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要条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充要条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6-07 22: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充 要 条 件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制作:张德余
 雅礼寄宿制中学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可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一、复习引入 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一、复习引入 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5、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研究其逆命题的真假。 (1)若x=y,则x2=y2。 (2)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ax2+ax+1>0的解集为R,则0b2,则a>b。一、复习引入 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解:一、复习引入 在真命题(2)(3)中,p是q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 在假命题(1)(4)中,p不是q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 在真命题(1)、(2)中,p足以导致q,也就是说条件p充分了。 在假命题(3)、(4)中条件p不充分。(1)若x=y,则x2=y2。(2)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ax2+ax+1>0的解集为R,则0b2,则a>b。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二、新课 2、从集合角度理解: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3、例1、判断下列命题中前者是后者的什么条件? 后者是前者的什么条件? (1)若x=y,则x2=y2。 (2)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ax2+ax+1>0的解集为R,则0b2,则a>b。二、新课 答: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前者是后者的充要条件。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前者是后者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思考:修正p或q,使两者成为充要条件。二、新课 4、简化定义: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二、新课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① 可先简化命题。③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断。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判别充要条件问题的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练习: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 q的什么条件
(1) p: ( x-2 )( x-3 )= 0
q : x-2 = 0
(2) p : a , b是整数
   q : 方程 x2+ax+b=0有且仅有整数解
(3) p : a+b=1
q : a3+b3+ab-a2-b2=0作 业解: (1) p   q q p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p q q p
p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p q q p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新课 8、例3、探讨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1) 水滴石穿。(2) 骄兵必败。(3) 有志者事竟成。(4) 名师出高徒。(5) 不到长城非好汉。(6)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7)蜡炬成灰泪始干。(8)玉不琢,不成器。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三、小结 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②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① 可先简化命题。③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断。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定义1: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四、作业 1、创新作业本。 补:2、写出生活中有四种关系的名言名句各1句。 3、名句探微——名言名句充要关系之剖析(字数不少于500 )。复 习小 结作 业新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