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8 14: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战后初期,有人望墟兴叹,清除城市垃圾至少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比登天还难。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欧盟
二战后的日本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欧洲
美洲
亚洲
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大发军事横财,远离战场,虽受牵连,但损失相对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一跃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美国、西欧、日本
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美国
西欧
日本
自然地理概念: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政治地理概念:
习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一、欧洲的联合
(一)欧洲的地理、政治概况
冷战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西欧
东欧
(西欧)
材料一: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二: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三: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经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量援助
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
④原有的工业基础(高素质人才,教育制度等)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领域:
标志:意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变革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
成果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斯蒂芬森) 灯泡(爱迪生)、汽车(本茨)、飞机(1903,莱特兄弟)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上有技术突破
能源 煤 电力、石油 原子能
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促进经济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的精神。
西欧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因素?
经济:
政治:
西欧国家国土面积小,市场狭小;主权国家多,易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
美苏争霸下的战争威胁。
联合
怎么解决?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 ——《阿登纳回忆录》
欧洲走向联合目的: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维护自身安全;
提高国际地位。
“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西德总理阿登纳
(三)欧洲国家联合的原因
1.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目的)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1952年
欧洲煤钢
共同体
1958年
欧洲经济
共同体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6个国家)
1993年
欧洲联盟
(12个国家)
经济体
政治,经济一体化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002年
欧元使用
21世纪
性质:
欧盟是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最大)
(四)欧洲国家联合的方式
欧盟的盟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围成一个圆圈,表示欧盟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制作盟旗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性质:
欧洲共同体是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大厦
发展程度:欧洲联盟较欧洲共同体规模更大,一体化程度更高。
欧盟盟旗
欧盟总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盟护照
欧盟货币
统一欧洲驾照
统一欧盟护照
统一欧洲军团
欧洲央行
欧盟的成立对其成员国、欧洲、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1993年
其他46%
美国27%
西欧27%
1965年
美国35%
其他49%
西欧16%
材料二:漫画:昔日援助与今日的竞争
材料三:联盟确立下列目标:
通过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持续的进步;
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欧洲联盟条约》
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启示:合作共赢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917年至2000年)》
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特征
2008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单位:亿美元
4.22
中国
4.84
日本
德国
3.81
4.22
中国
4.84
日本
德国
3.81
14.33
美国
措施
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革新生产技术
历程:
五六十年代
繁荣
七八十年代
滞胀
九十年代以来
“新经济”
特征:全球化和信息化
措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特点一(从发展周期看):
经历繁荣—衰退调整—稳定发展的过程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主要特征:信息化
全球化
①经济发展具有起伏性、周期性。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战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年份
增长率(%)
1950
1955
1965
1975
1985
1982
1994
1999
1
2
3
4
5
6
7
8
9
-1
-2
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美国经济增长率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时 间 原 因 表 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①美国本土未遭战火影响,损失相对较小;大发战争横财;
②美国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③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④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持续发展,刺激经济的繁荣(黄金时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等
发展速度放缓
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新经济”的发展,
经济进一步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工业
服务业
现代农业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西方国家劳动增长率中科技进步的因素
70%
30%
80%
20%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科 技
科 技
其他
其他
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发展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是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个百万富翁,1998年这里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的发展因素
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国家统一
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
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大危机。-------------国家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资本积累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二)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的日本
1.二战后初期的日本和1970年的日本
2.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国开始扶持日本。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
材料二:美国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颁布指令,命令日本军队立即交械投降和迅速复员,废除一系列军事法令,禁止与军事有关的生产及科学研究。1946年日本国会通过由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保留天皇制,但天皇仅仅是“日本国家的象征。
材料三: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为日本的国民经济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四: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行政费用的五分之一,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材料五: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适当的经济政策
发展教育
美国扶持:战争订货
非军事化政策和民主改革
引进科技,创新科技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简表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
表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政治)
腾飞的日本经济:
日本新干线列车
索尼——SONY ; 佳能——CANON
松下——Panasonic ; 卡西欧—CASIO
日立——HITACHI ; 奥林巴斯—Olympus
东芝——TOSHIBA ; 资生堂—SHISEIDO
夏普——SHARP ; 花王——KAO
三洋——Sanyo ; 狮王——LION
美津浓——MIZUNO ; 诗芬——Sifone
“安全网”是指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中的“安全网”指什么制度?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肯尼迪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加强政府干预经济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
二战后
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
50年代
罗斯福
新政期间
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雏形与建立
完善
抗议的人群
贫富分化严重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制度》
缓和社会矛盾
目的: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
社会保险
福利补助
罗斯福总统于1935年8月14日签署《社会保障法案》
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始建于1869年的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
1981年德国社会保险100年纪念邮票
卡尔特救济养老院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影响社会生产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行政成本变高
高福利
老龄化危机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高福利的优点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有利于稳定经济环境的形成
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福利制度下的安逸生活
高福利下政府财政重负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打击工作积极性,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缓和社会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积极评价:
消极评价:
日本的崛起
战后资本主义
欧洲的联合
国家干预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美国的“新经济”
总结提升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哪里?
课堂小结
特点:
1、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
2、加强国家干预;
3、走向联合或合作;
4、重视福利保障制度。
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或扶持
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都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①欧洲联合,走向一体化。(欧共体----欧盟)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与发展。(信息化与全球化)
⑤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二号经济大国
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出现许多“福利国家”
⑦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实行国家干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