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warming up(热身一下)
“张三是李四的粉丝”,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在英语中有个单词 fan ,意思是“迷” ,它的复数是 fans ;汉语中的“粉丝”正是 fans 的谐音 ,而张三在人称上却是单数 ;因此 ,不能说“张三是李四的粉丝” ,而应该说“张三是李四的‘粉’ (fan)” ,或者“张三是李四的‘粉丝之一’(one of fans)” 。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重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以下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前三种关系又叫“相容关系”,后两种关系又叫“不相容关系”。
同一律
事物只能是事物本身
排中律
充分理由律
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充足理由
矛盾律
逻辑学基本原理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排中律:必有一真 (不能同假)
只能用于两个相互是矛盾的判断。
矛盾律:有一假或同假(不能同真)
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逻辑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否定。
逻辑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肯定。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
(4)充足理由律
指一个判断被断定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真。
用公式表达为:A真,是因为B真,并且由B能推出A 。
常见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推不出来”
充足理由律是论证和反驳的逻辑基础。是否符合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是决定论证与反驳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充足理由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论证的充分性和严密性。
①送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
②小李结婚后就离开了公司,一定是他新婚夫人让他辞去这份工作的。
③没撞,你为什么要扶?
答案:
①②都是因为时间上的接近就强加了前者和后者的因果关系,违背充足理由律。
③“没撞”推不出“要扶”,强加因果,违背充足理由律。
例如:
梳理逻辑规律的几种形式,并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逻辑规律 公式 要求 (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 如果是真就是真 如果是假就是假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 不能同时肯定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 不能同时否定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关系) 模棱两可
充分理由律 一要有理由 二要理由真 三是必然推导 毫无理由
虚假理由
推不出
03
辨谬误
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分析:“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的说法错误,《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是互相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要么赞成读,要么赞成不读。
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分析: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做出判断或选择。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
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分析:“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分,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诽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分析:“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诽谤”,隐藏着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一直在诽谤说话人。对方无论回答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错误叫做“不当预设”,违背了排中律。
05
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
1.下列各句中,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一个女作家对童年生活的小城的文学化回忆的话,那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B.根据举报者提供的线索,执法人员经过周密计划,将不择手段仿造假冒产品的三名犯罪分子抓获归案。相关部门将对犯罪分子处以重惩。
C.今天的彩排,本是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就可完成的事,可是老杨故意拖时间,找了我们不少的茬,结果一天下来都没把彩排弄好。
D.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她趁着网购促销活动之机,为一家老小购买了中国生产的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分析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B项,“仿造假冒产品”应改为“仿造名牌产品”。
C项,“甚至”是递进关系,“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应改为“一个上午甚至两节课”。
D项,“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并列不当,“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可将“和”改为“等”。
故选A。
4.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问题语段)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有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反驳:①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②你认为有了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
(问题语段)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文艺节目来实现。
②你认为大量低俗的文艺节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吗?
任务设计
1.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请分析姑娘所违反的逻辑错误。
答案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上述答话的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请分析这段话中的逻辑错误。
答案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
任务设计
3.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呢?
答案 因为他的想法包含了逻辑矛盾。因为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
4.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请分析这里面包含的逻辑矛盾。
答案 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只有两种情况:不给自己刮,或者给自己刮。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就构成逻辑矛盾。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也是一个逻辑矛盾。
任务设计
5.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答案 甲的说法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断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小麦”和“不应该种小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
任务设计
6.请分析下列各种说法的正误。
(1)蝙蝠属于鸟类,因为蝙蝠拥有翅膀,而拥有翅膀的都是鸟类。
(2)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所以凡闪光的都不是金子。
答案 (1)“蝙蝠拥有翅膀”是真的,但“拥有翅膀的都是鸟类”却是假的。因犯有“理由虚假”的逻辑错误,所以结论“蝙蝠属于鸟类”也就难以成立。(2)给出的理由“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虽然都是事实,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凡闪光的都不是金子”这一结论,这就是论证的过程有问题。出现了论证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