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丁氏穿井得一人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
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课文诵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在读的过程中关注课下注释中的拼音。
gài
jí
诵读评价
字正腔圆,没有错读、漏读、回读
课文范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听范读,在文中划出停顿。
文本释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这事。
穿井得一人
结构助词,“的”。
文本释义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穿]挖掘、开凿。
[及]待,等到。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穿井得一人
第三人称代词。
他(们)(的),它(们)(的)。
文本释义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穿井得一人
听说,听到。
连词,表示顺承。
代词,代听到的事情。
(代)……的人。
文本释义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代词,代听到的事情。
介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向,给。
文本释义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丁家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结构助词,“的”。
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在,从,到。
文本释义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寻找,获取。
第一处:消息。第二处:听到。
故事情节
这篇文章的结构跟《狼》的结构有哪个相同点?
表达方式
有记叙,有议论。
先记叙
后议论
主旨句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故事情节
填写文章情节
(讹:错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穿井得一人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结论
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丁氏穿井得一人之使。
国人以讹传讹,宋君求真相。
丁氏道明真相。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人物形象
什么原因造成“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的传播半径巨大,范围广大。
穿井得一人
丁氏
传之者
道之者
问之者
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表述不清
动机不纯
三人成虎
止于智者
站在不同的角度
寓言寓意
说话要防止歧义。
宋之丁氏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传之者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宋 君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拓展阅读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拓展阅读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处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