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20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8 18: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图一:荒唐的伴侣
图二:希特勒和斯大林
思考: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使苏德由盟友变成敌人?
课堂导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标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追根溯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战争根源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繁荣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德意日法西斯化
欧亚战争
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
使经济得以恢复,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欧亚战争
策源地形成
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爆发原因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的影响
其他原因: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中立态度加速
二战的爆发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就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丘吉尔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梳理战争进程
1939.9.1
1941.6
1941.12
1942.1
1942.7——1943.2
1943.9
1944.6
1945.2
1945.9.2
1945.5.8
全面爆发的标志
扩 大
达到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二战的转折点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结束的标志
第一阶段:法西斯势力的疯狂扩张
第二阶段: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与反击
1937.7.7
局部战争
卢沟桥事变
德国突袭波兰
日本偷袭珍珠港
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日本签署投降书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日军攻陷沈阳
揭开了二战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
日本炮轰宛平城卢沟桥
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1.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4
小时
丹麦
23天
挪威
5天
荷兰
18天
比利时
39天
法国
2.二战全面爆发
苏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后
英法对德宣而不战,从1939年9月3日到1940年5月9日,在德国西部边境与德军战壕对峙,没有采取过军事行动。
图像:《静坐的战争》
德国突袭波兰前
法西斯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先稳住了苏联。
图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丘吉尔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不列颠空战
这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极大地消耗德军。
---图片来源于《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1940年,德军将英法军队追逼到海边,英法经苦战才把近34万士兵撤回英国,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后来诺曼底登陆反攻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1.10
莫斯科保卫战
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苏联虽大,但已无处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克洛奇科夫·季耶夫
3.战争规模扩大
日本法西斯已控制西太平洋地区
德国法西斯已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
4.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
P67
思考: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形成标志:
形成原因:
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
意 义:
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孤立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5.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二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
1942-1943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
中途岛海战
1944.6
诺曼底登陆
6.二战局势出现转折点
——图片来源于《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二战转折点
相互支援,协同作战的事例:
英美军队在欧洲大陆西部开辟的直接对德作战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
7二战结束
图片来源于《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945年春,苏联军队与美英盟军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广岛
长崎
亚太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① 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战争扩大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0月,② ,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③ 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战争转折 1942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1942-1943年④ , 是二战转折点。1944年6月,⑤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转折点
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
⑦ ,标志二战结束 1945年5月8日,⑥ 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1943年7月,意大利宣布投降。
德国闪击波兰
日本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国投降
莫斯科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问题2:根据上表说明,1931-1941年,为何法西斯侵略进展如此顺利,而在1942年后,却迅速走向失败?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
①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实力增强;
②弱小国家各自为战,没有结成统一战线;
③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
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②世界人民浴血奋战,抵抗侵略
认识:①建立统一战线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大国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镜 头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波及61个国家、20亿以上人口,交战总兵力达1亿1千万人,伤亡总数达9000多万人;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镜 头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物质损失4万亿美元以上。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镜 头 三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雅尔塔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2.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P70
材料:(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问题3:如何评价新的国际秩序?
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
对战后世界和平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局限性: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一些国家的利益。
P71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1945.11-1946.10德国纽伦堡审判
1946.5-1948.11日本东京审判
3: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4: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3.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2. 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对邪恶势力要坚决抵抗,绝不能妥协退让、姑息纵容。
反思感悟
5.我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