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苏联曾经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互动探究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由一国到多国
(1)东欧: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2)亚洲: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3)拉美:
古巴
苏联模式在东欧推广
东欧国家是二战时期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获得解放的,苏联为了扩大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扶持了当地的共产党上台执政,并在东欧推行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政治: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
经济:1949年,苏联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东欧国家长时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最终导致社会剧变。
表现:
影响:
原因:
冷
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年)
经济
军事
政治
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
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背景
目的
成立
影响
经济互助委员会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
中苏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毛泽东访问苏联
背景:
建交:
结盟:
意义:
互动探究 (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跨了。
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内 容 政 治
经 济
评价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该行收购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推广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最得意的政绩之一:赫鲁晓夫楼
人物扫描
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前苏联领导人。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1964年10月11日赫鲁晓夫下台。
黑白相间毁誉参半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时间
内容
表现
评价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1965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
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勃列日涅夫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一度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时间
内容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1985年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人物扫描
政治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物资匮乏的苏联:排起抢购长龙
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增长19.5%,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1990年下降2%,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17%。
——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措施
重心
结果
评价/影响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53年-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经济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1964年开始
揭开了苏联社会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失败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体制进一步僵化;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1985年开始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败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互动探究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背景: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②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政局动荡。
内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外因: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②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示意图
东欧剧变
原因:
表现:
实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波兰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实质: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
819事件
戈尔巴乔夫辞职
叶利钦
控制全局
1991年年底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苏联解体
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解体含义:
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③解体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初步解体。
苏联的解体
材料一: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直接原因)
合作探究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八一九事件)②1991年底,苏联解体。
原因:
表现:
实质:
“八一九”事件
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
4.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道路自信
发展经济
依法治国
坚持中共领导
合作探究
启示:
认识:
导图整合 素养提升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发展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经互会成立
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挫折
苏联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新政策”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评价: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巩固练习
1.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 )
A.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B.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C.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 D.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A
2.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的历史事件是( )
A.波兰政变 B.罗马尼亚政变
C.德国统一 D.苏联解体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