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模拟卷 (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模拟卷 (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8 21: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模拟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面镜,照见岁月桃面,映出时光丹唇,一季季的花,宛若信使,传递消息和情思。各种花的气息,把冬酝酿成春。
小寒赏梅,出门见山荼,窗台开水仙,静谧养心;大寒深山有瑞香,厅前兰花友,煎山三钱,茶饮暖心;立春一簇迎春黄,看似 ① ,却是恰好的一路春光,转眼就是樱桃红,望去一树粉紫;雨水湿菜花,换上棉布裙,深巷杏花闹,看村外李花笑枝头;惊蛰一声,众花精神抖 ② (sǒu),桃花开成诗,棣棠忘忧,铺上宣纸,画蔷薇半窗花成海;春分时节,于一枝海棠上,捉住“小蕾深藏数点红”,篱落边梨花白,木兰本素艳,风吹腻粉开;清明春深处,桐花落,麦花写信,柳花读;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荼藤一开,楝花簌簌落清香,何尝是一个女子对岁月最深情的落款?
1.文中加点字“酝”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yún B.yùn C.yǒu D.yòu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
A.嗖 B.搜 C.擞 D.薮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胡写乱画 B.花团锦簇 C.精雕细刻 D.随意涂抹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荼一开,楝花簌簌落清香,何尝不是一个女子对岁月最深情的落款?
B.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荼一开,楝花簌簌落清香,何尝是一个女子对岁月最动情的落款?
C.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荼一开,楝花簌簌落清香,何尝不是女子对岁月一个最深情的落款
D.待到谷雨,牡丹花前绘满月,荼一开,楝花簌簌落清香,何尝是女子对一个岁月最深情的落款?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
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
A.厚厚的云在我们头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头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头顶上压着D.微微的云在我们头顶上流着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幕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②。
[注]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泛指送别歌。②西楼:送别的谢亭,古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友人在送别的歌声中乘舟离去。
B.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色彩格外鲜艳。
C.第三句是说,当暮色降临,我酒醒后才知道友人已远去。
D.第四句是说,刚才还是满天风雨,现在已经散去,离开了谢亭。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泥①古者愚
[清]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②,全队渍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泥:拘泥。②角:较量。③列说:游说。④洫(xù):田间水道。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谓( )(2)岂( )(3)尝(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2)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11.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 ,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游子思乡情切的诗句是: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叹漂泊、感离恨的心境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冬天之美
①叶落秋尽,缓缓流淌的时光似乎凝固了。
②进入冬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凸现出来,如落尽叶子的树,纹理清晰,筋骨道劲。凤低低地吹着,空旷的田野、干涸的泥土喑哑无声。越冬的麦子,用残留的几缕碧绿静静地和风说着什么。冬日的田野,麦子是一株唯一越冬的花,它用朴素的绿色给沉睡的村庄送去冬的问候。一切都是那么沉寂,沉寂中一缕生机在千草万卉间储积,等到春日一场风雨来临后,漫山遍野又充满着喜人的朝气。
③乡村的冬天之美,在万籁俱寂的夜。
④一盏低低的灯火,几缕飘飘而逝的炊烟,热气缭绕中飘着农家饭菜的香甜。饭是粗福的,但营养丰富;茉有些单一,但鲜嫩可口。一个简陋的小桌,一室质朴的温馨。一家人围坐在饭菜周围,恬静的微笑里蕴含着知足常乐的闲适、幸福。土炕热热的,似一首乡村赞美诗,写满秋去冬来的静谧与祥和。夜半,伴着月色,晕黄的灯光里不时传来母女的低低细语,如梦呓。多美的乡村冬夜啊!每每想到它,我都会如雪夜归人欣喜地推开落雪的夜色,手捧“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融入温暖宁静的乡村冬夜,静静地呼吸,静静地体味家带给我的如阳光般灿烂的暖意。
⑤我喜欢在冬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漫步空旷的田野。衰草低伏,鸟雀在干枯的草影里跳跃觅食。远远的树如远古的哲人静静地思考着,又如顿悟的僧人微微地笑着。我喜欢冬日原野的空旷、辽远,喜欢暖暖湿润的泥土里储存的绿色与即将萌生生机的种子,喜欢在温暖的阳光里和冬席地而坐,促膝交谈,谈昨夜我梦到的雪,梦到的憨厚、可爱的胖雪人,梦到的一只灵秀的白兔——从月宫的桂树影里走出——来到我的身边,伸出稚嫩的小手向我讨要糖果。我和小白兔坐在冬的门槛上,我们想一直坐下去,直到听见春暖花开的声音。
13.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风低低地吹着,空旷的田野、干涸的泥土喑哑无声。
14.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1)进入冬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凸现出来,如落尽叶子的树,纹清晰,筋骨遒劲。
(2)喜欢在温暖的阳光里和冬席地而坐,促膝交谈,谈昨夜我梦到的雪,梦到的憨厚、可爱的胖雪人。
15.怎么理解“麦子是一株唯一越冬的花”?结合前后文加以概述。(3分)
16.作者引用“柴门闻犬吠”的诗句表现乡村冬夜的宁静,这是不是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6分)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刺下黛色的模糊轮廓。③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④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⑤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趋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⑥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忽闪而,兴奋与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⑦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 ”
