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
新课导入
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 “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节选)刘绍棠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核心素养
文题解析
“蒲柳人家”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
文题意思:
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题目运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作者简介
刘绍棠(18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代表作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他是继孙梨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他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预习交流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枝,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文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相关介绍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
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高超
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
、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
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
1.结合文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各节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整体感知
人物清点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引出何满子的故事
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
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
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
何满子盼救星
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是七月天。
“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
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环境描写
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第1部分
(1—14)
第2部分
(15—35)
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划分层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读文章,说说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内容解读
结识何满子
找出文中描写何满子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何满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
①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②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肚兜,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怕热,怕被取笑,爱面子。
③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何满子的顽皮。
④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何大学问在孙子面前假充圣人,把他的那些唱本传授给孙子;何满子就像春蚕贪吃桑叶,一册唱本不够他几天念的。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慧灵秀,记性好。
⑤老秀才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长脸,何满子抬头一看,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老秀才又酸气冲天,开口诗云子曰,闭口之乎者也,何满子只觉得枯燥乏味,更加闷闷不乐。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动作、心理描写,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了何满子爱玩好动、学习不专心。
⑥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膛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比喻修辞,把何满子比作摘了笼头的野马,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挣脱束缚后的轻松自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的机灵、贪玩。
⑦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
语言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活泼、乖巧。
⑨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
心理描写,写出了何满子的懂事、乖巧。
⑧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心理、神态、动作描写,夸张修辞,生动地写出了何满子对爷爷的不满。
说一说: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认识一丈青大娘
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
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
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一丈青大娘
找出文中描写一丈青大娘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夸张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水平高,刻画出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
②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
“断喝”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泼辣的性格特点。
③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挽”“一阵风”“冲”“戳”等词语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豪气。
④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
⑤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勤劳能干、善良热情的性格特点。
一丈青大娘
⑥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了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⑦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
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夸张
排比
“一丈青大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胆大泼辣、刚直不阿
热情豪爽、淳厚朴实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认识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
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
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路遇文庙烧高香;
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
③赶马差点丧命。
何大学问
找出文中描写何大学问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外貌描写,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强壮。
②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好说大话。
③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爱面子、爱摆架子。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⑤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何大学问在学习上的认真劲儿和不耻下问的态度。
⑥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穿长衫扮斯文
虔诚地拜文庙
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扮斯文。
⑦何大学问惊喜过望,就想求个名师指点。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
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
个字给一个铜板。
慷慨大方、疼爱孙子、对孙子期望高。
说一说:何大学问疼爱孙子还表现在哪里?
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他满脸胡茬,就像根根松针,最喜欢磨蹭孙子的脸蛋儿,逗得孙子吱儿喳乱叫,笑成一团儿,打成一团儿。而且,每趟回来,都要给孙子带回一捎马子吃食。
与孙子同享天伦之乐,给孙子带吃食。
⑧“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语言描写,何大学问的话揭露了当时的政府鱼肉百姓、搜刮百姓的恶行,也把小说的时代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表现了何大学问的爱国热情。
何大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但是他也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儿,爱讲排场,摆阔气。
何大学问
1.在文中的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一:
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淳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大大咧咧,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是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作探究
示例二:
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敢朋友“两肋插刀”,富有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示例三:
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人物形象来说, 从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②小说不但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正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这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小说的结构得《水浒传》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在一起。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写作特色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如果一丈青大娘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
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
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然顽皮却有天赋的人。
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不明白。
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会不屑一顾。
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
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
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
民热情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
胆相照、扶危济困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本课小结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C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随堂练习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承上启下
作业布置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救命星”是谁呢?后文写的是什么事?
欲知后事如何,
请课下看《蒲柳人家》全书。
蒲柳人家
(节选)
一丈青大娘:嗓门大 人泼辣 热心肠
何满子:很天真 极顽皮 奇聪明
何大学问:讲排场 摆阔气 重情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