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8 10: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期末复习卷
一、单选题
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自己的圆珠笔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甲的测量值为 8.1 笔长,乙的测量值为 8.8 笔长。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甲的估计值 0.1﹤0.8,所以甲的误差小
B.乙的测量值 8.8﹥8.1,所以乙的测量较准确
C.课桌的长度应取平均值,即为(8.1+8.8)/2 笔长
D.甲的圆珠笔可能比乙长些
2.以下物理现象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3.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4.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5.身高为160cm的某同学,利用自己身体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B.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cm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教室宽5臂展,约16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人身高相近)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群岛火山地震频繁,是因为地处哪两大板块交界处(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7.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8.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细菌感染
B.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C.烧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
D.烧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10.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用温度汁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 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11.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数据为23.20cm、2.32dm、232.0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12.甲图比例尺为1∶400万,乙图为1∶800万,则(  )
A.乙图表示地区范围小、内容详细
B.乙图表示地区范围广、内容简略
C.甲图表示地区范围广、内容详细
D.甲图表示地区范围小、内容简略
13.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木炭是黑色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5.如果把草履虫和绿眼虫都放在蒸馏水中,出现的情况是(  )
A.两种虫子都死亡
B.草履虫将死亡,绿眼虫将继续生存
C.两个虫子都继续生存
D.草履虫继续生存,绿眼虫死亡
二、填空题
16.科学上将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   植物。小科观察了四种植物叶片的特征,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歧式检索表,表中“****”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索表中“ ”处的信息是   。
种类 叶片信息
甲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丁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17.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原理制成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时,出发前后测得的气温如图,甲图所示的温度为   ;乙图所示的温度为   ,读作   。
18.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   呼吸;
(3)麻雀和蝙蝠都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蝙蝠具有   的特点。
19.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
⑵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⑶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转换到高倍镜后,看到了视野A,从A→C只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②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
20.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   大类群,总数超过   种.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大多具有   ,其运动器官是  ,运动器官分为   、  、  .大多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
2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是描述性质的语句中有“易、不易”,“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字样。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易挥发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酒精易燃烧 D酒精挥发
22.回答下列问题:
(1)周日,小名起床后感觉浑身酸痛无力,头痛鼻塞咳嗽不断.小名的妈妈让她自己先量体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名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温度计测量体温?   .
(2)人体测体温的部位有   、   、   .标准体温为   .
23.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三、实验探究题
24.小云同学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测得温度,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水温第二次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上述实验再重复做两次。
(1)下面是小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A处填写的是   。
材料 试验次数 阻燃型 普通
温度差/℃ A 温度差/℃ B
1 10
10
2 10
10
3 10
10
(2)小云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
(3)请你对小云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实验方案:   。
25.请回答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下列有关问题: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某天平无法调节平衡,在没有其它天平的情况下,某同学将游码移到3g处使天平恰好平衡,然后用其进行称量,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g。
(3)某同学用一架完好的天平称量15g的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丙所示)。若要达到目的,该同学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6.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来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2 45 39 34 30 27 25 24 24 24
(1)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认为下列图像____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A. B.
C. D.
(2)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   。
27.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   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
(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8.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9.一个铜球的体积是20cm3,质量是89g,问:
(1)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103kg/cm3)
(3)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总质量为多大?(铅的密度为11.3×103kg/cm3)
30.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 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①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②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③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A
7.A
8.B
9.C
10.C
11.A
12.B
13.D
14.B
15.B
16.裸子植物;叶呈掌形
17.热胀冷缩;25℃;—23℃;零下23摄氏度
18.(1)D
(2)鳃
(3)胎生、哺乳
19.气泡;细准焦螺旋;细胞核
20.二;10万;外套膜;贝壳;足;斧足;腹足;腕足;鳃
21.C;A;B;D
22.(1)B
(2)口腔;腋窝;直肠;37℃
23.(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24.(1)时间/分钟
(2)两次实验水的初温不同
(3)在两个盒内同时放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热水,比较同一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
25.(1)右 (2)24 (3)减小左盘食盐的质量
26.(1)D
(2)体温计的测温泡更大,内径更细
27.(1)全部浸没
(2)44
(3)丙;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4)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
(5)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
28.(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29.(1)解:铜球里面铜的体积:
因此铜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的体积为: V空=V球-V =20cm3-10cm3=10cm3。
(3)解:
30.(1)解:由图①、②、③可知,m1=20.2g,m2=50g+5g+2.4g=57.4g,m3=20g+10g+1.4g=31.4g,
剩余液体质量,m=m3﹣m1=31.4g﹣20.2g=11.2g;
由图②、③可知:V2=38mL,V3=14mL,
剩余液体的体积:V=V3=14mL,
ρ液= = 0.8g/cm3 , 该液体为酒精 (或m1=20g ρ液= = ≈0.8g/cm3)
(2)解:一个月后,剩余液体成分为酒精,说明水分已蒸发,氧化石墨烯薄膜分子间有空隙或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可以使水分子透过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