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唱出心中的歌》教学目标:1、学会唱所教歌曲,并对歌曲相应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情境法谈话法 教学重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节奏、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告诉学生上课须知,并与学生拟定音乐课师生问好的方式 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师:X X X/X- - -/ (同学们,好!) 学生:X- X- /X- - -/(老师,好!) 注:用特殊的问好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导言:同学们,当你们开始新生军训,就标志着你们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走进中学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片新的音乐天地,让我们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欢的,我唱我喜欢的,用你们真诚的歌声让我们彼此熟悉,彼此亲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听完后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1、《快乐老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可以让让学生伸出手,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B、师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乐老家》 师问: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表情来演唱? 生答:快乐,开心,欢快的速度、轻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要轻快的演唱,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大声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轻巧的声音来哼唱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D、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大海啊!故乡》 A、听音乐,学生边听边跟着划拍,感受歌曲情绪B、听完了这首歌首歌,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师问:这首《大海啊!故乡》和《快乐老家》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生答:《大海啊!故乡》旋律平缓,优美动听,《快乐老家》节奏欢快, 师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海边?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学生构想大海的样子,让学生通过大海的宽广、博大,联想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师问:那么我们在演唱《大海啊!故乡》时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演唱呢? 生答:深情的,用叙述的语气来演唱 C、教师点评,介绍作品资料:《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D、教师播放伴奏范唱 E、学生继续听音乐,跟唱歌曲 3、学习新歌《新世纪的新一代》A、播放录音,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手打拍子,感受歌曲的表现意义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B、歌曲分析:李幼容词、刘磬声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全曲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热烈的呼吁感,旋律明快奔放,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决心与信念。C、跟唱旋律,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哼唱,可用“啦”来替代歌词,以熟悉旋律为主 D、学习歌词,以听唱为主E、学生随音乐再一起唱。三、小结与下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本学会了三首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每人准备一到两首歌,下节课将学习剩下的两首歌,并且将在班上组织一次小型的演唱会,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准备,下节课能到我们讲台上来好好的展示一下你自己!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唱出心中的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唱《啊,朋友再见》和《雪绒花》。 3、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介绍歌曲《Do Re Mi》和《孤独的牧羊人 》 4、认识五线谱,了解简单基本乐理知识 4、组织学生班级演唱会 教学重点: 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参加演唱会的学生大胆上台演唱 。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巩固歌曲: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三首歌曲,是哪三首? 生:《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师: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看看大家都学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播放课件《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习新歌: 师:刚才我们巩固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三首歌曲,看来大家都挺有音乐细胞的,掌握的很不错,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也一定可以把剩下的两首同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学好。 1、《啊,朋友再见》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的唱一遍, B、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生:表现了游击队员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眷念和热爱。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出自哪一部电影吗? 