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课 人与环境
第1课时:复习课
第四单元
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
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全球性形态问题的类型及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①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形成“温室效应”②绿地、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②干旱范围扩大
水资源短缺 干旱、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①人类需求加大②绿地、湿地面积减小蓄水功能降低③淡水资源污染 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臭氧层破坏 氧层变薄出现“空洞” 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引起臭氧含量持续下降 ①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土地荒漠化 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如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等;病虫害严重 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生物多样性丧失 物种减少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③外来物种入侵 ①物种灭绝后不能再生,导致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减少②使环境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
海洋污染 赤潮等 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人海洋②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①出现赤潮②海洋生物减少
酸雨 雨水pH<5.6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溶于雨水(pH<5.6)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 ①损害植物的叶和芽②水体酸化③腐蚀建筑物及金属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二)生态足迹1.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 生态足迹的分类:(1)生态足迹需求—生产资源占用包含森林、草地、耕地、渔业、建设等用地。(2)生态足迹供给—吸纳废物占用包含吸纳废物的陆地占用和水域占用。3.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 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如青蒿素、五灵脂蝉蜕。 ①工业原料:如芦苇为造纸原料,霍霍巴种子可提炼脂肪代替鲸油脂作为高级润滑油材料。 ②科学研究价值:如基因工程、仿生学。 ③美学价值:如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激发文学艺术创作灵感。2. 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维护水体自然循环,减少旱涝;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等。3. 潜在价值:目前人们还不清楚的,但肯定具有的价值如新发现的个物种,它的价值就是潜在价值。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 具体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指在原地建文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揹施。(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以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2.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注意的事项:(1)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4)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自生 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合理布设,并创造有利条件
循环 物质循环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无废弃物农业
协调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
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六)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类型 问题 主要原理 对策 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资源有限,人多地少,产出不足 循环原理,整体原理 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保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产出 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面积的缩小和破坏 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控制污染、动植物物种引进、建立缓冲带等 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修复土地,恢复植被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例1.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CO2排放不再增长,即“碳达峰”。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零排放”,即“碳中和”。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数字表示)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秋季北半球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Y1、Y2、Y3及Z
大于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2)树线(图2)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其高度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中国东北长白山为1 800~2 100米,而四川西南则为3 800~4 200米。CO2排放过多使全球气候变暖,树线位置_____(填“上移”或“下移”),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
上移
次生演替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3)合理放牧一定程度影响碳循环,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植物生物量(有机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3。
图3说明,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均略有上升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4)研究发现,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轻度放牧条件下,牲畜粪便能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B.植物被啃食后不断长出新叶,更多的碳被分配到地上部分
C.植物为了适应放牧的干扰会把更多的生物量转移到地下部分
D.啃食造成植物凋落物的增加,进入土壤并作为新鲜碳源
ACD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例2.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________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_ _______导致的。(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__。
人类活动
盐田的开采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联考
例2.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表。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________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________。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________。
负反馈调节
相对稳定
下降
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