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1 21:18:29

文档简介

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
3.19世纪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  )
①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 
③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 ④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政权面临的主要内部危机有(  )
①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城市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
③强藩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④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反抗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大盐平八郎起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起义前全国范围的饥馑出现,骚动和抢粮仓事件不断发生
B.起义发生于1837年的大阪
C.下级武士是这次起义的主力
D.起义挑战了幕府权威,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
6.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B.日本民众揭竿而起
C.西方资本主义刺激日本发展 D.西南诸藩推行改革
7.佩里叩关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被迫开放 B.日本司法主权遭破坏
C.日本国门被打开 D.日本关税主权遭破坏
8.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  )
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 
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10.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 D.支持天皇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集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在社会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了超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日本《世事见闻录》
材料二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越来越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日本《世事见闻录》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作者关于“(武士的)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选做题
一、选择题
1.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人 ( )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2. 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 )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新兴阶级出现并壮大的主导因素是 ( )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商人和高利贷者购买了武士头衔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欧美列强的入侵
4.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日本商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部分人由农民分化而来 B.开始兴办手工工场
C.部分人成为新兴地主 D.地位已经超过大名
5.日本武士公然违反武家法规,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第一次暴动发生在 ( )
A.大阪 B.江户 C.京都 D.鸟羽
6.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对日本的侵略 ( )
①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
③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明治维新前,日本国内出现的开国论者主张对外交往。其主要目的是 ( )
A.主动学习外界先进文明 B.反对抗击外来侵略
C.避免日本沦为半殖民地 D.维护幕府封建统治
8. 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目的是 (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准备武装力量乘机反扑
D.支持“王政复古”
9.下列关于武装倒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B.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
C.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 D.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0.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 ( )
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
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日本流传的说法:大阪富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日本诗歌: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雅眠。
——材料一、二均选自黄尊严、冯瑞云:《日本皇宫1001年内幕》
材料三 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尽天下公议,仰承圣断,齐心协力共保皇圆,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
——1867年德川庆喜上奏朝廷书
请回答:
(1)日本出现材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惊醒太平梦”是因为发生了哪件事?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史称“大政奉还”,结合材料二事件以后的相关史实,简述幕府为什么要“大政奉 还”?结果怎样?
答案
1-10 DDCDC ACAAB
11、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可以概括得出,第(2)问,要注意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阶级分析
的方法去看问题。
答案: (1)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起来,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武士阶层走向没落,
自身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要求改变现状,由封建统治的支柱,变为反对幕府的重要力量。
(2)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选做题
D D C D A D C B A A
答案:(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商业资本租高利贷资本发达,高利贷商人凭借经济实力参与藩政,在社会上作用重大、地位重要。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因素韵发展,改变了日本的社会关系,新兴阶层出现。
(2)“黑船来航”(或佩里来航、佩里叩关)。
(3)原因:日本开国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代表的社会力量要求改革幕府,富国强兵,但发生“安政大狱”,改革派决定武装倒幕+。为了消除倒幕派武装讨伐的借口,德川庆喜决定“大政奉还”,以退为进。
结果: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的政变,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斗争消灭幕府势力,巩固了明治新政权。
8.2 明治维新的举措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将大名迁居京都
2.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义务兵役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4.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文”,其中说道:“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务使各遂其志……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政府 (  )
①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③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 ④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和英美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后所建立的军队的最大不同是(  )
A.军队由军部指挥 B.军部不受内阁干预
C.所有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D.军人必须效忠天皇
8.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A.领导力量的构成     B.改革前的国际、国内背景
C.改革的直接目的     D.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10.明治维新给亚洲一些立志摆脱落后、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的重要经验有(  )
①必须摧毁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 ②改革措施必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③积极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④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选做题
一、选择题
1.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将大名迁居京都
2.“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
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
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
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
3.“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暇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上述内容出自于 ( )
A.《日美修好友好条约》 B.明治天皇“讨幕密旨”
C.明治政府《五条誓文》 D.《废藩置县诏书》
4.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 )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5.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是指 ( )
A.实行四民平等 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
C.取消武士特权 D.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
6.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 )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土族 B.资金缺乏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北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7.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 )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8.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在政府的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这一时期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9.下图反映了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获知的历史信息是 ( )
A.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空前增强
B.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军事强国
C.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迅速西化
D.明治维新使日本教育迅速发展
IO.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 )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
请回答:
(1)从这些图片你得到了当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哪些信息?
(2)这些做法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
1-10 CACCD DBDDD
11、答案: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选做题
1---5 C B C C A 10---15 D D C C B
答案:(1)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2)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四大财阀的有(  )
①三井 ②住友 ③安田 ④铃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3.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4.下列有关日本1889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B.加强了天皇专制
C.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内阁成为实际权力机构
5.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6.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较,其显著特点为(  )
A.国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内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国家元首是军队总司令
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8.明治维新时期,有人公开说过“失之于欧美之物,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这表明(  )
A.日本已摆脱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 B.把朝鲜、中国当作其殖民的对象
C.日本国内危机严重 D.日本要建立亚洲霸权
9.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10.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选做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四大财阀的有(  )
①三井 ②住友 ③安田 ④铃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3.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4.下列有关日本1889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B.加强了天皇专制
C.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内阁成为实际权力机构
5.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6.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7.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8.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款:……朝鲜政府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准日本人民往来通商,随意在该地租借地皮,修盖房屋,并租朝鲜人民之房屋。……
第十款:日本人民在朝鲜指定之口岸侨寓犯罪,而与朝鲜人民有关时,应归日本国官员审断,若朝鲜人民犯罪而与日本人民有关时,须归朝鲜国官吏查办……
——《江华条约》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中期,曾被明治维新运动的改革派武士奉为师表的吉田松荫说过:“方今急修武备,一旦军舰大炮大体充实,即可……责成朝鲜纳币进贡……北则据满洲之地,南则占有台湾、吕宋诸岛……”
——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日本从朝鲜获得了什么权益?
(2)《江华条约》的签订对朝鲜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台湾被日本占领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日本为“割满洲之地”又进行了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两次战争给朝鲜和中国带来了什么灾难?
答案
1-10 AADDA BCBDD
11、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看出学习的主动性,由“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和材料二中“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等看出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与选择性;第(2)问,这类改革措施指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但政府却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政治上学习西方确立代议制,却加强了天皇制;第(3)问,从材料一中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和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来回答“启示”。
答案: (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2)措施:经济上,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
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选作
1----5 A A D D A C D D
7.答案: (1)日本攫取了在朝鲜经商、居住和领事裁判权。
(2)朝鲜的门户从此被打开,贸易主权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3)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使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苦难;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同时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