答: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一段体,小调色彩。体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 教师简要讲解歌曲中应注意的地方,如前半拍休止和倚音等几个的地方。 C、学生完整随教师钢琴伴奏唱歌曲。 2、《雪绒花》 A、师:在听这首歌曲之前,先给大家留两个问题,在听歌曲时进行思考,歌曲的情绪?表达的内容? B、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的哼唱, C、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歌曲分析: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深情悠长的歌调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以四三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自学歌词,以听唱为主 E、学生齐唱歌曲,教师指挥 F、播放电影《音乐之声》,介绍歌曲《Do Re Mi》和《孤独的牧羊人 》 3、组织学生开班级演唱会 A、 教师主持,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可单人或多人, B、 学生演唱歌曲 C、 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建议。 三、小结与下课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零点乐队》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如口琴、竖笛,各种打击乐器或其他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 2、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感。3、了解器乐演奏中的“加花”的含义,并且能引导学生能在演奏中“即兴创作”。教学重点: “试奏体验“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积极参与“加花添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学方法:引导法、启示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新课(一) 欣赏音乐师:同学们,你们听过“BEYOND”乐队演唱的《真的爱你》这首歌吗?想听听吗?(教师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提问,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共鸣)播放《真的爱你》,让学生边欣赏,边感受。(二) 学生谈感受(三) 教师小结:“BEYOND”乐队演唱的《真的爱你》等一系列歌曲曾经带给我们这一代人很美好的感觉与回忆,这首音乐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我认为应该有两方面的的原因,一是作品本身不论是歌词还是旋律、节奏方面都能够很好的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触摸到了人的灵魂深处。二是每个乐手对音乐作品的感悟理解通过演奏、演唱的形式真实的呈现给听众,使欣赏者有一种想随音乐激情呐喊的冲动。通过乐队伴奏演唱的形式能够更好的释放真实情感,但这也是需要每个乐手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天,我有一个想法,想在同学们中间组建一个乐队,让同学们也过过瘾,当一回乐手!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那我们的乐队就起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零点乐队”吧!三、 新课教学(一) 组建零点乐队的准备工作第一步:检测学生的节奏感,教师打击三条节奏,要求学生认真听,快速记忆(因为部分同学刚接触节奏,对节奏认识不够清楚,所以教师演示时分慢速、中速、快速三个层次)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听辩的又快又好又准确要求:学生安静欣赏,营造好的视听环境,养成好的听辩习惯。第二步:学生自愿报名到讲台上来,用布蒙住眼睛,教师把准备好的简易乐器都演奏一遍,让学生一一识别,猜中五个以上者可获得“最灵敏的耳朵”光荣称号。发声体:碰铃、铃鼓、拍手声、敲门声、沙锤、三角铁、响筒响板第三步:分析作品,熟悉旋律,测试音准,做简单练耳训练第四步:宣布乐队组成成员(每人可以身兼多职,可以轮流担任) 排练乐队1、 选择作品:《一只鸟仔》2、 熟悉作品:《一只鸟仔》教师教唱两遍,让学生熟悉旋律特点,为后面设计打击乐为旋律加花铺垫。3、 打击乐设计:个性化修改: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演奏过简易乐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可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每个人各执一件打击乐器进行试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简易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及发生方法,让他们动手操作,得到最真实的感受)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点评。最终引导学生试着为音乐作品进行打击乐设计,用自创的,合适的节奏配合作品的演唱。4、 为旋律加花:根据乐器的特点,将全曲的旋律进行适当的分配。一是将全曲的旋律根据需要分合演奏。二是在句逗处进行简单的填空加花演奏。(让学生即兴创作,教师不要讲太多的理论,重在要学生进行实践,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保证一定的时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1) 请学生先看例子,总结发现一般规律。2) 学生练习:可根据一般规律,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设计最好的加花作品。丰富作品的音响效果。3) 教师小结为旋律加花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学生参考)A:旋律的加花重复,围绕主旋律音加进其他音,使旋律更为丰富多彩。B:旋律的简单重复,为了加强或突出某种节拍或节拍的效果,将主旋律精简,仅保留骨架。C:不同乐器的衔接,当主奏乐器更换时,用“衔接点”重复以及小连接句等办法保持旋律的连贯效果。配器参考:个性化修改:在学生掌握了节奏设计和为旋律加花的技能,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或参考教师的设计,进行一个合奏训练。(此练习以教师设计为主)合奏演出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创作体验:给出一首作品《新世纪的新一代》,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研究,设计出打击预期方案以及为旋律加花。(谱略写)要求:让学生仔细分析研究曲谱,看哪些小节可做旋律的加花重复,哪些小节可做旋律的简单重复,哪些小节可做主奏乐器的转换,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最后教师请个别小组把编配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教师点评,也可请同学之间互评。