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三、教学目标1、教材地位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最后一课,它时间跨度大,内容包含广, 不仅深深打上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烙印,而且和现实密切相关,学生感知度高。学生通过社会史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理解与认知,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课程目标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教材重难点
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二、学生分析1、初二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我校(允山中学)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定基础,但还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要以情动人;通过提问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3)提高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频、图片、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发动学生对本地的衣食住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四、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取图片教学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以及情境创设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能力,能进行社会调查,懂得查找和搜集资料,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本地历史资源感兴趣,因此我采用自主合作法—小组展示法—探究讨论法三种学习方法。情境导入:(2分钟)第1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 第2 环节:合作探究(25分钟)第3 环节:教学小结(3min)第4 环节:课堂巩固(5min)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设计目的:
贴近学生生活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旧四大件与新四大件,以及电脑、汽车的普及的幻灯片,由此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
“新四大件”所取代。
“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情境导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情境导入: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和感悟。第1环节:自主学习——通过展示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第2 环节:合作探究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衣食住行的变迁”的本土历史资源照片,讲述照片中的故事 。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设计目的: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本土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加深了解生活的变迁。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对生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2 环节:合作探究1、动脑筋: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师小结:昨天----生活很艰苦
今天----衣食无忧很幸福
明天----???
未来你对衣食住行的设想:分组进行讨论:分成衣食住行四组,引导学生的思想,放飞他们的想象,去编织美丽的明天。 设计目的: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本土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加深了解生活的变迁。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对生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2 环节:合作探究3、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目的: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互相交流,适时鼓励学生要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达到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 人才交流会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第2 环节:合作探究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和你的亲人朋友都享受了哪些社会保障?你认为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现实出发,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同身受。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最后又师生共同得出认识。我国参保人数变化表第3环节:教学小结设计目的:
以口诀形式总结本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加深学生理解,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口诀巧记: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行走基本靠步量。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牌,饮食搭配讲营养,住进楼房很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铁饭碗”被打破,人才市场自择业,社会保障见成效,生活质量大提高。要问这些谁之功?改革开放政策好。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堂延伸设计目的:
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变化还在继续……昨天需要你们了解,明天需要你们创造。作为学生的你们,可以为延续今天的幸福做些什么?我人生的梦想练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允山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明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周老师寄语我人生的梦想练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允山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明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周老师寄语第4环节:课堂巩固设计目的:
以口诀形式总结本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加深学生理解,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中野菜,商场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 ②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第4环节:课堂巩固2、“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 D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民权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政府“统包统配”??????????????????B.劳动者自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
4、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提出这一观点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2)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本课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抓住“变化”两字,培养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历史。
2、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组展示和问题探究的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教师的掌控、引导以及学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