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时2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能够利用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者放热现象去解决问题。
3.了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现有如下仪器和药品,请试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他们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药品:
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氢氧化钠(NaOH)
方案1
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T1
溶解现象
T2
25℃
25℃
25℃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下降
温度上升
25℃
21.3℃
32℃
得出结论: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热量变化不大,溶液温度不变。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方案2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占据原气体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方案3
其他方案
用石蜡粘住的薄塑料片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水
气球
水
红墨水
氢氧化钠
气球
水
三、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分层
形成乳浊液
乳化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振荡
静置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这种乳浊液不稳定,经过静置,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
振荡
静置
乳浊液
振荡
静置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加入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溶质粒子直径
特征
实例
相同点 均一、稳定
浑浊、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浑浊、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硫酸铜溶液
泥水
牛奶
都是混合物
阅读p31完成下列表格
小于1nm
1nm-100nm
大于100nm
练一练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温明显降低的是( )
A、生石灰 B、烧碱
C、硝酸铵 D、食盐
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溶解后气球可能鼓起来的是( )
A、冰块 B、食盐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C
D
3.向上图所示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U型管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石灰石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C
C
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B
6.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如果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铵,左侧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下降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
强增大,从而使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上升
7.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肥皂液洗衣 C.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用沐浴露洗澡
A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
9.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