挑选其中的经典代表作由学生自己分配任务来演奏。(二)登场演练:“登场演练”是班级“零点乐队”组建后的第一次全面展示。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同学们器乐演奏的水平和创编能力,唤起学生对学习乐器的欲望,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初级的练耳、识谱视奏能力。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过程: (三) 学生根据配器谱来视奏,通过实践练习可以更好的发现配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现场指导!)四、“即兴创作”:曲谱见资料要求:展示两首乐曲,分别为《小草》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随着教师钢琴伴奏进行即兴的打击乐伴奏。因为歌曲旋律学生比较熟悉,所以重点是放在打击乐器的即兴配器上,看同学们之间配合是否默契!演奏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来评定。(主要是要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创作的乐趣,合作的愉快!(时间充裕的话还可让学生即兴编舞,营造更丰富的教学画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教学反思: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一个纯粹的器乐曲,可用简易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曲目可以教师提供,也可学生自己收集。(学过乐器的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示自己。)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零点乐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湖南版音乐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零点乐队》,以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载体,通过建立一支起点为零的乐队,设计“试奏体验”、“加花添彩”、“登场演练”三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乐器演奏的全过程,感受器乐演奏的乐趣。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进入中学已有三个星期。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在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的感受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旋律理解和创作能力。为此,本节课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表现活动中去,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演奏过程中“加花”的含义,能在演奏中作“即兴创作”,为旋律加花。2、发现身边的“乐器”,学会变废为宝,制作一件简易的打击乐器。 3、用上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节奏型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感。四、课程资源的整合: 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资源、配套电脑光盘以及音乐室的一些教学设施,以高年级同学的音乐学习录像片段作为媒体资源,学生自带的乐器作为课堂的动态资源。五、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分为三个层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和难点是为旋律加花。一是将全曲的旋律根据需要分、合演奏;二是在句逗处进行简单的填空加花,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第二课时:登场演练是班级零点乐队组建后的全面展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乐器”(生活用品),变废为宝,自制一件打击乐器敲打出节奏,以此检验学生器乐演奏和创编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乐器的欲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表现音乐、热爱音乐,进而热爱生活。六、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自备一台口风琴。2、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品可制成打击乐器,每人自制一件打击乐器。3、教师准备高年级同学音乐学习的录像片段。4、本课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体现理念一、组织教学,师生旋律问好。教师唱 3/41 3 5│i--║同学们好。学生即兴创作旋律回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即兴编曲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二、复习旧课,为旋律加花。1、集体按谱例加花。2、学生即兴加花,教师评价。教师用口风琴弹奏《一只鸟仔》,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全体同学根据课本谱例用口风琴适时加花。请个别同学对旋律进行即兴加花。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彰显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巩固本单元重点。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三、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欣赏器乐合奏曲,简介合奏要求。1、欣赏器乐合奏曲《一只鸟仔》、《雪绒花》。2、欣赏高年级学生学习录像片段。1、播放视频,对乐器合奏进行简单的介绍。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欣赏作品,感受乐器合奏的美。创设音乐情景,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架设了阶梯,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加深作铺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四、新课展示乐器2、成立乐队、乐队命名,乐队排练。3、乐队表演。4、师生点评。请个别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作简单介绍。a提出以宿舍为单位,成立起点为零的乐队的动议。b下组鼓励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表演。a主持点评,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b 与学生探讨如何丰富乐队的音乐表现力。。