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孔乙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本文精炼、含意深刻的语言。
3.了解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4.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从而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艺术手法及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法指导:
1.浏览课文,划分层次,通过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课中导读】
第三课时
一、人物“笑”意
1.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为何作者在文中屡次写到“笑”
明确:(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2)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
(3)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一群孩子都在笑声中散了。→天真无邪的笑
(5)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已被打折了腿,已经落魄成这样子,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
“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2.读读课文第9段,其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承上,归结以上各个场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启下,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你从笑声里听出了什么?
明确:一种社会疾病。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超越个人悲剧范畴,揭示更广泛的社会悲剧意义。
4.你从小说中能看出作者对孔乙己的什么态度?
明确: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0段,理解本段的作用。
明确:同是读书人,丁、孔二人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在科举制度下,一个爬上去了,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一个因“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而成为可怜的牺牲品,这样对比,写出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2.“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四次反复让人想到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书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 “的确”和“大约”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大约”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短短的一句话揭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4.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悬念,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示例:
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乙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去同情这个社会!作者通过写了一个人,也写了一个社会。
5.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我”是一个12岁的酒店小伙计,也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显得故事真实亲切;
②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③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增加了作品的悲凉意味。
三、主题思想
如何看待《孔乙己》的主题?
明确:
㈠描写一般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冷淡——改变人民昏迷、麻木的精神面貌。(老板、短衣帮)
㈡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
㈢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
㈣控诉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旧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兼有”)。
四、写作特色
全文始终贯穿着对比。
本文通篇使用对比手法。文中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社会环境时的对比。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小说通过小伙计的回忆,将人物和故事集中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巧妙截取情节,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折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魄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③语言准确,深刻。
小说语言准确,如“排”字和“摸”字的运用,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病态的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
五、拓展延伸
1.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2.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4.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忌懒惰、要勤奋;忌不争、要上进;忌虚荣、要务实。
5.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大家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六、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排”字使孔乙己穷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中的“绽”字十分传神,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绽”字写出了孔乙己急于争辩的神态,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中的“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摸”是摸索、寻找的意思,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孔乙己已经极度贫穷了,但仍然是喝酒付钱,为人诚实。
3.阅读《孔乙己》9-11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9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过渡衔接。对上文写孔乙己给人们带来快活进行总结,领起孔乙己不在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状况的描写。
(2)文中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句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构成对比,衬托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 的悲凉处境。
(3)纵观全文,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和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恶本质。
七、课后作业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象,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它写下来。
【交流点拨】孔乙己从酒店里出来,慢慢地挪到一座庙前,他心想:我孔乙己自幼熟读经书,不想落到如此地步,当年同窗丁不仁狗屁不通,仗着家里有钱,贿赂考官才弄了个举人,现在,竟如此欺人!他越想越气,这时,天降大雪,寒风凛冽,孔乙己饥寒交加,昏了过去。
也是孔乙己命不该绝,且说自从范进中举以后,前来绍兴赴任,只见他一身锦衣绣带,珠光宝气。他的妻子、母亲也坐在轿中,胡屠户跟着当贴身侍卫,一看天降大雪,道路难走,便到庙中躲一躲。忽然范进看到一个人,那人身穿破夹袄,面色腊黄,乱蓬蓬的头发活像个鸡窝,蜷着两腿,下垫一蒲包,用草绳拴在肩上,手里还拿一本破书,范进想到自己当初的遭遇,断定他是个读书人,便将其带回绍兴。
到了绍兴,范进便忙着替孔乙己求医问药,孔乙己本无大碍,调养了一些日子,便康复了,范进因与孔乙己情投意合,因此二人结拜为兄弟,范进让孔乙己当了师爷。
