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解法举例[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不等式解法举例[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1-21 22: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不等式解法举例”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等与不等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研究相等关系,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证明恒等式与解方程;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本节课主要是以“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为主。 “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方法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基本方法的探讨,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正确、熟练地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分析能力,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目标:
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⑵通过对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解法的
学习,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
及“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
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
合的能力;
⑵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敢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意识,增强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
⑴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勤于思
考,不畏艰难地学习,激发其刻苦学习
的精神;
⑵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同时,渗透认识
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
式的解法,提高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
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使其归纳、推理得
出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在高一阶段我们学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下面这个有关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求解?
不等式 x2-3x+2<0 的解集为:
A. {x| x<1或x>2 } B. {x| 1<x<2 }
C. {x| -1<x<2 } D. {x| -1<x<3}
生:可以用特殊值法、求根法、因式分解法、图象法。 师:好,今天我们学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它
是在借鉴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而进行
的。请大家看下面这个问题,你能用哪些方法解
决它?
不等式 <0的解集是( )
A. {x| x<-1或x>3 } B. {x| -3<x<3 }
C. {x| 1<x<2 } D. {x| -1<x<1或2<x<3}
【探索研究,揭示本质】
(下面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其与别的同学共同研究,老师巡视,解决学生在探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引导、点拨学生,以免进入误区使问题无法解决。)
师:好,大家已经研究一段时间了,我想知道你们研究的成果如何?
生:老师我用特殊值法:根据选项提供的信
息,先将x=-2代入不等式左边得: >0,
故排除A、B选项,再将 x= 代入不等式左
边得: >0,排除选项C,故选D。
师:好!选择题就是考一个人思维的灵活性、
简捷性,该同学的解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又
快又准。还有什么样的解法? 师:不错。虽然该同学的解法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但却体现了他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也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生:老师你一说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我就想起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我可以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解这个不等式。 师:很好!该同学的数形结合的解法很直观,但是他画的是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不是这个不等式左边所对应的函数本身的图象,我们能不能画出这个函数自身的图象进行直接观察呢?
生:从前一位同学的解法可以看出,该不等式的
解集与x=-1,1,2,3四点紧密相关,于是我
将原不等式因式分解为: <0,
当x>3时四个因式都是正的,当2<x<3时就多一个负的因式,当-1<x<2时就两个负的因式,当-1<x<1时就三个负的因式,当x<-1时四个因式都是负的,列表如下: 师:很好!该同学已经说出了解这个不等式
的关键,下面我来小结一下:
解这个不等式,先将其因式分解: <0,
然后变除为乘:
(x+1)(x-1)(x-2)(x-3)<0,
接着在数轴上标出
(x+1)(x-1)(x-2)(x-3)=0的零点,
最后用竖线将数轴分成五个区间:
x<-1,-1<x<1,1<x<2,2<x<3,x>3
如图:解下列不等式:
1. >0
2. x(x-3)(x+1)(x-2)<0
3. (6x-x2-x3)(x2-7x+10)>0
4. ≤0
我在准备这堂课时首先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比如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丰富一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语言上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除此之外,我更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么并非不重要,但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我这节课力求以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创新与实践,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于是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我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了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