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20: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文本,依托插图,结合文本关键词句,提取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2.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3.采用“字族识字法”认识“绞丝旁”的字,学写“纺”。
教学重难点:
借助文本,依托插图,结合文本关键词句,提取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出示三幅图,试着根据图画简述故事
依次出示“小毛虫”、“结茧”、“破茧羽化”三幅课文配图
过渡: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师带领学生简述:这是一条小毛虫,它为自己结了一个茧,等待一段时间后,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 品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小毛虫蜕变的过程
品读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勾画关键词
师:孩子们,小毛虫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请个孩子读一读: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①师:读得真棒!孩子们,如果你们的眼光足够敏锐的话,我想你们已经发现这里给我们描绘的是两幅不一样的画面。这两幅画面分别是写谁的?请你来说一说。
生:(预设:大大小小的昆虫和小毛虫)
②师:大大小小的昆虫在干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
师:昆虫们真热闹呀,你再来读一读。
生:
师:嗯,不够热闹,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
③师:读得真好,大大小小的昆虫如此热闹,
你仿佛看见小蜜蜂在——
你仿佛看见小蚂蚁在——
你仿佛看见小瓢虫在——……
④你听,昆虫们的歌声多么欢快!你看,昆虫们的舞姿多么优美!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就叫做——?请孩子们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生:(预设:生机勃勃)(师适时板书)
⑤师:大大小小昆虫的世界如此多彩热闹,如此生机勃勃,小毛虫呢?请你来读一读。
生:
师:你再来读一读。
生:
师:这真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呀?请孩子们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生:(师适时板书:可怜)
师:你能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吗?
生:
师:你是一条“可怜”的小毛虫,我也想读一读这条“可怜”的小毛虫。我来读前面,你们来读后面: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
师:这里用了几个表示什么的词语来写小毛虫的“可怜”呀?(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唱、跑、飞)请孩子们做上符号。
师引读:大大小小的昆虫——,而小毛虫——。这条小毛虫真的挺“可怜”的!你也能用“既不会……也不会……更不会……”说一说你“可怜”的时候吗?(师适时创设情境)
生:
2.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笨拙”(PPT出示第2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条“可怜”的小毛虫啊!请孩子们自由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你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一条“可怜”的小毛虫?请你圈画出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如:笨拙、九牛二虎之力、挪动,重点引导理解“笨拙”“九牛二虎之力”“挪动”)
①师:“九牛二虎之力”?小毛虫,用你的“九牛二虎之力”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
师:老师觉得还没有达到“九牛二虎之力”,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
师:小毛虫,你使出很大的力气呀!来,你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读一读。
生:
师:这就是“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我们一起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读一读吧!
②师:“挪动”?你为什么觉得是“挪动”?
(孩子,想象一下,小毛虫“挪动”的时候——
生:很慢。
师:也挪动的很——?
生:辛苦。
师:费了很大的——?
生:力气。
师:花了很多的——?
生:时间。 )
③师:你们看啊,它刚刚在一片叶子上挪动,就费了很大的力气,那现在它要从这片叶子挪到那一片叶子上时,它会感觉怎么样呢?谁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师:你能读出小毛虫的“笨拙”吗?
生:
师:嗯,还不够“笨拙”,想象一下小毛虫一点一点挪动时“笨拙”的样子,你再来读一读。
生: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像他一样读出小毛虫的“笨拙”吧!
生齐读。
3.师带着学生,根据关键词讲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师:孩子们,想不想因为你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这条“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呀。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办法:我们借助课文上的插图和老师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语,就能把这条小毛虫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啦。
师带着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
品读小毛虫尽心竭力抽丝织茧,等待破茧而出
1.师:小毛虫啊,别人都在开心唱跳、欢快飞舞,而你只能笨拙地“挪动”,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
师:是的,当自己不能和别人一样欢蹦乱跳时,心情一定会很——。可是,小毛虫是这样想的吗?(相机出示句子)请你来读一读——
①(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②师:是的,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你来读。(PPT出示: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决心。你来读。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你来读。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你读出了小毛虫的心声。我们一起来读,它懂得——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③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正如蚂蚁忙着——,蜘蛛忙着——,蜜蜂忙着——
2.了解小毛虫眼前最要紧的事
①师:所以,小毛虫此刻最要紧的事是什么?请你读一读。
生:(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师板书:抽丝纺织)
师(师引导学生反复说这句话):小毛虫,你眼前最要紧的是——
小毛虫,你眼前最要紧的是——
小毛虫,你眼前最要紧的是——
3.穿插字族识字“纺”
师:是的,这就是小毛虫眼前最要紧的事情——“抽丝纺织”,我们来看“纺”和“织”,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①(出示“纺”的部首“糸”的演变过程)师:“绞丝旁”呀,曾经是这样的——
②(学生猜“糸”跟什么有关系)
师:通过这个演变过程,我们知道“绞丝旁”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
师:猜得不错。糸,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糸"字是个部首字,作左偏旁时港台通行字体改为"幺"下加三点变作"糹",大陆简体为"纟。糸部汉字的本意均与丝线、纺织、布匹有关。
③学习“绞丝旁”的“纺”
师:孩子们,根据刚刚的学习你们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字?(出示甲骨文的“纺”)
生:
师:是的,这就是“纺”。那你们现在能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生:(出示“纺”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
4.穿插写“纺”,引出(本课中)其他“绞丝旁”的字
师: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纺”字吧。
①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书写:“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高低”
②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拍照
③展示评价,老师给予希望
师:本文中要求会写的字里面还有一些“绞丝旁”的字,比如——,孩子们下来之后可以运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写一写。
5.品读4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师:小毛虫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于是——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师:是的,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就开始——(织啊,织啊)小毛虫,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你在——?