展示自制乐器,相互欣赏劳动成果。a成立乐队,乐队排练和命名。b文娱委员介绍乐队命名情况。学生推荐二到三个乐队进行表演。a学生自评和互评。b某一乐队根据师生的建议,对乐曲演奏进行现场修改后再进行表演。检验和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情、参与演奏;发展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力全面展示,检验课的效果。强化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感到学无止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完善评价机制五、课的小结。小结本课。激励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美妙的人声》教案教学内容: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专题欣赏课 教学目标 : 1、能够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 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 能积极参与讨论, 基本上能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 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通过听、赏, 能独立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赏作品中, 能专注地听、赏音乐, 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对所听的音乐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表现, 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声乐作品的愉悦. 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几首不同的声乐曲, 感受各种不同的体裁和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 品味人声的美妙,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的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 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模仿、 合作 、 探究式听赏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如新课: 我以人声模仿自然界的一些声音,如“青蛙叫、鸟鸣等’来体现人声的美妙.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启发学生讨论“人声的分类及音色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大家一起来学习, 然后通过作品来验证. 二、进行新课 童声 清脆、明亮、甜美 人声的分类 女高音 柔美、抒情、清丽 1、(按年龄、性别 女低音 低沉、宽厚、稳沉 划分) 男高音 高亢、嘹亮、优美 男低音 深沉、浑厚、精致 (教师补充说明:)男、女声高、低音的划分依据:音色、音区、音域的不同。 因此有: 抒情女高音 抒情男高音 女高音 花腔女高音 男高音 戏剧女高音 戏剧男高音 2、设计问题:一首歌曲是不是不管歌曲难度的大小,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都可由男声、女声、童声来随便演唱呢?(生答:不是)那我们就必须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我们以后演唱歌曲,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来表演(即适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及难度适当的歌曲) a、 首先由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演唱形式。(生 …… ) b、教师补充说明各种演唱形式及其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录音和教师 的一些范唱来让学生具体加以理解,简单的可让学生表演出来。(即:独唱、表演唱等,下面解释之。) 演唱形式: 童声独唱 :《踏浪》 独唱: 女声独唱 男声独唱: 《咱当兵的人》 齐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领唱: 《我的祖国》 轮唱: 《保卫黄河》 对唱: 教师范唱《对花》 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重唱: 男声四重唱:《回娘家》 合唱: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表演唱:学生上台表演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上一过程的听辩互动(音乐片断),采用抢答赛形式进行,同时也完成了“感受与判断”的课堂作业4、根据实际,因班级、学生而设计的环节:“才艺展示” (1)现场表演,加深学生对声乐作品演唱形式等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以及对同学,对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3)帮助老师发现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是检查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方法 三、知识小结: 1、回顾“人声的分类及声乐的演唱形式”等知识点。 2、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来表演(适合自己声乐的特点及难度适合的歌曲)《美妙的人声》教案这一教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资源来看,包含了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各基本音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即教材中“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3、通过遵循从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教材中游戏从模仿开始。为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大胆的参与音乐组合游戏,参与音乐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2、了解、学唱中国民歌,能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探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3、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2首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教学理念与设想:《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是一节综合型课,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相比,应加大信息量,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所以我教这节课的切入点是在反复的视唱与参与体验中,明白音符是流动的,并引导探寻到一般的流动规律,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重点设计:1、音准设计、节奏掌握2、在民歌的学唱中学会乐句分句的辨析与处理3、找出旋律中的主音,流畅的演唱歌曲。