说完这句话,电话里一阵沉默。
⑧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⑨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来,却不能相见。
⑩母亲沉默,我也沉默。
我打破沉:“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
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来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越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
母亲也说:“刚才有越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自自等待,空欢喜一场。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睹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
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返程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来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
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有删改)
17.文章开头说:“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我”为什么后悔了?(2分)
18.赏析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2)返程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对话,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句子。(3分)
20,第⑩段写道:“母亲沉默,我也沉默。”谈谈你对两处“沉默”含义的理解。(4分)
21.返程时,“我”和母亲终于在黑夜中相互看见,是什么原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2.(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文章,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①上面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文中的“她”是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里出现过。(3分)
②结合《朝花夕拾》中“她”的相关事迹,分析并概括其形象特征。(4分)
五、写作(50分)
23.请以《成长中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模拟卷答案
1.B 2.C 3.D 4.A 5.D 6.B 7.D
8.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2分)
9.(1)认为(2)怎么,难道(3)曾经(每小题1分,共3分)
10.(1)像这样(刘羽冲)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2分)
(2)拘泥于古代成规是愚蠢的,可怎么会愚蠢到这种地步呢?(2分)
11.示例:我们不能死读书,处理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3分)
[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兵马)。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军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全部被擒获。(刘羽冲)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贫瘠之地)成为良田。(他)绘制了水利图去游说州官。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试验。沟渠才挖成,洪水大量涌来,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差点儿成为(水里的)鱼。由于这两件事,(他)抑郁失落,常常独自在庭院中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欺骗我呢!”像达样(刘羽冲)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是愚蠢的,可怎么会葱蠢到这种地步呢?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肚子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肚子里一书都没有也会妨害做事。国弃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语,却也不偏执于旧的棋语;国医不会拘混于古代的药方,却也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12,(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13.“暗哑”本指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这里指田野空旷,泥土干涸,环境寥落沉寂。(2分)
1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活的细节比作树上的纹理筋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冬天都真实清晰地呈现出来,表现了冬天的真实美。(3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冬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与冬天的亲密,表达了“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富有童。(3分)
15.冬季的田野百花凋谢,只有越冬的麦子我留几缕碧绿,是沉寂中的一缕生机,用朴素的绿色装点了冬天(2分);表达了“我”对麦子的喜爱之情(1分)
16.不矛盾(1分)。这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狗的叫声来反衬乡村冬夜的宁静,表达了“我”对乡村冬夜的喜爱和赞美(2分)。
17.①火车经过村里时,天已经晚了,让母亲等在路口,内心不安;②火车时速很快,不一定能看见,内心担忧。(每点1分,共2分)
18.(1)“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这里是说没有见到村庄和母亲,很意外,表达了“我”的失望之情。(2分)
(2)“撞鹿”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这里是指“我”要见到母亲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我”的兴奋与欣喜之情。(2分)
19,示例: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符合当时的语境,体现母亲当时的心情和对孩子的体谅即可,3分)
20.母亲“沉默”,是想见孩子又不想让他为难,表现了母亲的大度和宽容(2分);
“我”“沉默”是想见母亲,却不能见到,表现了“我”愧疚和自责的心理(2分)。
21.“我”和母亲的坚持,母子之间的思念,母子情深。(3分)
22.(1)B
(2)①锁记 衍太太 父亲的病
②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书,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