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齐桓晋文之事
《孟 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孟子的重要思想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的时代意义
时 代 意 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
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
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
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预习检测一:读准字音
王( ) 胡龁( ) 便嬖( )
觳( ) 觫( ) 褊( )
恶( ) 挟( ) 度( )
莅( ) 惛( ) 盍( )
畜( ) 赡( ) 豚( )
彘( ) 庠( )序 颁( )
wànɡ
hé
pián bì
hú
sù
biǎn
wū
xié
duó
lì
hūn
hé
xù
shàn
tún
zhì
xiánɡ
bān
预习检测二: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发展农业,教化百姓。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道:述说,谈论。
宾语前置,未闻之
无以:不得已
宾语前置,莫能御之也: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挡。
安,安定,安抚。使动用法,使……安定。
疏通文意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宾语前置,由何,从何处
宾语前置。之—动词,到,往
省略句,以(之)衅钟
就:动词,靠近走向
句首连词,既然这样,那么
诸:之乎,兼词
吝啬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的确,确实
狭小
无异:莫怪,不要感到奇怪。于:对。
形作名,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怎么,哪里
怜悯;痛惜
区别
宜:应当。乎:在这里表示感叹。
此句是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宜乎"的主语。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无伤:没有什么妨碍,此处译为没有什么关系。
形作动,远离
第一部分(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分析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可能。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揣测,估量
宾前,谓夫子也
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禀报
30斤为一钧
形作名,视力
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偏偏,却
被动句,见:表被动
宾语前置句
不举一羽,不见舆薪
表现
何以:即“以何”,用什么
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跃过
真的,确实
“枝”,通“肢”肢体
形作动,敬爱;形作名,老人
表递进,进而
通“型”,名作动,作榜样
正妻
大大超过。
厉害,严重
丈量
考虑,思量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副词,难道
使动,使……危
心里痛快
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
国君左右受宠爱的人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使动,使....朝见
如此,这样
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能达到目的。
恐怕
用四个排比,不留情面的点出了齐宣王的“大欲”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小、大:形作名,小国,大国
集聚,指总计面积
使动,使……服
通“盍”,何不
根本,指仁政王道
状语后置
憎恨,怨恨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通“昏”糊涂
聪慧
长久
放:放纵 侈:过度
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网捕捉,这里比喻陷害
哪里
规定
侍奉,赡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哪里
讲求
状语后置句
名词作动词,穿
耽误,失
谨:重视,谨慎地对待。
须发花白。颁,通“斑”。
合作探究:理解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
首先:帮助宣王树立起“保民而王”的信心。
其次:解决了宣王主观上“为”与“不为”的思想矛盾。
再次:排除了宣王“保民而王”的巨大障碍。
最后:向宣王阐述“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
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过程。请根据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填写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 而谈 。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 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 的条件。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举出 的事例。
霸道
王道
“无以,则王乎?”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统治天下
“保民而王”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是乃仁术也。”
以羊易牛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
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 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推恩足以保四海。”
引《诗经》
第四步引导: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
而王”并非 而是 。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
说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实“不为”。
“不能”
“不为”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为喻,
第五步引导:指出宣王的 ,并明言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 展开分析。
大欲
“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後快于心与?”
“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以“缘木求鱼”为喻
第六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
的道理,要他采用 的主张。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举 说明行霸道 (以小敌大,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再举 说明行“王道”必胜。
行霸道必败,行王道必胜
“保民而王”
“小固不可以敌大, ……其若是,孰能御之!”
邹楚之战
必败
“天下归心之状”
第七步引导 :阐述 的具体措施。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孟子 论述自己“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孟子认为老百姓“无恒心,放辟邪侈”是因为“ ”,只有拥有了恒产,解决了生活问题,才谈得上讲礼仪。所以明君要“ ”先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再 。
“保民而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面
无恒产
制民之产
施以教化
小结:
中心
思路
艺术特色
保民而王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
朴素真诚
比喻贴切
中心
思路
艺术特色
保民而王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
朴素真诚
比喻贴切
第一组:通假字
①无以,则王乎
②是折枝之类也
③盖亦反其本矣
④刑于寡妻
⑤行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⑥是罔民也
(以,通“已”,止)
(枝,通“肢”,肢体)
(盖,通“盍”,何不)
(刑,通“型”,做榜样)
(涂同“途”,道路)
(罔,通“网”,陷害)
当堂检测
第二组:一词多义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述说,谈论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视力
3、明以教我
明白地 明确的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贤明
5、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表现
6、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吝啬
7、彼恶知之
wū 哪里,怎么,疑问副词
8、抑王兴甲兵……
9、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难道,表反问语气
还是,表选择语气
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度,然后知长短
3、王请度之
第三组:一词多义
duó 揣度,揣摩
duó 用尺量
duó 忖度,思考,斟酌
4、可得闻与
5、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能、能够
领会、理解
6、牛何之/然后驱而之善
7、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8、故民之从之也轻
9、舆薪之不见
10、夫晋,何厌之有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顷之,烟炎张天 /填然鼓之
动词,到…… ,往
代词,这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定后标志
音节助词,不译
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2、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3、家祭勿忘告乃翁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屠乃奔倚其下
这样
是
你的
竟然
才
于是
第四组:一词多义
7、构怨于诸侯
8、不拘于时,学于余
9、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和
“被” “向”
比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3.以羊易之
4.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5.有复于王者
6.挟太山以超北海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8 莅中国而抚四夷
9.殆有甚者
10.犹缘木求鱼也
第五组:其他重点词语
安定安抚 抵御抵挡
痛惜哀怜 走向
交换
应当 理所当然
禀报
跃过
推及 推广到
莅,统治
恐怕 可能
攀登
1.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3.其若是,孰能御之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5.俯足以畜妻子
6.故民之从之也轻
7.奚暇治礼义哉
8.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9.申之以孝悌之义
第六组:其他重点词语
做官
憎恨,怨恨
如果
规定
养活
轻易,容易
何,哪里 讲求
失,耽误
申诫 告诫
1、危士臣
2、朝秦楚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从而刑之
形意动,对…感到奇怪
形作动,敬爱;形作名,老人。
形作动,爱护;形作名,幼儿。
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朝见。
第七组: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7、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9、至于兄弟
10、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的原因;表结论
进而推及到;表并列关系
到了……;另提一件事
中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