难点设计与处理: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即主音、分句的辨析(充分让学生自己发现、探寻;教师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比喻形象化,给学生以引导和点拨)教学方案: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策略一、课前准备 1、课间制作 演唱歌曲准备 2、课前5分钟常规组织 接以前的顺序登台演唱二、课前导入 1、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大家喜欢音乐吗?说说你对音乐的特殊感情! 1、生自由畅谈,可以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呢个尽快尽早进入音乐世界,感情渲染) 2、看来,音乐与我们联系的真是太紧密了。它的世界色彩斑斓,好生神秘。其实呀,在音乐大家庭里,只有七个基本成员,他们分别是谁呢? 2、思考回答三、新课学习 1、“七个小矮人”的游戏①认识他们→〔课件1〕爬梯子②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可以有千万种的组合,请看老师的组合→〔课件2〕一起来哼一哼,唱一唱!③(好听吗)这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调遣他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他们吧!请在纸板上排出4个小节的旋律,看谁摆得最流畅,最好听。→〔课件3 试一试〕④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有的摆出来好听,有的不好听呢?就如做房子,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不好听。音乐种,音符组合有没有规则呢?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在我们就熟唱民歌二、三首,不会写歌也会哼!→〔课件4 品一品〕 ① 跟琴声唱准七个基本音以及音阶上、下行练习。(3-4之间的半音是难点。)② 视唱,发声练习。(体味音符音律的美感)③ a学生根据屏幕节奏提示组合音符,有困难的可以两人合作。b演唱、展示c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乐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④ 思考、讨论 2、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①《我的家乡日喀则》→〔课件5〕a 范唱 b 听琴跟唱 c乐句分句的辨析(,v)②《小白菜》→〔课件6〕a哼唱 b体味情绪 c找主音难点引导:每一条旋律中,都有一个核心老大,其同龄全曲的作用,施小组长职责。③《信天游》→〔课件7〕a师唱歌谱,生分析有几句b找主音c哼唱民歌,分析歌词特点(一问一答,很有生活情趣)d带着情趣表演唱 ① 聆听、感受话要一句句说,歌要一句句唱。思考:有几句 提示:分句(,v)② a带着问题聆听感受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b找组长即主音(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探寻)③ a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乐句即主音 b观察找出歌词特点 c表演唱四、民歌比赛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民歌进行表演唱 1、 学生分组准备(选歌、演唱、队形排练)2、 展示表演(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大胆演唱、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反思:本课时立足于学生演唱技能及音乐创编、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用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紧绕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维、体验、创作的空间,因而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质就是把观察、思维、体验等一切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关键在于有价值的问题提示和有效的引导。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演唱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引入演唱组合欣赏.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精美的音乐,同学们一定能喜欢. 2、播放组合演唱片断,自由欣赏学生可随意讲出所熟悉的演唱组合的名称,也可跟唱所熟悉的歌曲。师生共同营造热烈、民主的学习气氛。3、指名答问,组织交流(1)教师简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唱形式,也很了解它的演唱特点,班上有没有同学采用这种形式演唱过?想一想试一试吧?(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就让学生过一把“歌星瘾”,让我们也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大家有没有勇气上台来表演?(生答)同学们知道,演唱组合的第一大特点是几个人同时上台唱,那我们首先得准备能共同演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节奏感强,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二、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及作者(1)欣赏歌曲,整体感受。这首歌曲可能有的同学听过,歌曲比较简短,我们先来听一听,看大家能不能说出这是哪里的歌曲?(2)歌曲引出作者介绍。同学们对中国民歌的风格把握得较好,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歌曲,它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先生记谱译配的,大家知不知倒王洛宾老先生呢?(生答)同学们一定听过他谱写的歌曲。你们能演唱几首他的歌曲吗?(3)介绍作者及作品风格。同学们都熟悉他的歌曲。有人称王洛宾先生为西部歌王。王老先生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但他为了民族的音乐,一生扎根新疆。他的作品都吸取了新疆民族音乐的素材,他一生整理、创作、收集了七百多首作品。他把新疆的民歌介绍给了全国,介绍给了全世界,国内外许多歌唱家都非常喜欢演唱他的作品。2.随乐学唱(1)听赏全曲,按照自己的创意拍击节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青春舞曲》的活力,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拍击节奏,看看谁拍击的最有创意。