晰。
18.小明自制了一件打击乐器(如右图),依次敲击1号到7号铁片,发出的声音( )。
A.音高一样 B.从高到低 C.从低到高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铁片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19.(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
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将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我们还是能听到闹铃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只要有媒介声音就可以传播,即使在水中,声音也可以传播。
20.(2022四上·深圳月考)电视机的声音太轻了,我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
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遥控器调高的是音量, 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
二、判断题。
21.(2021四上·项城期末)拨动钢尺的力量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拨动钢尺的力量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
22.(2021四上·京山期末)在真空环境中振动的闹钟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因此我们听不到铃声。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真空环境中震动的闹钟会发出声音,但是是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我们听不到铃声。
23.(2022四上·叙州期末)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而且传播声音的本领都一样。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其中在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弱是气体。
24.(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呼吸次数也越多。(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根据对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运动量越大,所需氧气越多,呼吸次数自然会增加。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5.(2022四上·深圳月考)米饭在口腔中咀嚼时感觉有甜味,是由于唾液的作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口腔中的唾液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
26.(2022四上·深圳月考)用手敲击桌面时能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会振动。(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必然有物体的振动。因为桌子是比较坚硬的物体,它的振动不明显,可以在桌面上放几粒米,则可以看到米粒会上下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也振动了。
27.(2022四上·深圳月考)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的器官有:先在口腔消化,经过咽食道,然后到达胃,在胃中一般只是暂时贮存食物,并简单消化食物,胃能吸收小量的水和酒精,大部分的食物都要在下面的小肠消化,食物到达小肠后,在小肠消化并吸收营养成分,部分物质到达大肠后,没有吸收的剩余的营养成分会被大肠吸收,最后的食物残渣在大肠贮存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食物在体内中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8.(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嘴唇振动产生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题目说法错误。
29.(2019四上·新会月考)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强。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解答】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0.(2021四上·九江期末)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越丰富越好。(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的种类,但并不是食物种类越多越好。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0四上·华州期末)请你将下列食物与对应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羊肉
苹果
土豆
植物类食物
鸡蛋
动物类食物
馒头
黄瓜
【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植物性食物指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动物性食物指鱼,肉,蛋,奶等。
32.(2022四上·深圳月考)学习了《声音》单元后,小明和小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声音的实验探究。
(1)小明找了四个相同的杯子制作了一个水琴,1~4号中的水逐渐增多,敲击杯子上方会发出声音。实验发现,从1号到4号,音高由 到 ,因为发声的物体在1号杯子内振动得最 ,在4号杯子内振动得最 。
(2)小明和小湖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成了“土电话”,他们距离10米远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请写出声音的传播路径: 。
(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时,其中一名同学捏住细棉线的某一部分,那么另一名同学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4)他们还探究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和音高的关系。随着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增加,音高发生了变化,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5)他们还做了鼓膜模拟实验,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6)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 。
(7)实验中我们可以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这些碎纸屑的作用是 。
(8)通过研究,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对他人的影响,我们可以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B.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C.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会影响听力
(9)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大,纸屑跳动得 (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 (填“大”或“小”);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 不同。
【答案】(1)高;低;快;慢
(2)空气-棉线-空气
(3)不能
(4)由高到低
(5)B
(6)鼓膜;振动
(7)将微小振动放大
(8)C
(9)明显;大;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
(1)在杯子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号振动最慢,声音最低,④号振动最快,声音最高。
(2)“土电话”距离10米远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说明两个同学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3)同学捏住细棉线的某一部分,那么另一名同学不能听见声音,因为停止了振动。
(4)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他们还做了鼓膜模拟实验,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鼓膜。
(6)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鼓膜,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内耳。
(7)碎纸屑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