一日,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掌柜抬头一看:孔乙己穿一身崭新的长衫,面色红润,左手捋着胡须,右手拿着折扇,一摇一摆地走了进来,掌柜急忙上前,满脸堆笑地说:“孔老爷光临敝店真是三生有幸,快,快请里面坐!”说着,便领孔乙己进了隔壁,抹了抹桌子。孔乙己将大串钱扔在桌子上,说:“这回,要上好酒,将以前欠的一并还清!”掌柜的赶忙搬出绍兴老酒,陪笑道:“孔老爷见外了,你欠的钱早就从粉板上拭去了,再提就是看不起小的了!”掌柜的只顾献殷勤,忘了住手,酒流了一地。
正在这时,丁举人一步跨了进来,孔乙己一愣,还未反应过来,丁举人就作揖道:“恭喜孔老兄,愚弟这厢有礼了。”孔乙己不理他。丁举人又施一礼:“都是小人该死,读书人窃书能算偷吗?孔老兄如果要,都送与您!”孔乙己还是不理,丁举人急了:“当初咱们同窗十载,亲如骨肉,仁兄若不原谅,小弟就死在面前!”说罢便要往墙上撞。孔乙己这才作罢。周围早已围满了短衣帮,都纷纷说道:“孔老爷福大命大造化大,莫和小的们一般见识,日后还请多多关照!”孔乙己露出得意的神色,之后便说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众人频频点头,夸他有学问,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
过了几日,丁举人又亲自登门做媒,将自己未满18岁的妹妹许配给孔乙己为妻……
【课后导练】
根据下面的示例,编写一幕独幕剧。
(教师指导)独幕剧一:窃书之辩
场景: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酒客甲乙丙三人。
幕启
孔乙己 (得意地踱进,至柜台前,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酒客甲 (望着孔乙己,故作惊讶)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孔乙己 (不理)我是现钱,酒要好!
酒客乙 (走近孔乙己,高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 (睁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酒客丙 (抢过话题)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 (脸色涨红,额上青筋绽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烂矣……偷书乎,窃书也……
(众人哄笑,下)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独幕剧二:不第的屈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孔乙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本文精炼、含意深刻的语言。
3.了解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4.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从而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艺术手法及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法指导:
1.浏览课文,划分层次,通过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课中导读】
第三课时
一、人物“笑”意
1.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为何作者在文中屡次写到“笑” (勾画批注)
2.读读课文第9段,其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3.你从笑声里听出了什么?
明确:
4.你从小说中能看出作者对孔乙己的什么态度?
明确: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0段,理解本段的作用。
明确:同是读书人,丁、孔二人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在科举制度下,一个爬上去了,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一个因“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而成为可怜的牺牲品,这样对比,写出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2.“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四次反复让人想到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书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 “的确”和“大约”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
4.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悬念,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5.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三、主题思想
如何看待《孔乙己》的主题?
明确:
㈠描写一般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冷淡——改变人民昏迷、麻木的精神面貌。(老板、短衣帮)
㈡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
㈢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
㈣控诉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旧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兼有”)。
四、写作特色
全文始终贯穿着对比。
本文通篇使用对比手法。文中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______________时的对比。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二是______________的对比。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小说通过_________的回忆,将人物和故事集中在__________这个典型环境中,巧妙截取情节,逐步完成了对_________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折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魄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③语言准确,深刻。
小说语言准确,如“排”字和“摸”字的运用,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_________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
五、拓展延伸
1.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2.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4.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
5.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大家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六、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中的“绽”字十分传神,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中的“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阅读《孔乙己》9-11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9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句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3)纵观全文,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七、课后作业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象,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它写下来。
【课后导练】
根据下面的示例,编写一幕独幕剧。
(教师指导)独幕剧一:窃书之辩
场景: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酒客甲乙丙三人。
幕启
孔乙己 (得意地踱进,至柜台前,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酒客甲 (望着孔乙己,故作惊讶)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孔乙己 (不理)我是现钱,酒要好!
酒客乙 (走近孔乙己,高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 (睁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酒客丙 (抢过话题)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 (脸色涨红,额上青筋绽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烂矣……偷书乎,窃书也……
(众人哄笑,下)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独幕剧二:不第的屈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