(播放歌曲音乐,学生边听边拍击节奏,老师记节奏)(2)边拍节奏边唱歌曲。有的同学拍的节奏很有创意,老师也记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唱一唱。(师生边拍边唱,老师再加一些简单的身势节奏,学生模仿。)3.随乐舞蹈(1)学生齐唱歌曲,教师跳新疆舞。(2)激发学生设计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组合演唱的第二大特点是边歌边舞,充满活力。平常同学们都很活泼,好动,还有些同学会跳现代舞,现在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 三、范例组合1.演唱组合除了这种边歌边舞的形式,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演唱形式,看同学们留意了没有?2.介绍几个有特色的演唱组合。四.尝试组合1.提出演唱组合的要求刚才,我们既饱了眼福,又饱了耳福。现在,轮到我们了要来开一个班级组合演唱会,现在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准备。组合方式是分三组自由组合成,小组成员可以坐到一起商定歌曲和组合演唱的形式。同时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组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并用新颖的形式写好组合名、演唱名和演唱人数写到黑板上,老师已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笔。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2.尝试组合演唱学生分组合进行讨论、排练。五.组合演唱会1.推选主持人2.分组合上台演唱,教师当好调音师或伴奏员。六.课堂小结电视上的组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数年功”,而我们的组合则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钟”。同学们今天都表现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迅速完成了各自的组合,并为自己的组合起了这么特别的名字,还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自己选唱的歌曲,非常了不起。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演出鼓掌庆贺。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七彩的管弦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些常见西洋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他们的音色。 2、能够记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日出》的主题音乐。 3、在欣赏《日出》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1、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 2、《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3、《日出》 教学重点: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教学难点:同类乐器音色特点对比认识。教具准备:VCD、录音机、磁带、幻灯片、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行音乐课礼式。 二、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为了提高素质,学习掌握了一门乐器演奏技术。下面请同学上来为大家演奏。 (直观性原则)A、小提琴B、单簧管C、小号 师: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生: 师:它们属于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生: 师: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 生: 三、新课 1、根据发音原理和制做材料不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 (启发性原则) 老师出示幻灯片(西洋管弦乐器的分类) 2、出示课件 (直观性原则) 让学生了解乐器形状,同时了解主要乐器的音色。 师:下面请大家在乐曲中进一步的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各种乐器擅长表现的情绪,抒发的感情。 四、《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老师主导)师:下面请大家听赏一首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青少年管弦乐指南》 (学生主体) 作者:英国 本杰明.布里顿 乐曲为了使青少年了解西洋管弦乐曲作。 老师放VCD《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 1、学生回答:1)演奏中乐器的先后顺序。 2)学生谈谈在欣赏不同类乐器演奏的不同片断的感想。 例 : 小提琴 :优美、抒情 单簧管: 圆润、流畅 大管: 低沉、恢谐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注重学生感受,教师只作补充性引导。) 2、放录音片段 (巩固性原则) 师:听录音后请同学回答由哪些乐器演奏? 生: 五、《日出》 1、初听全曲 师:下面我们将要听赏的这支曲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题目是《日出》,请大家静静地听赏,细细地品味,充分体验音乐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情境,说出每种情景有特色的乐器。(听全曲一遍) (学生自主) 师:1)描绘一下你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或体验到的情绪。 (学习原则) 2)主要情景中的主要演奏乐器。 生:…… 2、复听片段,主题音乐视唱。 出示幻灯片《日出》的主题音乐,老师伴奏,学生视唱主题音乐。 师:大家唱的好,请记住这个主题,并想一想这段乐曲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3、复听全曲。
