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材分析:
《忆读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下的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这篇文章比较长,课文里有大量读书方面的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选书标准,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等,角度不同,内容丰富。
教学目标: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葛”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诸葛亮”3个词语,读好两个长句子。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了解梳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葛”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诸葛亮”3个词语,读好两个长句子。
教学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先来看单元页,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页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转变,单元页作为体现编者意图、点明单元主题、揭示单元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元页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单元页,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做到一课有一得。)
学生交流。
师:再来读一读苏轼的这两句诗。
生齐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师:这是苏轼的读书感悟,我们来看看其它古人是怎么看待读书的?
师:《论语》中劝弟子——
生齐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朱熹曾经说——
生齐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师:曾国藩要求读书人——
生齐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师: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叙事性散文《忆读书》。
二、认识冰心
师:一起来读读课题《忆读书》。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师:有关作者冰心,你有哪些了解?
生:介绍冰心。
师: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冰心的资料?谁来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师:认识了冰心老师再来检查一下预习。课文里这些人物的名字谁来读?出示“关羽,诸葛亮,林冲,武松,鲁智深,贾宝玉,林黛玉”。(认识诸、鲁、贾、葛生字)(1生读)。其中“葛”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注意“葛”字下面不是“匈”。(教师板书,指导书写)
师:一起再读一遍。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师:“琐”在书写时应注意倒数第二笔的撇起笔要靠上,末笔点要靠下。一起来读一读。
师:再难一点还敢挑战吗?(课件出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谁来读?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就有许多像这样对仗的形式,如:宴桃园对斩黄巾,豪杰对英雄,三结义对首立功。一起读句子。
1生读。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很多像这样对仗的形式,如宴桃园对——
生:斩黄巾
师:豪杰对——
生:英雄
师:三结义对——
生:首立功
师: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师:最后的天罡地煞,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一起来查阅资料,谁找到了重要信息。
师:不仅会读,还要会写。准备好听写:舅父,诸葛亮、烦琐,津津有味。同桌交换对照大屏幕互查。全对的举手?错的在旁边多写几遍。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也已大量识字,针对学生学情,把识记生字词放到了课前预习,采用课上听写的方式,避免重复教学和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努力做到以梯度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分成了三类,一类是人物的名字和书名,这一类很简单,一带而过。一类是评价性的词语,还有一类是难读的句子,继而再到写,层层深入,逐渐升级。通过在教学结构上的梯度设计,以实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达成有效读写的教学目的。)
四、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这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他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提示: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的读书经历?
2.在每个时段,作者分别读了什么书,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先在书上圈画出相关信息,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然后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你梳理出的信息。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第一小题和本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设计此任务,检验学生能否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和阅读感受。同时,归纳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旨在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概括整理能力。这个问题是这一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看到上面的大问题后把握不准梳理“读书经历”应提取哪些信息,无从下手。根据学情实际,把课后的大问题通过提示细化为两个小问题,通过提示1引导学生先纵向梳理出读书的时间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写作顺序,同时也有利于纵观把握全文,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进而通过提示2横向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好书标准,从而达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落实这一单元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语文要素。用表格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教给学生这一方法,旨在给学生一个支点,进而由这个支点拓展到其他更多的梳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五、概括文章内容
师: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阅读的书目,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好书的标准,冰心先生用她一生的读书经历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结合着我们梳理出来的信息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自己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表格把这篇比较长的文章梳理的既清楚又明白,你还知道哪些梳理信息的方法?
师:圈画关键词,列提纲,分条表述,画思维导图等都是梳理信息的好方法。我们掌握这些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梳理信息,把握课文要点。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深入读文,进一步体会冰心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感悟,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单元导入,主旨明确
从单元页入手的导读,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即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做到学习过程中的有的放矢,学有所获。
2.梯度设计,深度学习
无论在字词教学上还是文本教学上,都是在深钻文本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挑战性的梯度设计,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3.表格梳理,由扶到放
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梳理,交给学生具体的梳理信息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支点,进而拓展到其他方法,由扶到放,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大胆放手,读中感悟
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相互补充,提出争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有所得。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为了避免学生在交流时只是对语文要素的梳理而没有读文本,我们把问题设计成为: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你梳理出的信息。要求学生结合书中的语句来谈感受,学生朗朗上口地读一读,用读来体会作者对书的爱,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很多问题只叫了一两个学生来回答,学生参与的广度还不够。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无论从字词教学还是课文教学我会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