(8)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会影响听力,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坏听力。
(9)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大,纸屑跳动得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变大,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变小。
33.(2022四上·深圳月考)在学习了《呼吸与消化》单元后,小罗和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营养与健康"的调查活动。请根据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星期天早上,小罗吃的是豆腐猪肉馅饺子,他应该记录( )种食物。
A.3 B.2 C.1
(2)星期天中午,小柯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有米饭、红烧肉、油焖虾、清蒸鱼、番茄炒蛋。添加( )后,会使午餐营养搭配更合理些。
A.香菇炒青菜 B.土豆炖牛肉 C.生炒鸡丁
(3)下图是正常体重学生和肥胖体重学生平时的饮食情况,根据图示分析,肥胖体重学生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学生偏多。
(4)实验时,小柯将切好的食物在白纸上压一压后,白纸上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5)小柯切食物时,手指不小心受伤了,涂了一种能消毒的药物。实验完成后,小柯用水冲了下手,没擦干就马上抓起面包来吃,发现手指接触面包处变蓝紫色,这种消毒药物可能是( )。
A.淀粉 B.碘酒 C.酒精
(6)面包到小柯体内进行消化旅行,口腔是第一站,( )参与咀嚼、初步消化食物。
A.牙齿 B.牙齿和舌头 C.牙齿、舌头和唾液
(7)咀嚼是利用( )将食物变成碎末,从而减轻对其它消化器官的压力。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8)小柯在研究面包在身体里的旅行时,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和切成小块的面包,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 里的消化过程。
A.口腔 B.胃 C.小肠
(9)面包的营养成分主要在( )中完成消化和吸收。
A.胃 B.小肠 C.大肠
(10)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吃的学问,并要求自己以后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的?(请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1)A
(2)A
(3)谷薯类;肉类
(4)C
(5)B
(6)C
(7)C
(8)B
(9)B
(10)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食物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细嚼慢咽等。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豆腐猪肉馅饺子,主要营养成分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小柯应该记录3种食物。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柯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有米饭、红烧肉、油焖虾、清蒸鱼、番茄炒蛋。缺少蔬菜、水果类食物,添加选项A中的香菇炒青菜比较合理,会使午餐营养搭配更科学。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3)从图中正常体重学生和肥胖体重学生平时的饮食情况可以判断,肥胖体重学生的饮食中,谷薯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学生偏多。
(4)根据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了解,实验时,小柯将切好的食物在白纸上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故C正确。
(5)实验完成后,小柯用水冲了下手,没擦干就马上抓起面包来吃,发现手指接触面包处变蓝紫色,这种消毒药物可能是碘酒,因为碘酒具有让淀粉变蓝的特性,故B正确。
(6)面包到小柯体内进行消化旅行。口腔是旅行第一站,其中牙齿、舌头和唾液参与咀嚼、初步消化食物。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7)门齿主要用来切断食物,犬齿主要用来撕裂食物,臼齿主要作用是磨碎食物。因此,咀嚼是利用臼齿将食物变成碎末,从而减轻对其它消化器官的压力。故C正确。
(8)小柯在研究面包在身体里的旅行时,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面包,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故B正确。
(9)胃的功能是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绝大部分食物是在小肠中消化和吸收的。因此,面包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和吸收。故B正确。
(10)通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脾胃功能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食物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细嚼慢咽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科素养形成四年级科学阶段巩固(1-2)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四上·深圳月考)我们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在振动。
A.嘴巴 B.舌头 C.声带
2.(2022四上·深圳月考)小罗的爸爸给他买了一把吉他,他拿过吉他仔细研究后,发现有一根琴弦的音有些低,他应该( )。
A.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用力弹
3.(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的呼吸实际上是( )的过程。
A.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B.使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同时排出氧气
C.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氮气
4.(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面的食物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一组是( )。
A.猪肉和鲤鱼 B.鸡蛋和土豆 C.番茄和柠檬
5.(2022四上·深圳月考)如图,用力敲击音叉时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弱,小球振动的幅度小
B.发出的声音强,小球振动的幅度大
C.发出的声音强,小球振动的幅度小
6.(2022四上·深圳月考)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提到钟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钟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客船的
B.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C.钟声通过钟传播到客船
7.(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噪音是( )。
A.悠扬的琴声 B.课间吵闹声 C.暴雨打击玻璃声
8.(2022四上·深圳月考)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他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能是( )。
A.20次 B.48次 C.26次
9.(2021四上·沾益会考)我们吃的米饭属于( )
①主食②副食③动物类食物④植物类食物⑤生食⑥熟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10.(2021四上·沾益会考)下面词语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11.(2022四上·深圳月考)雾霾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对人体哪个器官的影响最大?( )
A.肺 B.心脏 C.胃
12.(2022四上·深圳月考)( )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A.淀粉 B.食用油 C.食盐
13.(2020四上·阳信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B.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
C.人在睡觉与运动时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是差不多的
