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8 10: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
核心素养:
1.识记作者及《战国策》。
2.了解“士”这种社会阶层。
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4.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
5.体会唐雎的说话技巧,并从中获得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预习交流
1.了解作者及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汉室皇族。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三、听读并朗读课文
1.听读跟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②读流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jū)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 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yōng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译读课文。(PPT)
要求:小组合作,译读课文,再展示。
3.重点词句。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故不错意也(通“措”,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合用)
③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④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
一词多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②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③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徒:亦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只是)
⑤者:以君为长者(……的人)/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⑥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词类活用
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②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④请广于君(形容词做动词,扩充)
⑤轻寡人与(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看不起)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非若是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①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应为“于先王受地”)
②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应为“请于君广”)
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我”)
四、整体感知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三人初步印象如何?
明确: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2.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的使命是保全安陵国土。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4.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出使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1层(2):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第2层(3):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秦王屈服了。
五、角色朗读
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六、本课小结
本课大家要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文意,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七、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怫然(  )  徒跣(  )  唐雎(  ) 缟素(  ) 色挠(  ) 谕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请广于君( ) (2)以大易小( ) (3)挺剑而起( ) (4)秦王色挠( )
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D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翻译为“的” 。
4.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1)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横尸在地,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5.用本文中的语句填空。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用“ ____________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唐雎所说的“士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八、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