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青云中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初三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chóu( ▲ )密 cuán( ▲ )聚 nì( ▲ )烦 踌chú( ▲ )
2、下面句子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时光流转,世人对于苏州的认识,也有了分岐。多半游客是来寻那个粉墙带瓦、班驳迷蒙的苏州街巷的,却只觅得一个摸糊的背影,于是遗憾的说,那个苏州早已走远。但也有人说,繁华时尚的现代苏州骨子里没变,依然精致入微,柔润至极,那种苏州的味儿还在。
错别字 ▲ ▲ ▲ ▲
改 正 ▲ ▲ ▲ ▲
3、默写诗文。(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④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 ▲ 。(《关雎》)
⑤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
⑥ ▲ ,单于夜遁逃。(《塞下曲》,作者 ▲ )
4、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片段,标序的三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3分)
忽而忆起几个星期前的那张报纸。拆迁公告上的那张图,恰似一只巨大的魔掌,①恐怖地伸向那几块仅存的农田和民宅。②我当时默默地祈求希望外婆家不要划进这区域,然而现实赫然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了。
临走了,月色下的田野寂静而朦胧。我深深地叹息,梦想留住这最后的田野。父母催我离开了。③我仰望孤独的那轮月儿,埋一颗愿望的种子在脚下厚实的土地里。愿城市不再成长!
第①句可以改为“ ▲ ”。②句语意重复,应删去“ ▲ ”一词。
③句语序不当,应把“ ▲ ”移到“ ▲ ”前。
5、名著阅读。(5分)
①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派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 党和
党。
②《格列佛游记》第一卷 (小人国)游记的主要讽刺对象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③《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
是 ,第二个计划是 。
第二部分(44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中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目。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丙】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守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去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7.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甲文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甲文第二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C.《桃花源记》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记》中,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8. 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 水 ▲ 的特点,反映出作
者 ▲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4分)
9.甲、乙都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难道吴均只是向朱元思介绍富春江的这种美景,陶渊明只是想把渔人在桃源中见闻记录下来吗 请你试做分析。(3分)
▲
10.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二)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1—12题。(4分)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1.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说两段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分)
A.“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B.“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答: ▲
12.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狼狈”应怎样理解?(2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9分)
读书与梦想
刘墉
(1)诚品书店邀靖我做校园巡日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2)我太太看到,笑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3)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4)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5)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完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6)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 解的答案吗?
(7)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8)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9)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10)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11)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12)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13)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14)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
13.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4分)
答: ▲
14.请分别解释文章第(8)(9)两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2分)
答: ▲
15.第(10)段说理充分,有第(11)段说理效果更好。分析好在哪。(3分)
答: ▲
(四)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14分)
秋光的涨幅
张晓风
①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②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③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④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⑤“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
⑥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彷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⑦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⑧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
⑨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 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⑩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
⑾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⑿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
⒀绿竹笋想来会在贵道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6.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3分)
▲
17.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3分)
▲
18.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青烟一缕。
▲
19.第⑨段文中 爱文温 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20.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