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测试
初一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下图示意的地球仪,相邻两条经线相差15°,相邻两条纬线相差20°。读图完成1~3题。
1.升入初中,为了学好地理,小丽买了一个地球仪。借助地球仪可以( )
A.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 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C.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2.对地球仪上a、b、c,d、e五点相对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在a点的正西方向 B.b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C.d点在b点西南方向 D.e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
3.位于60°N,105°W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沿着赤道分割的纬线地图,阴影部分为海洋。读图完成4~5题。
4.甲地所在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5.关于甲、乙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度相同,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纬度相同
C.经度和纬度都不相同 D.经度和纬度都相同
读二十四节气和地球公转图,完成6~7题。
6.下列法定节日属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国庆节 D.劳动节
7.2022年7月,龙口初中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8.学校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列节气中,龙口正午杆影最长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项目。读图,完成9~11题。
9.a~d河段落差最可能为( )
A.150米 B.230米 C.270米 D.300米
10.如果想体验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最好选择( )
A.a - b河段 B.b -c河段 C.c - d河段 D.d -e河段
11.因该区域修建水库,李村需要搬迁。图中最宜修建居民新村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阅读下列三种情境,分析三位同学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
a.小明喜欢运动,要参加山地定向越野比赛
b.小东喜欢篮球,要找到科比所在的国家
c.小晨喜欢旅游,要自己制定出行路线
A.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B.地形图、人口图、交通图
C.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D.卫星云图、交通图、世界地图
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下图示意维苏威火山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3~14题。
13.维苏威火山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14.维苏威火山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D.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1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当今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C.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变为海洋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2019年5月12日晚,“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顺利靠泊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班轮流来往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班轮航线连接的大洲是(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大洋洲
17.甲地居民多信仰(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印度教 D.佛教
18.读“某国家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对该国经济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国属于发达国家 B.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该国的工业品种类齐全 D.该地区资源匮乏,需要进口木材和矿物
19.小明今年国庆节期间查询某日的龙口天气,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下图所示,说明龙口的天气情况是( )
A.多云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B.阴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C.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D.晴转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
A.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21.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死亡率为0.713%,自然增长率比2017年下降了0.15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22~23题。
22.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0.151% B.0.381% C.0.562% D.1.807%
23.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2017年下降了0.151个百分点,说明2018年我国人口( )
A.增长变慢 B.数量减少 C.分布不均 D.负增长
24.玲玲的理想是当一名翻译,长大后到西亚的中资机构工作,她除了要学好母语外,还应努力学好哪种语言(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25.右图是一幅宗教建筑群图片,一般而言,该宗教建筑形式广泛存在于( )
A.欧美地区 B.西亚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26.“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牧村 B.农村 C.林场 D.渔村
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右图为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材料完成27~28题。
27.图示景观是( )
A.蒙古包 B.窑洞 C.竹楼 D.冰屋
28.该居民独特的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 )
A.湿热气候 B.干旱气候 C.寒冷气候 D.风沙气候
下图为中国华为Mate20手机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华为手机零部件在多个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
A.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条件 B.扩大华为手机的消费市场
C.充分利用各自优势降低成本 D.扩大华为手机的原料来源
30.华为手机供应商示意图说明( )
A.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B.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C.国际矛盾和冲突不断 D.国与国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第Ⅱ卷(综合题37分)
二、综合题(共37分)
31.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8分)
(1)左图中所表示的是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与右图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④)点相符合,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日(填节气),南半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4分)
(2)在图中所示的A、B、C三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1分)
(3)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你所在学校,如左图中所示的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______(填“长或短”)的一天,其实也就是每年的______(填日期)。(2 分)
(4)太阳直射点从①向②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白昼逐渐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1分)
32.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读图1,写出图中①地的经纬度:______,该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当太阳直射图中①地时,我们学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填“昼长夜短”或者“昼短夜长”或者“昼夜相等”)。(3分)
(2)读图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D:______。(2分)
(3)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1.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米。(2分)
(4)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2分)
(5)图中甲村庄位于乙村庄的______方向;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______村。(2分)
33.我国北方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祖国生态美”的实践活动。下图是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的该区域示意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区域属于______气候类型:聚落类型是______(乡村/城市),请说出判断的依据。(一条即可)(3分)
(2)图中村庄的分布特点是______。(1分)
(3)据图示河流向判读,该区域地势特征是______。(1分)
(4)山顶海拔高度取值范围是______之间。(1分)
(5)在基地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__,而现为陆地。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分)
(6)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你认为最佳位置是______,请说明此位置的优势有哪些?______。(2分)
34.气候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图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气候与景观: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请将图中甲、乙、丙三地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及景观图片对号入座。(3分)
①寒带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填数字填字母( )—甲—( );( )—乙—( );( )—丙—( )
(2)气候与民居: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3)气候与河流: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很大。下图为某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该河的枯水期为夏季,请分析原因。(1分)
(4)气候与人口分布:丁地区属于世界人口______(稠密/稀疏)区,请说明理由。(2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初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B A A B D B C C C C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A B C B A D A A C A C B
二、综合题(37分)31.(8分)
(1)南回归线或23.5°S ④ 冬至 昼最长夜最短(或昼长夜短)(4分)
(2)B(1分)
(2分)
(3)短 12月22日(或12月21日、12月23日)(2分)
(4)变长(1分)
32.(11分)
(1)20°S,30°E 热带 昼短夜长(3分)
(2)山峰 陡崖(2分)
(3)332 750(2分)
(4)HI 该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落差大,水流急(2分)
(5)西南 甲(2分)
33.(10分)
(1)温带季风 乡村 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3分)
(2)沿河分布(1分)
(3)东北高、西南低(1分)
(4)260-280米(1分)
(5)海洋 地壳的变动(2分)
(6)乙地 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等(答出一条即可)(2分)
34.(8分)
(1)③B ②C ①A(3分)
(2)当地气候终年严寒,就地取材建造冰屋,防风御寒(2分)
(3)此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量少(1分)
(4)稀疏;丁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