14.在下列状态下,人体每分钟心跳次数最少的是( )。
A.睡眠时 B.刚上完语文课时 C.刚上完体育课时
15.(2019四上·南湖期末)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小明测得的肺活量约是( )。
A.1800升 B.2000毫升 C.2200克
16.(2019四上·余杭期末)在口腔的各个部分中,( )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
A.嘴唇 B.牙齿 C.舌头
17.(2022四上·深圳月考)如图所示,B同学在敲击桌面,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听,他们两人中听到敲击声音比较清晰的是( )。
A.A同学 B.B同学 C.一样清晰
18.小明自制了一件打击乐器(如右图),依次敲击1号到7号铁片,发出的声音( )。
A.音高一样 B.从高到低 C.从低到高
19.(2022四上·深圳月考)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
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将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我们还是能听到闹铃声
20.(2022四上·深圳月考)电视机的声音太轻了,我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
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
二、判断题。
21.(2021四上·项城期末)拨动钢尺的力量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 )
22.(2021四上·京山期末)在真空环境中振动的闹钟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因此我们听不到铃声。
23.(2022四上·叙州期末)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而且传播声音的本领都一样。
24.(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呼吸次数也越多。( )
25.(2022四上·深圳月考)米饭在口腔中咀嚼时感觉有甜味,是由于唾液的作用。( )
26.(2022四上·深圳月考)用手敲击桌面时能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会振动。( )
27.(2022四上·深圳月考)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28.(2022四上·深圳月考)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嘴唇振动产生的。( )
29.(2019四上·新会月考)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强。
30.(2021四上·九江期末)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越丰富越好。( )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0四上·华州期末)请你将下列食物与对应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羊肉
苹果
土豆
植物类食物
鸡蛋
动物类食物
馒头
黄瓜
32.(2022四上·深圳月考)学习了《声音》单元后,小明和小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声音的实验探究。
(1)小明找了四个相同的杯子制作了一个水琴,1~4号中的水逐渐增多,敲击杯子上方会发出声音。实验发现,从1号到4号,音高由 到 ,因为发声的物体在1号杯子内振动得最 ,在4号杯子内振动得最 。
(2)小明和小湖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成了“土电话”,他们距离10米远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请写出声音的传播路径: 。
(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时,其中一名同学捏住细棉线的某一部分,那么另一名同学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4)他们还探究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和音高的关系。随着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增加,音高发生了变化,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5)他们还做了鼓膜模拟实验,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6)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 。
(7)实验中我们可以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这些碎纸屑的作用是 。
(8)通过研究,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对他人的影响,我们可以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B.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C.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会影响听力
(9)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大,纸屑跳动得 (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 (填“大”或“小”);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 不同。
33.(2022四上·深圳月考)在学习了《呼吸与消化》单元后,小罗和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营养与健康"的调查活动。请根据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星期天早上,小罗吃的是豆腐猪肉馅饺子,他应该记录( )种食物。
A.3 B.2 C.1
(2)星期天中午,小柯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有米饭、红烧肉、油焖虾、清蒸鱼、番茄炒蛋。添加( )后,会使午餐营养搭配更合理些。
A.香菇炒青菜 B.土豆炖牛肉 C.生炒鸡丁
(3)下图是正常体重学生和肥胖体重学生平时的饮食情况,根据图示分析,肥胖体重学生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学生偏多。
(4)实验时,小柯将切好的食物在白纸上压一压后,白纸上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5)小柯切食物时,手指不小心受伤了,涂了一种能消毒的药物。实验完成后,小柯用水冲了下手,没擦干就马上抓起面包来吃,发现手指接触面包处变蓝紫色,这种消毒药物可能是( )。
A.淀粉 B.碘酒 C.酒精
(6)面包到小柯体内进行消化旅行,口腔是第一站,( )参与咀嚼、初步消化食物。
A.牙齿 B.牙齿和舌头 C.牙齿、舌头和唾液
(7)咀嚼是利用( )将食物变成碎末,从而减轻对其它消化器官的压力。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8)小柯在研究面包在身体里的旅行时,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和切成小块的面包,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 里的消化过程。
A.口腔 B.胃 C.小肠
(9)面包的营养成分主要在( )中完成消化和吸收。
A.胃 B.小肠 C.大肠
(10)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吃的学问,并要求自己以后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的?(请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人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弹吉他时,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强一些,可以调节弦的松紧度,越紧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符合题意的是选项C番茄和柠檬。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C错误。
7.【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根据对声音来源的认识可知,悠扬的琴声是人为制造的能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课间吵闹声是人为制造的噪音;暴雨打击玻璃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B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应该是介于20-48次之间。
9.【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种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我们吃的米饭属于熟食的主食类食物,也属于植物类食物。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描述声音的音调可以用高、低,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强、弱。