教学反思 六、小结 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西洋乐器,通过听赏我们了解了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经典乐曲片段,你们说交响乐美不美? 生: 师:可是有许多同学却只欣赏流行音乐,这种做法好吗? 生: 师:大家在学习和了解交响乐之后,要更多地听赏它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音 乐 在 我 身 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分清“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2、能力目标: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自信的展现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寻音乐 1、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周末,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片段。 2、导入新课: (1)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多媒体播放同学们课前准备的DV记录。 (2)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记录里有哪些和音乐有关的(将班上同学分成两大组,比一比哪组发现得更多。)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引出了本课的主题——音乐在我身边。 (3)颁奖典礼:由班长为刚才获胜的组代表颁奖。教师播放音乐,提问:这个音乐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他在颁奖典礼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另外,它还为下面“辨音乐”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辨音乐 1、辨别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1)、欣赏《婚礼进行曲》,了解实用音乐。 教师现场演奏,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名叫什么?应该在什么场合使用?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出:这是《婚礼进行曲》,一般在教堂使用,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说说它与颁奖典礼用的音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这类在各种仪式上起烘托气氛作用的音乐就是仪式音乐,它属于实用音乐的范畴,实用音乐一般包括:仪式音乐、音乐治疗等。提问:在你印象中,还有哪些场合使用实用音乐? 2、欣赏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了解背景音乐。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你曾经在哪里听过?它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实用音乐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这种用来烘托、渲染气氛的音乐,这个称为“背景音乐” 3、为场景选配音乐 师:在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在教材中有几个我们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生活场景的画面,老师也准备了与这8个生活场景相适合的音乐,请你们辨别一下这些音乐,分别与哪些生活场景相符合,并说出属于“实用音乐”还是“背景音乐”。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响起后抢答出与音乐相符合地八个生活场景:学校运动会入场式、学生做眼保健操、少先队鼓号队表演、观看电视、哼唱摇篮曲、生日聚会、结婚典礼场面、磨刀师傅吆喝声。(出示课件)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三)、用音乐 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教室里四个大组,分别是四辆奔驰的列车,你作为列车长会为乘客们播发哪首乐曲?我准备乐四首乐曲片段:《献给爱丽丝》、《快乐老家》、《彩云追月》、《回家》,听完音乐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评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重要的是大胆的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再创造,在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弄清“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后,启发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后在《明天会更好》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教学反思
年级 科 教 案 设 计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少年好时光教学分析:本课时是一次以学生创新和表现为主的实践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并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设计出一份能体现少年好时光的适合学生自己和班级实际情况的节目单,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创意;然后学生在舞台上大方自信的表演自己设计的节目,让他们真实的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并能对设计和表演的节目作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通过他们自身参与到整个联欢会的设计和表演过程,让学生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体会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锻炼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自己处在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并能激发出强烈的积极的表现欲望。2、能根据主题积极的参与到联欢会全过程的设计及演出,并要考虑到要有科学性、艺术性、新颖性和实践性。3、具有初步的创编意识和能独自或与同学大方自信的表演节目。4、对自己或同学的表演和音乐作品能作出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教材分析:重点:以少年好时光为主题让学生设计出体现小小少年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突出“好时光”的节目单,要有新意、合理。难点:节目丰富、形式多样的一台联欢会的组织,以及对节目的评价。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阳光少年——欢乐总动员 第二课时:“少年好时光”班级联欢会教学过程设计:一、 组织教学(略)二、 导入新课教学构想:这段导入的目的在于蓄势,为的是让学生真正的去感受到他们自己美好的少年生活,他们才有激情投入到联欢会的设计和表演中去。师:有这样一首歌大家还记得吗?老师唱《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师:很好,熟悉的歌声在耳畔响起,但是大家肯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童年生活已经悄悄的离我们远去了,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已经长成清清爽爽的翩翩少年。