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如图示为ATP的结构,①②表示组成物质,③④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腺苷
B. 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难于水解
C. ④的断裂需消耗水,且释放的能量比③多
D. 若③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 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D. 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C. 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D. 可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是甲、乙、丁
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得到如图所示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 该细胞所含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C. 细胞中染色体的排列与纺锤丝的牵引有关
D. 观察之前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在活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
B. 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C.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 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夏季,某河流受到污染后,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爆发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B. 均以细胞壁为系统的边界
C. 均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均以脱氧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
下面两幅图均可表示细胞周期。关于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 图1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b段或b+c段
C. 图2中,A→B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
D. 图1的b为分裂期存在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的变化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黄色圆粒豌豆(YyRr),F1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实验中孟德尔都必须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
B. 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F1产生的雌配子有YR、Yr、yR、yr这4种,这属于演绎的内容
C. 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D. F2两对相对性状均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比例为7:3: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黄色、有斑点
B. F2出现7:3:1: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或aB的配子不育
C. F2的基因型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比例为
D. 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或1:1:1:1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利用吸水涨破的方法可以直接从细菌中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C. 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不一定要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
D. 成熟植物细胞体积大,便于观察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发生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
B. 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C. 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
D. 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哈维 阿尔特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HCV(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CV的构成成分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
B. HCV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大
C. HCV中的蛋白质、RNA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HCV寄生在活细胞中,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突出优点
B. 通过演绎推导出测交结果,并利用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
C.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植株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
D. 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
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 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 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
科学家詹姆斯 罗斯曼等因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荣获2013年诺贝尔奖。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 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
C. 各种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
D. mRNA从合成部位运输到翻译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仅在P2和P3中产生
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 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 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A. 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 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 G2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 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期、S期、G2期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都是可逆的,难以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B. 细胞全能性的表现需要经历细胞分化的过程
C. 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容易表现出来
D. 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改变遗传物质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在CD段
B. 只有AB段和EG段细胞内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FG段
D. 此图中既有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
某雌雄同株植物(2n=16)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4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在减数分裂时,三条4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形成的配子均可育。下列关于三体植株(基因型为Bbb,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显性性状,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所有合子均存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三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
B. 该三体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个体测交,后代显、隐性性状比为1:1
C. 该三体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三体的概率为
D. 出现三体的原因可能是三体植株的亲本中一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某种蝴蝶紫翅(E)对黄翅(e)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用两亲本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
B.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
C. F1紫翅白眼个体占F1总数的
D. F1紫翅白眼个体随机交配,其中纯合子占
智能温室可实现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并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手段实现雨水、CO2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高产、节水。图1为智能温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表示某种温室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智能温室中,不仅能控制温度,还控制了其他一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例如 ______(答出2个),为了增加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在温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2)图2中表示在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是 ______(填“实线”或“虚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将温度从20℃升高至30℃,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都增大,植物的生长速率 ______(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图3所示的结果中,第6h和18h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______。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凋亡基因的表达最终通过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来实现。
(3)Dnase破坏DNA分子的______(填化学键名称),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Caspase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______(填化学键名称),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
(4)吞噬细胞以______方式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
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图2是细胞分裂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的①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______,处于图2曲线 ______(用字母表示)区段,对应图3中 ______(用甲、乙、丙、丁表示)表示的时期。
(2)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基因B与基因b的正常分离发生在图3中 ______(用甲、乙、丙、丁表示)表示的时期,出现图1中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
(3)图1中②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图1中②细胞最终来源于一个卵原细胞,此卵原细胞经过这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______。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___ Aa____ aaB___
aa__D__ aabbd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 _____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______。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______。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_____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______。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如图表示利用经抗原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用了细胞工程中的 ______和 ______两大技术。
(2)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 ______。
(3)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动物血清,原因是 ______,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与该培养基在物理性质方面相比,需要添加 ______,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为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常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4)对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克隆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0个细胞/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 ______(填“0.1”或“10”)mL,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5)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如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不攻击正常细胞,故可制成“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图中①表示腺嘌呤,A错误;
