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8 08: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全面抗战
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4年底
反攻阶段:1944年底—1945年8月
两个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1937.7—1945.8)
《论持久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页139-140相关内容,自主梳理正面战场抗战的相关史实。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会战 时间 事件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淞沪会战
“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能使中国“军队和国民丧失战斗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淞沪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会战 时间 事件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1937.9—11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太原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会战 时间 事件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1937.9.11.——11.8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徐州会战
1938.1—5
台儿庄大捷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给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台儿庄战役前后共1个多月,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会战 时间 事件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1937.9.11.——11.8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徐州会战
1938.1—5
台儿庄大捷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6—10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三)高校西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三)高校西迁
(四)沿海工业内迁
沿海工业内迁
影响:①改变了工业布局;②积蓄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③促进西南地区开发。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三)高校西迁
(四)沿海工业内迁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一)战略防御阶段
(1)方式:
(2)影响: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沦陷区:
(一)战略防御阶段
组织领导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养战”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
1.百团大战
(1)时间:
(2)目的:
(3)影响:
1940年下半年
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
1.百团大战
2.皖南事变
(1)概况: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
(2)应当: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战略相持阶段
2.皖南事变
(2)应对:
方针:
抗战、团结、进步
举措:
①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②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A.经济:实行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
B.政治: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三三制”: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爱国青年徒步、涉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三五九旅开垦荒地
延安干部纺线织布
初到延安的青年女生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队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莫耶词,郑律成曲《延安颂》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三、东方主战场
(一)原因:
情境1:阅读材料,分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一 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法西斯全球扩张开始的显著标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在华约105万人,而在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日本战败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
——摘自何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二
三、东方主战场
(一)原因:
1.兵力: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远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总和;
2.作战: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组织: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三、东方主战场
(一)原因:
(二)影响:
1.盟国支援(飞虎队)
2.《开罗会议》(1943.11):
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三、东方主战场
(一)原因:
(二)影响:
1.盟国支援(飞虎队)
2.《开罗会议》(1943.11)
3.外交胜利:
1943年,中国与美、英等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取消在华特权,签订新约
三、东方主战场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 内容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④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主席。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一)中共七大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二)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上图表示的是原子弹的蘑菇云及原子弹后的城市惨像。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苏联红军向东北的日军发动进攻
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向日本关东军进攻
八路军解放山海关
八路军收复石家庄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 日本向盟军投降
1945.9.9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一)中共七大
(二)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
3.国民党正面战争的抗战——重要作用
4.国际力量的支持与援助——外在因素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1.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分钟整理内化,1分钟快速提问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敌总战场。
(1937.7)
(1938.10)
(1943年底)
(1945.9.2)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