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8 20: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范围:第五单元,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基础,26分
阅读下面某同学写的日记,完成1-5题。
前天我放学回家,在路边见到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人,他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没有阳光却戴着一顶草帽,一双眼睛不停地扫视过往的路人,那一副(甲 )的模样,引起了我们的汪意。仔细一看,原来他在偷偷地卖一只果子狸。他说这是野生的,在山中修铁路时抓到的。看见果子狸在铁笼中 wēn xùn 而可怜的样子,我很心疼。
我想,任何 nüè dài、残杀野生动物的行为,都应该受到chéng jiè。于是我跟同学商量报警,我们打了110。接电话的人说这事不是他们能管的,要找其他执法部门,就挂了电话。找哪个部门?几个同学都说不知道。按常理,执法部门应当更具有服务意识,要尽量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是我们某些执法部门的作为却与老百姓的期许( 乙 )。对明显违法的活动能否进行明确果断的执法,是防止违法行为泛滥的重要保证。我们几位同学对此现象有点愤懑不平,又有点( 丙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wēn xùn( )
nüè dài( )
chéng jiè( )
2.将下面ABC三个成语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A.大相径庭
甲:
B.垂头丧气
乙:
C.怪诞不经
丙: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3分)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中加粗词语“脏兮兮”是形容词,“一顶”“一双”是数词和量词,“扫视”是动词,“路人”是名词。
B.郑振铎善于写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C.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D.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散文集《聊斋志异》等。
5.动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园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去拜访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的。阅读左边这幅漫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4分)
6.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6)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7)陆游借写风雨梦境,抒发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谭嗣同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意志的句子是“
二、阅读,共4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1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幕,效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③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⑤状,大骇。逡巡⑥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⑦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⑧之,是可笑也!(选白浦松龄《聊斋志异·狠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瞰(kàn):看、窥视。③诸:之于。④昧爽:拂晓、黎明。⑤缢死:上吊而死。⑥逡巡:疑虑徘徊。⑦直:通“值”。⑧罹:遭遇(祸患)。
7.选出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
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露尻尾
C.目似瞑,意暇甚/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D.逡巡近视,则死狼也/切问而近思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②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结构紧凑,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B.甲文“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等都表现了狼的狡诈。
C.乙文的屠户比甲文的屠户更勇敢。
D.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10.上面甲乙两个文段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点?你从上面两个文段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4题。(11分)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有改动)
材料二 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动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专家认为,尽管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有相关禁止性规定,但禁止范围相对较窄,建议系统建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依照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该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为“珍贵、濒危和有益的、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而蝙蝠、旱獭等具有潜在公共健康风险的物种,反而作为一般动物被排除在该法调整范围之外。
长期以来,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绝,宋华琳分析认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执法网络相对较弱,就野生动物监管而言,林业和草原部门的监管资源相对有限,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的监管事项众多,野生动物交易相对分散、隐蔽,很难进入监管部门执法的优先顺序。(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0日,有改动)
材料三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管住滥吃的嘴,扩大法律调整范围是关键。
除了在法律层面规制非法交易和滥食等违法行为,决定还倡导社会各界在移风易俗上共同努力。应该推动形成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应从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层面入手,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8日,有改动)
11.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艾滋病毒,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B.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动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动物防疫法。
C.就野生动物监管而言,我国执法部门较多但是成效不高。
D.管住滥吃的嘴,增加刑法的处罚力度是关键。
12.从上述材料看,一些人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会带来什么后果?(3分)
13.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存在哪些短板?(3分)
14.加强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9题。(16分)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15.通览全文,最能体现十一号楼猫的特点的一个短语是(用原文回答) 。③⑤段中具体体现这 特点的句了有(只举一例) 。(3分)
16.赏析文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7.文章第⑦段叙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对此你怎么理解?(3分)
19.郑振铎的《猫》和本文,都是写猫,但是写作目的迥然不同。请你分别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策略一般包括浏览、跳读、精读、批注、质疑、评价、联读、比较、归纳等。《西游记》这样的小说,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朝花夕拾》这类作品,可采用联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下是老师布置的“名著回头看”作业,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阅读策略 方法摘要 阅读任务
跳读 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 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20.《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勇猛、聪慧。于是,班里学生准备对猪八戒“勇猛”或“聪慧”的形象进行探究。请你回顾下面章回内容,你觉得可以跳读的回目是哪一项?(X2分) A.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B.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C.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D.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精读 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 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包括细读、精思、鉴赏 等。 21.精读片段: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 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 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唐僧念咒加以阻止,表现出唐僧的 。(2分)
联读 联读,是一种综合比较 的阅读方法。对多部作 品进行联读探究,可以 使理解走向深入,获得 一种别样的乐趣。 22.《西游记》也是鲁迅喜欢的一部作品,请根据你对《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的了解,说说他喜欢《西游记》的理由,可联系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来谈,至少写出两点。(4分)理由:(1)
(2)
三、写作(作文45分,书写3分)
23.下面两个写作任务,请你任选一个完成。
任务一:校园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你有兴趣迈出校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吗?世界那么大,你不仅可以看看,一定还能发现与校园生活不同的精彩。
请以“校门外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可以说,小桃树是贾平凹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紫藤萝是宗璞心头的一个情结。那么,你心中的情结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 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总要求:(1)书写工整规范;(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