11.【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12.【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3.【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14.【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睡觉时,特别是进入深度睡眠时,心脏跳动频率会降低,身体机制为保护身体,身体或四肢会突然出现抖动现象,激活心脏跳动。
15.【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单位是毫升。小学时候标准,一般男生2200毫升 ,女生2300毫升。B选项符合题意。
16.【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牙齿
【解析】【分析】A、嘴唇可以保护口腔,不符合题意。
B、牙齿咀嚼食物,不符合题意。
C、舌头可以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符合题意。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在液体中的传播效果>在气体中的传播效果。A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B同学正常坐立,如果敲击桌面,A同学听到的声音最清晰。
1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铁片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1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只要有媒介声音就可以传播,即使在水中,声音也可以传播。
2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遥控器调高的是音量, 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拨动钢尺的力量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真空环境中震动的闹钟会发出声音,但是是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我们听不到铃声。
2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其中在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弱是气体。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根据对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运动量越大,所需氧气越多,呼吸次数自然会增加。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口腔中的唾液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
2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必然有物体的振动。因为桌子是比较坚硬的物体,它的振动不明显,可以在桌面上放几粒米,则可以看到米粒会上下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也振动了。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的器官有:先在口腔消化,经过咽食道,然后到达胃,在胃中一般只是暂时贮存食物,并简单消化食物,胃能吸收小量的水和酒精,大部分的食物都要在下面的小肠消化,食物到达小肠后,在小肠消化并吸收营养成分,部分物质到达大肠后,没有吸收的剩余的营养成分会被大肠吸收,最后的食物残渣在大肠贮存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食物在体内中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题目说法错误。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解答】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的种类,但并不是食物种类越多越好。
31.【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植物性食物指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动物性食物指鱼,肉,蛋,奶等。
32.【答案】(1)高;低;快;慢
(2)空气-棉线-空气
(3)不能
(4)由高到低
(5)B
(6)鼓膜;振动
(7)将微小振动放大
(8)C
(9)明显;大;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
(1)在杯子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号振动最慢,声音最低,④号振动最快,声音最高。
(2)“土电话”距离10米远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说明两个同学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3)同学捏住细棉线的某一部分,那么另一名同学不能听见声音,因为停止了振动。
(4)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他们还做了鼓膜模拟实验,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鼓膜。
(6)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鼓膜,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内耳。
(7)碎纸屑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
(8)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会影响听力,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坏听力。
(9)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大,纸屑跳动得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变大,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变小。
33.【答案】(1)A
(2)A
(3)谷薯类;肉类
(4)C
(5)B
(6)C
(7)C
(8)B
(9)B
(10)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食物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细嚼慢咽等。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豆腐猪肉馅饺子,主要营养成分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小柯应该记录3种食物。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柯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有米饭、红烧肉、油焖虾、清蒸鱼、番茄炒蛋。缺少蔬菜、水果类食物,添加选项A中的香菇炒青菜比较合理,会使午餐营养搭配更科学。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3)从图中正常体重学生和肥胖体重学生平时的饮食情况可以判断,肥胖体重学生的饮食中,谷薯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学生偏多。
(4)根据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了解,实验时,小柯将切好的食物在白纸上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故C正确。
(5)实验完成后,小柯用水冲了下手,没擦干就马上抓起面包来吃,发现手指接触面包处变蓝紫色,这种消毒药物可能是碘酒,因为碘酒具有让淀粉变蓝的特性,故B正确。
(6)面包到小柯体内进行消化旅行。口腔是旅行第一站,其中牙齿、舌头和唾液参与咀嚼、初步消化食物。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7)门齿主要用来切断食物,犬齿主要用来撕裂食物,臼齿主要作用是磨碎食物。因此,咀嚼是利用臼齿将食物变成碎末,从而减轻对其它消化器官的压力。故C正确。
(8)小柯在研究面包在身体里的旅行时,用一个塑料袋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面包,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故B正确。
(9)胃的功能是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绝大部分食物是在小肠中消化和吸收的。因此,面包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和吸收。故B正确。
(10)通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脾胃功能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食物要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细嚼慢咽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