童年的生活无疑是美好难忘的,那我们的少年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三、 新课组织(Ⅰ)1、既然大家现在都是小小少年了,我想请同学们首先来说一下你们成长的感受,是快乐,还是烦恼?是高兴,还是忧伤?能告诉大家吗?学生发言描述自己的少年生活,(打开学生的心窗,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思考,自己感受)大家说的非常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有的依然快乐,有的烦恼渐多,现在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别样的少年生活。2、 学唱歌曲《小小少年》设想:首先通过动画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A、 播放歌曲的Flash-Mtv,学生欣赏,轻声哼唱。大家刚才听的非常认真,唱的也非常不错,不过有些同学对歌曲还不是很熟,唱的时候也没有完全把我们小小少年的风采和个性唱出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歌曲的谱子,唱一唱,看看唱谱与唱词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B、 唱谱练习。(引导学生唱出曲谱的起伏感和强弱)我们学过音符是流动的,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歌曲的音符的走向,前后两段旋律是什么样的发展关系,情感是如何激发出来的,自己体会一下哪儿该强,哪儿该弱,大胆的尝试,自信的唱出来。(分组演唱,表演,老师给予提示和鼓励)师:大家唱的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自己描述了我们的少年生活,真的和这首歌曲所说的一样,快乐与烦恼都有,就让我们唱出快乐,忘掉烦恼,把我们的感受融到歌曲里面唱出来好不好?请大家跟着老师的伴奏来唱。C、 老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注意引导学生切和曲谱的走向、强弱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到歌曲里面)D、 找学生上台表演这首歌曲。鼓励大家上台表演,可以是男孩子的齐唱,男女同学的表演唱,加上学生自己的表情处理、舞蹈动作,真正的把歌曲和学生生活感受融在一起。3、 欣赏、感受音乐教学构想:这两段音乐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旋律轻快,曲风轻松活泼,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进一步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快乐!①欣赏片段《让我们荡起双桨》A、 让学生看电视画面,感受同龄少年的幸福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B、 轻轻的伴着歌曲唱,体验着那种轻松、自然、活泼的少年生活。大家唱的非常好,看到我们的同龄少年学的是多么的顺心,玩的又是那么的尽兴,对,歌声与微笑应该才是我们带给这个世界唯一的标志。②播放片段《歌声与微笑》A、 放声的歌唱,调动他们的情绪,进一步的蓄势。B、 鼓励学生上来伴着音乐跳舞,营造欢快的气氛。师:歌声与微笑构成了我们的少年生活,多么的充实,多么的快乐,那我们还能呆呆的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吗?我们是九点的太阳,应该朝气蓬勃;我们是五月的鲜花,应该灿烂芬芳。那我们就应该珍爱它,不能让它虚度,学的时候认真学,享受快乐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快乐。少年郎,多么清新的字眼,就像花儿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歌般的少年生活吧!显然,单凭唱歌已经不能表达我们的感受了,那么在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将在班上组织一场班-级-联-欢-会,将会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舞台给大家展示。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跳起来、唱起来、动起来吧,充分的展示自我,放声的歌唱生活,把这一段美好的少年时光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欢乐总动员——共同打造我们心中的舞台。4、展示课题:阳光少年——欢乐总动员四、 新课组织(Ⅱ)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这样一个舞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呢?还是让音乐来告诉大家。1、 播放动画音乐《我的舞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唱边体会师: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我的魅力我自己燃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构建我们的舞台。平时大家看过也参加过许多的晚会联欢会,一台晚会的组织需要哪些因素呢?学生回答……2、师:好的,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一台晚会的组织确实需要很多因素共同来完成,但不管是什么晚会,有些因素总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说一些重要的人……生:主持人、 策划人……师:很好,那么请我们的同学课后选出我们班嘴皮子最厉害的和鬼点子最多的人来担任本次联欢会的主持人和策划人。3、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打造联欢会最重要的部分——节目单的设计。节目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台晚会的成功与否,首先请大家凭自己的经验和以往欣赏的晚会来设计一份,大家可以采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音乐歌曲和素材,也可以作为本学期的一个复习和总结,希望同学们积极的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意。4、 学生分组设计节目单5、 请各组代表或策划人评论节目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看法。刚才大家的设计非常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份节目单,大家来思考一下,你怎么看待这份节目单,你有什么启发和新的想法。展示节目单:合唱: 《山童》快板: 《从小懂礼貌》舞蹈: 《绿韵》女生独唱: 《好日子》弦乐四重奏: 《二泉映月》相声: 《方言》男生独唱: 《当兵的人》民乐合奏: 《扬鞭催马运粮忙》学生讨论发言,老师结合学生设计的节目单总结:A、 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有创新意识。B、 有一定的艺术性。C、 适合班级的具体情况。D、 节目结构要合理。6、 学生根据大家集体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再修改节目单,完善。最后对各组的节目简评并选出若干好的节目下去排练,为下次课准备。
教学反思 五、 第一课时的总结A、各组分工协作,在下次课之前作好所有准备(节目单、会场布置、老师邀请……)。B、主持人、演出同学的准备。C、鼓励大家积极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