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旗帜(口号、核心):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倡导白话文。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3.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侧三篇文章所为“时”“事”在于A.呼吁维新变法
B.弘扬民主与科学
C.阐发三民主义
D.宣传马克思主义
小试牛刀
1.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一一收复新疆 B.左宗棠一一黄海海战
C.李大钊一一新文化运动 D.谭嗣同一一辛亥革命
B
C
4.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小试牛刀
3.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D
B
小试牛刀
5.“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还。剩下那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蝴蝶》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创作于…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A
考点二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索
山东问题
第156条 德国根据1898年3月6日之“中德条约”,及其他关于山东省之一切协约,所获得之一切权利、特权、如胶州之领土、铁路、矿山、海底电线等,一概让与日本。
——《凡尔赛条约》第8号第156条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和过程
过程
口号
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直接目的得到实现
五四运动的口号和结果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惩办国贼(曹、陆、章)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反官僚资本主义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意义
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接受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一事件,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巨大威力,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B.五四运动的广泛开展
C.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小试牛刀
1.在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成为革命运动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C.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C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小试牛刀
3.“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B
6.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因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要
A.勇于科技创新 B.捍卫民族尊严
C.投身改革开放 D.打破旧思想束缚
小试牛刀
5.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实际上始于五四运动,完成于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将党的建党工作的起点定于五四运动,其主要依据是它
A.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B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外部条件
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早起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召开时间 1921.7 1922.7
召开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上海
与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
会议内容 最终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民主革命任务(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召开的概况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纲领内容 奋斗目标: 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国情
革命对象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召开的概况
指导思想 代表阶级 奋斗目标
共产党
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马克思
主义
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召开的概况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
起止时间
历时
参加人数
罢工次数
领导者
顶峰
教训
1922年初到1923年春
13个月
30万人
100多次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神强大的敌人。
工人运动的概况
2.下图出现在某一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这一示意图揭示了(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小试牛刀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
A.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起来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D
小试牛刀
3.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人发展到十八大时的8200多万人。这一数据以及我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③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B
5.鲁迅先生曾这样礼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里“响箭和惊雷”的含义是
A.中华民族迎来了思想大解放
B.中国革命迎来了全新的面貌
C.封建道德礼教完全遭到唾弃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小试牛刀
4.1923年这一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这一事件”是指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生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C
小试牛刀
7.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前期中国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主要史实。
物质: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精神:新文化运动。
小试牛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坎坷的,是荆棘丛生的,更是流血牺牲的。但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无怨无悔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积极探索。这一不同阶级的中国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拯救中国的历史,正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摘编自《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特点:向西方学习;道路艰难曲折;探索具有广泛性,参与面比较广(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参与);探索的方式不同;以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为目的。(答出三点即可)
小试牛刀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国家模式认同”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向西方学习到走俄国道路);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