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同步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同步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7: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孔乙己》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选择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阔绰(chuò) 羼(càn)水 活泼(pō)
B.荤(yūn)素 暂(zàn)时 蒲(pú)包
C.荐(jiàn)头 舀(yǎo)水 间(jiàn)或
D.步骤(zòu) 绽(zhàn)开 门槛(k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荤菜 颓唐 附和 咸享酒店 B.格局 蒲包 淀放 兼收并蓄
C.拭去 门槛 窃书 不屑置辨 D.监督 绰号 青筋 污人清白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B.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使人讨厌。
B.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2分)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_________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_________孔乙己到店,_________可以笑几声,_________至今还记得。
A.就 如果 就 那么 B.便 只要 就 因此
C.也 只有 才 所以 D.就 只要 才 因此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多乎哉?不多也。
D.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外貌描写)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语言描写)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动作描写)
9.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
②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
③“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④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
⑤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
⑥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A.①④⑥③②⑤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①⑥⑤②④
10.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几项是( )(3分)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B.《孔乙己》选自鲁迅写的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五四”前夕,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C.《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D.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展示的。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13.综合性学习。(7分)
(1)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的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里,总有一些人物、 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的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 请你任选一篇,就你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 的作品名称。(3分)
示例: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作品:《藤野先生》 《孔乙己》 《范进中举》
答:
(2)“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4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尝尽人生酸辛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孔乙己》选段,回答文题题。(13分)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丙】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根据三段选文概括孔乙己的命运遭遇。(3分)
2.三段选文中,面对人们的嘲笑,孔乙己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目的各是什么?(4分)
3.在【丙】段中,孔乙己是用手爬到酒店来的,文中却用了“走”,如何理解?(3分)
4.对于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原因,下列理解哪一项是不准确的?(3分)【 】
A.孔乙己是一个被排斥在社会主要阶层之外的多余人。嘲笑他是无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B.百无一用是书生,孔乙己不会经营牟利,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本事和特长。
C.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评价标准下,在读书为功名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孔乙己是一个无能的弱者,自然是人尽可欺的。
D.孔乙己的迂腐的言谈举止,可笑的外形外貌,本身是滑稽而具有喜剧效果的。

(二)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回答问题。(22分)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4分)
3.【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结合两文,回答问题。(6分)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的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5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 C【解析】A.“羼(càn)水”应为:羼(chàn)水;B.“荤(yūn)素”应为:荤(hūn)素;C.全部正确;D.“步骤(zòu)”应为:步骤(zhòu);故选C。
2.D
3.A
4.C
5.C【解析】结合语境,前后分句形成对比,前一个分句写掌柜和主顾都是冷漠无情之人,是并列的人物关系。后一个分句写孔乙己“到店”才能带来“笑”声。
6.C
7. C 【解析】ABD三项运用的是反问,C项运用的是设问。
8.D
9. C 【解析】首先从所给选项入手,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比较分析第①句和第③向哪一句居于段首。第③句引用李大钊的话提出“觉醒”,第①句指出“觉醒”的重要性,第①句紧承第③句。故排除选项AB。然后,比较分析第②句和第④句的顺序,根据句意,显然第②句应在第④句之后。排除选项D。C项正确。
10.C
11.B
12. C 【解析】C.“韵脚可平可仄”说法有误,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用字平仄相间,除了第一联可押可不押,其他各联的上句均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简而言之,韵脚必须是“平声”。故选C。
13.(1)(示例)一片笑声,尽显世态炎凉。(《孔乙己》)
【解析】首先分析示例的句式特点及所选内容的角度;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课 文,并根据仿写需要回顾文章内容;最后本着与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原 则仿写。
(2)示例:充满世态炎凉 大社会小人物
二、
(一)
1.孔乙己始终是他人取笑逗乐的对象;读书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肉体到心灵都受到了无情的摧残,命运极其可悲。(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第二点即可给全分)
2.第一片段面对人们嘲笑其偷窃,孔乙己激烈辩白,甚至强词夺理;目的是在人前维护自己的清白和可怜的自尊;第二片段人们嘲笑其不第,正戳中了孔乙己心灵的痛处。这是他无法辩白的。此时说出旁人全然不懂的之乎者也,更多的是在麻醉自己,缓解伤痛。第三片段当人们嘲笑其断腿时,孔乙己已不十分分辩,苦苦哀求人们为他保留最后的一点尊严。此时他的生命之火已经极其微弱,眼看将被冷酷的社会摧毁,已无力再维护自己了。(4分)
3.手代替了脚的功用,可以用“走”;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从沾满泥土的双手可见其遭遇之悲惨;同时也可看出社会对他的摧残和压迫是多么残酷。(3分。答成“一个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已经被摧残得毫无人的尊严了”等亦可。意对即可)
4.B(3分)
(二)
1.【甲】又见闰土 【乙】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2.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4.(1)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不矛盾。因为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
5.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2分)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变化)的原因既有自己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