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重点难点:掌握“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认识“双百”方针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们的 、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
3.特点:“百化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 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成果:“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不少描写历史往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作品, 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 》,杨沫的长篇小说《 》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5.影响: 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
1.曲折的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 ”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 问题,甚至上升为阶段斗争问题。
2.表现:(1)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 》,艾青的寓言诗《 》,昆曲《李慧娘》和电影《 》、《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1)许多 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2) 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 、 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 。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 服务。还强调坚持贯彻“ ”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20世纪80年代初,以 为内容的 建设开展起来。
2.成就:
(1)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创作欣欣向荣。a.出现了“ ”“伤痕文学”。b.出现了以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 的戏剧、电影,如《 》《被爱情遗亡的角落》等。
(2)进入 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 。
【迷津指点】
1、如何全面认识“双百”方针?
(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发展,不同艺术方法的探讨和创造,不同风格的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文艺的发展。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百家争鸣”,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论,保障了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创造的民主权利。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里实行民主。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中用”也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拓展提示: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的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次新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技学术和文学艺术创作自由的倡导和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2、“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1)、①反右斗争扩大化时期,“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的损害。一方面许多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学术观点当作错误的政治主张,戴上“反党”的政治帽子;另一方面把一些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②“文革”时期,“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实行了文化专制。“双百”方针被篡改,文艺界只有八个“样板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几乎停了下来,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巨大冲击。可以说是一片萧条。
(2)、①以抓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将学术和文艺问题看为政治问题,这样就无法实现“百家争鸣”。②不能实事求是。③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也就无法实现民主化。④文艺界的派别之争也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拓展提示:1956年提出的“百家争鸣”不能等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但二者存在异同。相同点都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都处在社会变革时期,都允许不同观点存在。不同点有:所处的时代、实施的时间、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双百”方针要大力提倡也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同步训练】
经典题例
例1、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选A。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例2、 “双百”方针的贯彻第一次受到严重干扰是在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
B、“文化大革命”开始
C、七千人大会上 D、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解析:A项是1958年,B项是1966年,C项是1962年,D项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这是开始。“文化大革命”是浩劫。所以选D。
基础训练
1、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目的是( )
A、继承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
B、繁荣文学艺术
C、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D、活跃学术气氛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 )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 ( )
①生活视野扩大,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开拓 ②出现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 ③小说、话剧、音乐、电影等硕果累累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鲁迅创作《狂人日记》
5、(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说“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 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昆曲名剧的涌现 B、“双百”方针的贯彻
C、大众舆论吹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
6、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 )
A、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B、“八荣八耻”
C、雷锋精神和长征精神 D、“五讲”“四美”
能力提升
1、有关“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C、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中国需要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D、党中央认识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作用
2、关于“双百”方针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 )
①“百花齐放”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 ②“百家争鸣”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③两者皆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展 ④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研领域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属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重要成就的有( )
①讨论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的成功召开 ②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作品的出现 ③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④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文革时期学术和文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百”方针得到继续贯彻
B、创造出了更多的高水平的文艺作品
C、邓小平提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D、科学研究遭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是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马寅初、吴祖光夫妇被打倒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力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是只让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