B、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也易于水解,B错误;
C、③为普通化学键,④为高能磷酸键,因此④的断裂需水解,且释放的能量比③多,C正确;
D、若化学键③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腺苷,D错误。
故选:C。
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 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本题考查ATP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解:A、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可知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
B、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B错误;
C、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C错误;
D、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D错误。
故选:A。
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
3.【答案】B
【解析】解:A、甲和丙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A正确;
B、乙和丁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甲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和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正确;
D、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A正确;
B、洋葱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
C、图示染色体的排列是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的,C正确;
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为深色,观察之前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B。
分析图示: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一个面上,为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答案】A
【解析】解:A、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但不是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A错误;
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B正确;
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组成生物大分子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D正确。
故选:A。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其中氧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和含量,明确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碳元素,但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均由细胞膜、细胞质构成,均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
A、蓝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B错误;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但不含染色质,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A、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错误;
B、两者均以细胞膜为系统的边界,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均以脱氧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D
【解析】解: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a和c为分裂间期,b和d为分裂期,a+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分析题图,图2中,A→B段表示分裂期,B→A段表示分裂间期,C错误;
D、图1的b期为分裂期,存在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和c为分裂间期,b和d为分裂期,a+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A→B段表示分裂期,B→A段表示分裂间期。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了细胞周期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而自交实验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
B、“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是孟德尔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通过测交实验演绎过程推测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错误;
C、F2的黄色圆粒豌豆占后代总数的9/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只有YYRR,占黄色圆粒的1/9,C错误;
D、单看黄色和绿色,F2中黄色:绿色=3:1,单看圆粒和皱粒,F2中圆粒:皱粒=3:1,单独看每一对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D。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实验过程、F2性状比例等知识点的了解,难度适中。
10.【答案】B
【解析】解:A、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说明黄色有斑点为显性,A正确;
B、据分析可知,F2出现7:3:1:1的原因是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其中一种不育导致的,B错误;
C、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能产生的雌配子为AB、aB、ab,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ab,后代中AAbb基因型不存在,因此F2的基因型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只有AABB、aaBB、aabb三种,站的比例为=,C正确;
D、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雄配子为AB:Ab:aB:ab=1:1:1:1,雌配子AB:aB:ab=1:1:1,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时,如果F1做父本,可后代比例为1:1:1:1,如果F1做母本,后代比例为能为1:1:1,D正确。
故选:B。
据题意可知,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说明黄色有斑点为显性,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比例为7:3:1:1,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7:3:1:1说明基因型为有一种单显的配子不育,即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其中一种不育。
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伴性遗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
11.【答案】C
【解析】解: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而不是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
B、细菌有细胞壁,不会出现吸水过多破裂的现象,B错误;
C、常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做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是因为有颜色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细胞无色,则通过用有颜色的外界溶液,也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C正确;
D、成熟植物细胞不分裂,不能在分裂中期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误。
故选:C。
(1)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再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要求考生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能正确区分有氧呼吸、产酒精式无氧呼吸、产乳酸式无氧呼吸的区别,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乙醇,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B正确;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C正确;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若为有氧呼吸和酒精式无氧呼吸,则释放CO2的分子数比吸收O2的多,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且为有氧呼吸和乳酸式无氧呼吸,则释放CO2的分子数等于吸收O2的分子数,D错误。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跨膜运输、有氧呼吸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能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结合相关知识,逐项判断。
蛋白水解酶是催化蛋白质的肽键断开,水解成氨基酸;无机盐离子一般是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使[H]和O2结合,生成水;细胞编程性死亡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病毒侵入体细胞,体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释放病毒)。
【解答】
A、蛋白水解酶能使蛋白质的肽键断开,生成氨基酸,A错误;
B、钙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植物细胞,B错误;
C、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促进[H]和O2结合,生成水,C错误;
D、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解:A、题意显示,HCV(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因此,HCV的构成成分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正确;
B、HCV的遗传物质为RNA,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因此研发疫苗难度大,B正确;
C、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HCV中的蛋白质、RNA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HCV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无法表现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C。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15.【答案】D
【解析】解:A、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突出优点,A正确;
B、通过演绎推导出测交结果,并利用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B正确;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植株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正确;
D、根据杂交和自交实验结果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D错误。
故选:D。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其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C
【解析】解:A、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脂质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
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
D、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D错误。
故选:C。
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本题考查了脂质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2、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
【解答】
A、由题干“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可知,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加工,其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转化为溶酶体酶,B正确;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某些蛋白质上就不能形成M6P标志,此类蛋白质就不能转化为溶酶体酶,造成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不能及时清理而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不能表达出正常的M6P受体蛋白,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经囊泡运往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解:A、嗜盐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A错误;
B、嗜盐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嗜盐菌为原核生物,细胞膜外侧具有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C错误;
D、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都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
故选:D。
1、由“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可知,该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的细胞器.
2、叶绿体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本题结合原核生物的结构,综合考查原核生物的结构以及叶绿体的结构以及与吸收光能有关的色素的分布与作用,属于理解应用水平.
