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8 08: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知识回顾
考点1: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自然条件
产生
统一
强盛
衰亡
文明的标志 a.金字塔:
b.象形文字:
知识回顾
考点1: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
自然条件 尼罗河定期泛滥,水退后肥沃的黑土地,便于农业种植。
产生 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
统一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强盛 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衰亡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文明的标志 a.金字塔(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b.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为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通过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发展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课标要求:
两河流域的辉煌文明是如何诞生的?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
两河流域
新月沃地
范围: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有苏美尔、巴比伦、阿卡德、亚述等文明组成。
2.兴衰历程——早期文明
出现小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60进位制(算法)
楔形文字(文学)
阴历(天文学)
苏美尔文明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
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xiē)

出现小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初步统一(阿卡德人)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完成统一
统一时间:
统一人物:
地位: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
(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
汉谟拉比励精图治,用35年时间,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终于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他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众神之王。
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法律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兴修水利
各个击破,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
3.兴衰历程——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城
巴别通天塔想象图
3.兴衰历程——古巴比伦王国
出现小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初步统一(阿卡德人)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完成统一
公元前1595年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4.兴衰历程——两河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公元前539年,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征服了巴比伦,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公元前539年
被波斯征服
两河流域的的主要文明成就
算数
文字
历法
律法
阴历
楔形文字
60进位制
《汉谟拉比法典》
收藏《汉谟拉比法典》的卢浮宫
思考:这部法典是什么?内容有哪些?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社会等级分别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5.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社会等级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战俘是奴隶的来源
男性对妻子有绝对权威
欠债时可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家庭奴隶制
5.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社会等级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家庭奴隶制
体现
商品经济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
5.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2.家庭奴隶制
3.体现商品经济活跃
1.社会等级
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
的成文法典
已知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5.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特点:
5.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评价: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除此以外,两河流域还有……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亚述巴尼拔皇家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他们除了把圆分为360度外,还知道π近似于3;
他们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他们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
他们阐述了第一个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他们掌握了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和象牙雕刻技术;
……
以上种种充分展示了两河流域文明的辉煌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宴乐场景》,圆柱形印章(左)及印纹(右),出土于乌尔皇家陵墓,约公元前2600年。天青石,高约5厘米。伦敦大英博物馆。
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明专题》(古代部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谈一谈,产生“文明”标准是什么?
“文明”最基础的标准:一是城市或者国家的出现;二是文字的产生;三是国家制度的出现。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三种古老文字的比较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古埃
及人
“画成其物”
芦管削尖为笔写在“纸草”上
两河
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
苏美
尔人
笔画像楔子
削尖的芦苇秆、骨棒作笔,在泥版上写字
黄河流域(殷墟)
商朝(公元前16-11世纪)
中国
商朝人
“刻成其物”
刻在龟甲、兽骨上
1、都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
2、都有读音;
3、是三地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约前3500年
约前24世纪
约前2070年
前18世纪
前1595年
前539年
前525年
前221年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
中国夏朝建立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
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
中国秦朝建立
知识小结
1.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2.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B
当堂检测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A.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商业的繁荣 B.是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