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31 18: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2013.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一律用0.5毫米黑色笔作答。
3.答案一律回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柔màn ▲  ②精suǐ ▲  ③玲珑tī ▲ 透 ④探lí ▲ 得珠
2.下面的两段文字中各有两处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7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不少就长在俏壁岩缝之中,黄山松针叶短粗绸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②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峻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概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 ▲ 。 (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剪不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 ▲ 》)
④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⑤ ▲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⑦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 《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4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请写出教授们讨论的两个计划。
②《格列佛游记》中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相关内容。
5.下面语段中有三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分)
①2012年10月11日,山东高密市成为中国最为灼热的新闻。②央视和各路媒体蜂拥而至。③莫言被接受采访,主持人董卿问道:“你幸福吗?”④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到诺贝尔能说不幸福吗?”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捕蛇者说》一文中一段,完成6-9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B 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D 悍吏之来吾乡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7.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意思都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蒋氏自述曲折顿挫,有出人意料之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人意料之处”。(2分)
8.“说”这种文体比较重视文采,请以本段画线句为例,说说其语言特色。(2分)
9.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
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
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③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选自陆龟蒙《野庙碑记》)
[注释]①悬而窆:用绳子将棺木吊进墓穴安葬。②甿:古指农民。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
②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片段,完成11 - 13题。(8分)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1.选文中对菲利普夫妇的言行、神色作了细致的描写,他们性格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2分)
12.画线的两句话是“我”眼中观察到的于勒,莫泊桑为何选择从“我”的视角写?从这两句话的加点词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分)
13.船长的出场是小说中自然而巧妙的一笔,闲笔不闲。请分析这样行文在内容与情节上的作用。(2分)
阅读《何为书》一文,完成14-16题。(8分)
何为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1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节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16.请联系全文,结合本学期课外阅读考级书目中推荐的某部作品,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给你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3分)
阅读《走失在纳西文字中》一文,完成17-21题。(17分)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张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人们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⑤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画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象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涤灵魂……
⑥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徜徉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⑦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走失。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选自《散文·海外版》)
17.文章第一句“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中的邂逅”中的“邂逅”能否改为“相遇”,为什么?(3分)
18.文章第②段、第③段分别写出了丽江的水和老街的什么特点?这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9.文章题目为“走失在纳西文字中”,请你说说“走失”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并概括作者在纳西文字中逐渐“走失”的主要原因。(3分)
20.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1.文章第⑦段说“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拨动我心弦”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表达真实的情感,力求文从句顺。
   (2)卷面整洁,结构合理,注意细节描写。
    (3)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和真实姓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