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9 10: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 时 量: 1课时 授课人: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本文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娓娓道来给人启发。
教学目标: 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教学重点: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
质疑和揭示文题 由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亦或有什么疑惑? 解释“格物致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中国学生到底有没有这种精神?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方法指导: 抓关键词、关键句及关键语段。 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第1段):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 第二部分(第2-12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第13段):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希望。 三、精读课文,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2.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证明自己观点的? 3.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再举些例子来证明吗? 你怎么看待“高分低能”一说? 结构梳理 (见课件) 作业布置 《五·三》勾画的题目; 在语文本上结合本文话题或者课文内容谈感受,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把握和学习作者说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说理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接受文本特点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并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强调学会运用,强调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因此,教学中,我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引导他们发现并抓住提纲性的语句,然后经过讨论、分析,并对文章特点作精要的概括,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