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西欧庄园
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90%
10%
城市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Stadt Luft macht frei
——德国民谚
9.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崭新的人生
一、自由与自治的城市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在蛮族征战西欧之时,当年繁华的城市走向衰败。罗马就是当年盛况的一个残影。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居民数量仅为2万人左右。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发展,农业剩余产品增多,商品贸易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很快,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著名城市。
自主思考
根据P42页,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 原因?
时间:10世纪起。原因: 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②商业:贸易发展;
③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马赛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巴黎(人口不足5万)
马赛
伦敦(人口4万)
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我逃到了法兰西的一个东北部城市一琅城,本以为可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琅城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贫得无厌,对居民随意征税,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琅城的居民募集金钱,买了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挥霍金钱后,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1112年,愤怒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我加入这次斗争,我们杀死主教,成立了“公社”。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琅城终于取得自治地位。
思考:1.争取城市自由自治的原因?
2.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自治,常用的手段是?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4.琅城市民起义反映了什么?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
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勇敢的斗争
——琅城起义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权力
局限性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特许状
特许状的影响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其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权利和义务。是国王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中世纪流行这样一句话“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乔治十分高兴来到城市,城市里非常热闹繁荣,街道两侧有许多店铺,有一家面包店,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有一家理发店,还有一家杂货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一家做衣服的,店内挂满了精致漂亮的衣服,引的行人驻足观看。乔治凭借一手剪裁的手艺能够在城市里生存下去吗?
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了。
新的起点——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居民的身份
构成
居民来源
生活生产
城市发展
阶级分化
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________在自由城市住满__________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_________,全家参与劳动,靠__________为生。前店后作坊形式。
商人专事_______和________,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________逐渐形成。
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______和________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______________。(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
手工工匠
商人
农奴
一年零一
手工业者
生产资料
出卖产品
商业
贸易
市民阶层
商人
银行家
资产阶级
为了更好的在城市生活,乔治凭借手艺闯出一番事业,并且他准备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结果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新的挑战——打拼创业
加入行会
学徒
(没有报酬)
帮工
(雇佣工人)
作坊主
(师傅)
行东行头(行会内部首脑)
城市行会
(目的)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行会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
加入行会后,我认真学习技艺,终于取得资格开了一家裁缝店,凭着我精湛的技术生意越来越好。12世纪,我又开了几家裁缝店,曾经的一些邻居都逃到了城市,他们都在我的裁缝店帮工,生意越做越大,我需要能写会算,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也想去学习来弥补曾经的遗憾,我加入了教师学生行会。
“教师学生行会”出现反映什么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
新的成长——自我提升
博洛尼亚大学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三、大学的兴起
“大学”一词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过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材料:大学的兴起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西欧虽遭受了几个世纪的政治动荡与社会混乱,但教会的教育机构及世俗学校依旧存在;12世纪的文化复兴重振了教育,也找回了拉丁语的文献传统,如罗马法与教会法;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产生碰撞与交流之后,西欧通过翻译的形式再次认识了古希腊文献;城市再现繁荣为大学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环境与物质保障。
背景:①11世纪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②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最美好的花朵”
中世纪欧洲大学上课场景
学生正在读写拉丁文字
1.大学出现的背景
2.大学的组织及发展
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大学通过自身不懈地抗争和努力,在宗教和政府双方势力的博弈下,逐渐获得了居住权、免税全、免役权、颁发教学许可证权、司法自治权、罢课权、迁徙权等特权。” --毛钧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
材料一:“中世纪大学自治的星期离不开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行会。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业性自治,其自治权的法人团体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由此形成了大学自治的两种模式,即“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
--王红利《欧洲中世纪大学发展特点探析》
原发型大学自治
材料二:“12世纪前后,教俗两界为确立自身的权威地位,极力拉拢和控制大学。办法教学许可证、大学办学许可状是其主要的手段。大学也由于为教权和王权论战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简介的探讨平台,得到教俗两界的支持,获得办学自主权。”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国王与教皇支持大学
大学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大学课程设置及影响
七艺
基础性课程(先学):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专业课程(后学):
法学、医学、神学等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
博洛尼亚大学解剖教室
基督教会的影响
现实的需要
影响:
塔楼
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
巴黎大学(法国)
牛津大学(英国)
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
欧洲四大名校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始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课堂小结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孕育
促进
恢复、兴起时间:10世纪
城市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商人
产生
行会
教师
学生
行会
兴起时间:12世纪
发展:得到教会、国王的 支持大学自治特权
课程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合作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材料三: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材料二: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思想准备。
(学法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去思考,抓材料关键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