19.【答案】C
【解析】解;A、囊泡属于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的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神经调节过程和免疫调节过程离不开囊泡运输,如果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激素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C错误;
D、mRNA,在细胞核中形成,运输到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通过核孔运输,不经过囊泡运输,D正确。
故选:C。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囊泡膜属于生物膜。
2、细胞核的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囊泡运输无关。
3、蛋白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然后运输到细胞膜,脂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
4、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的,与np运输有关,免疫调节过程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如抗体等,与np运输密切相关。
对于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囊泡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离心沉降的题目,题干叙述较复杂,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各部分的包含关系草图,便可使问题简单化。
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
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2为叶绿体;
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
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
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解答】
A、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DNA存在于S1、S2、P1、P2和P3中,B错误;
C、P2、P3、P4和S3均含有核糖体,因此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C正确;
D、P4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21.【答案】A
【解析】解:A、G1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该过程中也发生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细胞,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在1.3h后都被阻断在S期,如有的细胞刚刚进入G2期,在1.3h后这些细胞仍处在G2期,B错误;
C、G2期的细胞已经完成染色体复制,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染色体仍为1条,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胡萝卜一些成熟组织细胞无细胞周期,而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其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
22.【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能保持分化后的状态,A错误;
B、细胞全能性的表现需要经历细胞分化的过程,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容易表现出来,C错误;
D、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
故选:B。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3.【答案】B
【解析】解:A、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在CD段,此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是体细胞的两倍,A正确;
B、除AB段和EG段细胞内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外,HI段中处于减数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最可能发生在FG段,C正确;
D、此图中既有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AF段)也有减数分裂(FI段),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数目为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识别题图、解读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4.【答案】C
【解析】解:A、三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所以该三体植株( Bbb)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为B:Bb:b:bb=1:2:2:1,A正确;
B、该三体植株与bb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b:bbb=1:2:2:1,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B正确;
C、Bb个体产生的配子为B:b=1:1,与该三体植株产生配子中的Bb和bb结合后代为三体,后代出现三体的概率为,C错误;
D、父本或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都能产生含有两条4号染色体的配子,这种异常配子再与正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即可产生三体,D正确。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Bbb)中的b分别用b1、b2表示,则三体(Bb1b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如下:b1b2移向同一极,另一极为B;若Bb1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b2;若Bb2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b1.因此三体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B:Bb:bb:b=1:2:1:2,即配子b的概率为。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能够根据三体中的基因型确定三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D
【解析】解:AB、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EeGg×Eegg,AB错误;
C、根据亲本基因型EeGg×Eegg可知,F1紫翅白眼(E_gg)个体占F1总数的,C错误;
D、根据亲本基因型EeGg×Eegg可知,F1紫翅白眼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gg、EEgg,只考虑紫翅和黄翅这对相对性状,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e,则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D。
分析柱形图:图中紫翅:黄翅=3: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Ee×Ee;绿眼:白眼=1:1,说明绿眼的基因型为Gg,白眼的基因型为gg。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EeGg×Eegg。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试题较抽象,需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26.【答案】光照强度、CO2浓度 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实线 大于 提高 相等、相等
【解析】解:(1)智能温室能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手段实现雨水、CO2的全面回收利用,温室内还有照明装置和遮阳棚等,故智能温室除能控制温度外,还能控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增加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就要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以此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在温度方面可增大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2)在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或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图2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0℃时呼吸强度最大,故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40℃,而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故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大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由图2可知,将温度从20℃升高至30℃,净光合速率增大,植物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供生长所需,故植物的生长速率提高。
(3)由图3可知,CO2吸收速率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第6h和18h时净光合速率都为0,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第6h和18h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相等。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CO2浓度 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2)实线 大于 提高
(3)相等、相等
1、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2、图2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图3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曲线,曲线主要分析的是交点、拐点和顶点,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27.【答案】糖蛋白 信息交流 核糖体 磷酸二酯键 肽键 胞吞 溶酶体
【解析】解:(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息交流的功能。
(2)凋亡基因的表达过程为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故最终通过核糖体来实现。
(3)Dnase为核酸内切酶,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Caspase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肽键,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
(4)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细胞,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故答案为:
(1)糖蛋白 信息交流
(2)核糖体
(3)磷酸二酯键 肽键
(4)胞吞 溶酶体
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机制及胞吞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8.【答案】有丝分裂中期 BC 甲 甲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极体 aB或AB
【解析】解:(1)据图分析,图中①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2的BC段和图3的甲。
(2)基因B和b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甲时期;图1中的②中含有等位基因,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3)分析题意可知,该动物为雌性,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均等分裂,故应为极体;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结合(2)可知,图1中②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若②最终来源于一个卵原细胞,此卵原细胞经过这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中期 BC 甲
(2)甲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极体 aB或AB
分析图1: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3: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中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中染色体:核DNA=1:1,且数目均为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以及细胞分裂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29.【答案】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AaBbDd 乳白花
【解析】解:(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杂交后代F1基因型是AaBBDD。F1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1:1,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乳白花:黄花=1:1。
(2)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Dd;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2:2:4:1:2:1:2:1,除了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表现为金黄花外,其余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花,即F2中黄花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3)想要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A和a、B和b、D和d,因此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
故答案为:
(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
(3)AaBbDd 乳白花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答案】(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任选其中两种思路):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然后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
【解答】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两种,即自交和测交,具体实验思路是: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然后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任选其中两种思路):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然后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
(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验证实验:测交实验。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的实验设计,难度在于对实验思路的表述的准确性,考生平时注意语言的积累,明确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为自交和测交,难度中等。
31.【答案】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加强免疫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 琼脂 定期更换培养液 0.1 抗原与抗体高度特异性
【解析】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运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抗原,其目的是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3)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时,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与该培养基在物理性质方面相比,需要添加琼脂,形成固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为了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需要定期更新培养液。
(4)已知稀释后密度是3~10个细胞/mL,要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则每孔应该加入细胞稀释液0.1mL。
(5)由于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将单克隆抗体制成“生物导弹”,可以保证将药物定向带到癌变部位,而不攻击正常细胞。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2)加强免疫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3)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 琼脂 定期更换培养液
(4)0.1
(5)抗原与抗体高度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了解多次注射同一种抗原的原因,能够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能够分析生物导弹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