生:织啊,织啊。
师:小毛虫,烈日当空的时候,你在——?
生:织啊,织啊。
师:小毛虫,其他昆虫在玩耍嬉戏的时候,你在——?
生:织啊,织啊。
师:小毛虫就这样一刻也没有迟疑地织啊,织啊,这就是——什么样的工作啊?请孩子们把这个词语圈画出来。
生:(尽心竭力)
6.品味5、6自然段,懂得道理,“耐心等待”
①师:小毛虫就这样“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终于编织好了一间茧屋,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请你来问——
生:
师: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请你来回答——
生:
师:请孩子们用“ ”把这个句子勾画下来。
生勾画。
②师:小毛虫,你来读一读这个回答。
生:
(追问)师:你知道哪种事物的规律?(抓住“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想象说话:)
师:请你来读一读,——你知道哪种事物的规律?
生:
师:请你来读一读,——你知道哪种事物的规律?
生:
(比如:庄稼的生长规律是,春天播种,秋天成熟。太阳的规律是东升西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轮回往复。……)
③师:所以小毛虫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出示: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请孩子们把“耐心等待”圈画出来,师板书)
师:小毛虫,你要——。
生:
师:小毛虫,你要——。
生:
师:小毛虫,你要——。
生:
品读小毛虫破茧化蝶后的轻盈、愉快
1.品读课文,勾画关键词,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过渡)师:经过耐心等待,这条“可怜”“笨拙”的小毛虫终于“破茧而出”: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那这条小毛虫“破茧而出”后到底是怎样的呢?(PPT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师配乐范读)
2.感受和体会读好小毛虫“破茧羽化”后的变化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小毛虫已经变了,请你们圈画了出来。
生:(灵巧、轻盈、色彩斑斓、飘然而起)(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孩子,带着你的感受,你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
师:孩子,带着你的感受,你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
师:孩子,带着你的感受,你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
3.体会小毛虫“破茧羽化”后的心情
师:小毛虫变得如此美丽,请孩子们再读一读第7自然段,想象一下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根据学生回答读一读句子)
师:好了,都读完了,你们读得都非常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里边去。请你说说小毛虫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惊奇、愉快)
师:孩子们,带着你们刚刚的感受和体会,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只漂亮的蝴蝶吧!
生:
4.句子对比,体会“变化”
老师引读,出示:
①当它还是小毛虫的时候,别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经过抽丝纺织,耐心等待,小毛虫——
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②当它还是小毛虫的时候,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当它灵巧地从茧屋里挣脱出来后——
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三 统整提示语,讲述故事
1.过渡:小毛虫从抽丝织茧到破茧羽化,带给我们无数惊喜,跟着板书的提示,我们就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小毛虫精彩的一生讲出来,孩子们,试试吧。请在四人小组内试着讲一讲,推选一个讲得最棒的讲给我们大家听。
2.指名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
3.小结下课:
师:孩子们,小毛虫用它经历的“变化”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生命如此,生活亦如此,探寻规律,耐心等待,尽心竭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老师期待着你们像小毛虫一样“破茧羽化”的那一天。下课!
课后反思:
1.《小毛虫》是一篇童话故事,小毛虫经历的成长变化也很明晰,于是我将本课设计成三大模块: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简述故事;品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体悟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引导学生借助提示完整地讲故事。自我感觉设计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晰的,可是在上完课后,自我感觉(听课老师感觉)我这堂课很混乱,不知道要讲什么。
2.课时把控仍然不到位,今天的课明显感觉有点赶,特别到了小毛虫“破茧羽化”的第7自然段时,基本上是一笔带过,这篇课文的第7自然段是非常美的,其实我之前有想过一边配乐一边范读这个自然段,可是在内容的取舍上始终无从下手,导致最后这个自然段只得匆匆而过,既没有给孩子们自我朗读享受的时间,也没有让孩子们体会这段文字的美好,更没有给予孩子们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
3.由于第二次试讲时朗读与讲解的配合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最终呈现出来的朗读指导虽然纠正了之前的错误,但仍然把控不够、训练不到位,使得课堂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于自我感觉: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