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 “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重点难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地位。
【自主学习】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 ”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 》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3)邓小平号召大家 。——冲破了“ ”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标志: 的召开
(1)时间: 年底。
(2)内容: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
(3)意义:标志着我国的 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1)明确提出:1982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系统概括: 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初级阶段党的“ ”的基本路线;首次系统概括 理论的主要内容。
(3)走向成熟:1992邓小平“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项工作是非的标准是“ ”。
(4)形成完整体系:1992年, 明确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个目标是 。
(5)成为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主要内容:①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②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思想等。
3、历史地位:是建国以来正反经验的总结和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的借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的中国化,是 的继承和发展;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背景: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 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为指导思想:2002年在中共 大上,“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 》。
4、历史地位: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 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 的问题。
【迷津指点】
1、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要点有哪些?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实。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明确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强调利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有利国际环境。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8)在祖国统一大业上,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拓展提示: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开创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
二者都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两大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三个代表”是这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二者的内在联系,还集中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和一致性上,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相统一;二者在理论上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都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起点、共同的科学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拓展提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它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跨入21世纪,奔向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同步训练】
经典题例
例1、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环境”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A。此题应根据当时的形势来分析: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局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D项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至今还尚未建立,排除。故选择A。
例2、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寻找共性的能力。题中四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改革或革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当时实际情况,这就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
基础训练
1、1978年5月,右图的文章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篇文章发表于 (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解放军报》 D.《工人日报》
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六大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是 ( )
①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色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猎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猎,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6、下列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问题是( )
A、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革命道路问题
能力提升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2、“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
①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要求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③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C、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 图二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
全会会场
图三 中共十六大召开
材料二:2000年2月,江泽民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三在党的历史上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
(2)图二中的人物在视察途中又解决了一个什么重大的问题?
(3)简要概括三幅图在我党历史上引起的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
(4)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人民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