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7:59:3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賸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她有着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答案:(1)外貌 (2)动作 (3)语言 (4)心理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明确:A.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明确:A.用了口语和俗语,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1936年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明确: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明确:☆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4)→贪玩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5)→倔强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12)→顽皮、可爱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22)→聪慧灵秀
☆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23—24)→贪玩、淘气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孝顺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身强力壮,勤劳能干
语言描写: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7)
☆“小祖宗儿!”(12)→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动作描写: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脾气火爆,干脆利落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路遇文庙烧高香;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③赶马差点丧命。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突出了何大学问高大壮实、精神抖擞的特点。
细节描写:何大学问的经历—(第17段)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身手不凡,见识广博
动作描写: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18)
☆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19)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20)→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渴求知识。
语言描写: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一个爱国的朴实农民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交流点拨】
生甲:我喜欢一丈青,因为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率真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孙子更是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生乙: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丙: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这段话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交流】
生甲: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很顽皮却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这样想。
生乙: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
生丙: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都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有正义感的特点。
共同点①描写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引人入胜。②语言风格以口语为主,结合书面语,给小说增添了诙谐幽默的色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
还涉及到的人物: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
社会环境是: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中标记)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圈点勾画批注)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线索人物):
运河人民: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______和______,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_____小说和______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______,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______,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2.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3.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