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9 07: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导入
以上图片是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的其中一个广告,从图中可以知道中国制造,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多的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这跟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同学们知道这个政策是什么吗?
改革开放,越开越多的产品走向世界就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第28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时空观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构建“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搜集各方面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3、历史解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4、唯物史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5、家国情怀:结合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第24课 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本课篇章
第一篇章、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章、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 砥砺前行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一篇章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中国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核心素养落实
史料实证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共十九大《报告》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体系构成
2、发展进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
(1)背景:社会主义理论(所有制问题和分配制度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遭遇挑战。
(2)发展历程:
①最早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初步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理论深化:1992年南方谈话与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④写入党章:1997年十五大(党的指导思想)。
(2)核心: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即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4)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
拓展: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的标准
经济体制
基本路线
政治保证
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项基本原则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2)发展历程: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地位: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江泽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
(1)背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2)形成: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2007年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
(3)核心内容: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5)地位:2007年中共十七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胡锦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2)解决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
(3)主要内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
(4)意义: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载入宪法。
▲ 习近平
中共八大(1956)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十一届六中
全会(198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
中共十九大(201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知识链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知识链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
历史纵横(教材190页)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史料阅读(教材191页)
“两个一百年”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总结与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阶段 领导人 理论 解决问题 写入党章 意义/地位
形成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发展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集中体现、重大成果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2018年 写入宪法) 继承和发展、最新成果、
重要组成部分、行动指南
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行动指南
启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坚持党的领导;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4.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英日之路:戊戌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旧中国行不通。
②美法之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实践证明,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③苏俄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城市暴动夺取政权。
④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首创“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⑤苏联建设道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⑥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近现代中国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和建设中走过的路
知识拓展
1.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德国《世界报》曾指出:“强大的应对措施只有在人力物力充足和管理完善的制度下才可能实现。”《俄罗斯报》则称:“中国政府……如此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在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前所未有。”外媒的评论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改革开放成就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C.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胸怀
D.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中国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国动员、全面部署、快速反应,集中力量办大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的过程处处体现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项正确
典型例题
2.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在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C.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D.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议题确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该会议的召开即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A项正确;
第二篇章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02
1、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2、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1)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2)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3)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 港珠澳大桥
▲“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5)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5G时代到来:
5G的网络速度至少是4G网络的15倍。4G网络的平均速度为30Mbps,15倍的话也就是450Mbps
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
3、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3)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
(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4)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五大战区示意图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
▲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南海检阅海上编队
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接连实现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的突破,在特大桥隧建造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方面跻身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当今我国( )A.已经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B.交通运输已实现智能化C.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 D.交通领域投入大幅增长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实现了在铁路、公里、特大桥、港口、航道、机场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这反映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C项正确;
4.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股权融资额占全球总量的 48%,相比 2016 年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并高出美国 10 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人工智能( )
A.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基础技术领域已经完全超过了美国
C.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迎来最好的时机
D.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股权融资额占全球总量……并高出美国”,可知其主题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且在这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A项正确;
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 砥砺前行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03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着力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①方向: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②大国: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周边: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④非洲: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⑤欧拉: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亲、诚、惠、容”是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亲”是指睦邻友好,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增加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等;“诚”是指诚信诚意对待周边国家;“惠”是指互惠互利;“容”是指倡导包容,促进地区合作。
“真、实、亲、诚”是在中非传统友好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的对非政策新理念。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联合国为核心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2)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 影响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原因
(1)客观: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主观: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近期,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系列全球性政党盛会成功举办,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发展观、合作观、友谊观,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国际威望。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 )
A.推动了大国协调合作发展的战略 B.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C.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D.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题干所给材料“一系列全球性政党盛会成功举办,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发展观、合作观、友谊观,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国际威望”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D项正确;
6.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表达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D.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
7.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同149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21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5.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9%;进口4.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由此可知,“一带一路”体现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A.“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B.主场外交、多边主义C.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D.普惠均衡、合作共赢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1世纪中国国家影响力增强,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共商、共享、共建”是其核心理念,众多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取得巨大成就。因此“一带一路”体现我国的外交特点是普惠均衡、合作共赢,D项正确;
8.2018年6月28日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提到,早在201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9.8%。服务贸易领域,2007年中国承诺的100个服务业分部门全部开放,并且超出承诺开放了120个。中国外商投资限制性措施缩减了65%,禁止类条目只有28条。这反映出中国( )A.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方案 B.居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C.践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D.明确了建立市场体制的目标
题干所示为2018年6月28日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所提及的内容。中国积极降低关税,开放服务业部门﹐缩减外商投资限制性措施,这些都反映出中国积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C项正确;
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前提
保障
本课小结
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以联合国为中心发挥大国作用
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促进
国民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与文化、国防和军队建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促进
服务
理论
实践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