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1章《科学入门》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水银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再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4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
A.80毫米 B.104毫米 C.100毫米 D.84毫米
2.(2021秋 奉化区期末)如图是一本七年级科学课本,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该书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19cm、25.18cm、26.20cm、25.19cm,其中错误的结果和最接近课本的真实值分别是( )
A.25.19cm 25.44cm B.26.20cm 25.44cm
C.26.20cm 25.19cm D.26.20cm 25.187cm
3.(2021秋 丽水期末)下列不属于有价值且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了几位航天员
B.影响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九龙湿地公园内雄性和雌性萤火虫的荧光是否一样亮
4.(2021秋 莲都区期末)迈进科学大门,感受科学的奥秘和乐趣。下列关于科学学习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遵守实验安全守则
D.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5.(2021秋 镇海区期末)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6.(2021秋 慈溪市期末)2019年鄞州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7.(2021秋 慈溪市期末)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下列是针对这个观点所采取的做法,其中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8.(2021秋 江北区期末)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大
A.A B.B C.C D.D
9.(2021秋 江北区期末)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7℃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
10.(2021秋 滨江区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11.(2021秋 滨江区期末)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12.(2022秋 仙居县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分别为:6.12cm、6.14cm、6.14cm、6.15cm。则测量结果应取( )
A.6.15cm B.6.13cm C.6.14cm D.6.135cm
13.(2022秋 仙居县校级期中)一支读数是37.2℃的体温计,不经过甩,先后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8℃、38.9℃、36.4℃,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
A.甲是37.2℃,乙是38.9℃,丙是38.9℃
B.甲是36.8℃,乙是38.9℃,丙是36.4℃
C.甲是36.8℃,乙是38.9℃,丙是38.9℃
D.甲是37.2℃,乙是38.9℃,丙是37.2℃
14.(2022秋 苍南县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表是同学整理的“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的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 不变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1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在各楼层安装了直饮水机。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说
C.收集事实和证据 D.制定探究计划
16.(2022秋 义乌市校级期中)义乌市区全 推 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 度,从 预防学生近视。 科利 “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 ,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 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 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 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7.(2022秋 乐清市校级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是必不可少的。
(1)下列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
①烧杯
②试管
③量筒
④试剂瓶
(2)请根据图示填空:
①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
②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为: ℃,图乙温度计的读数为: ℃。
18.(2022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疫情期间,各种医疗器械发挥了重要作用。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 ,最小刻度为 ℃。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填写操作),然后放入病人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病人体温是 。
(2)图乙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 cm。
19.(2022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 的工具,量筒使用时,应将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 相平。现有一个量筒和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到最大刻度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022秋 兰溪市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 3)
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 0.04 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 r为2厘米,外半径R 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21.(2022秋 滨江区期中)①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②、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③、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④、一量筒中原有50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2.(2022秋 桐乡市校级期中)“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嘉兴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A、B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A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A、B培养血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 。
(2)比较A、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生活应用】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如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23.(2022秋 定海区校级期中)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有的土壤细菌(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土壤浸出液。
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氮物质外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
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 ,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
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
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
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24.(2022秋 长兴县校级期中)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在爬行。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只) 第二次(只) 第三次(只) 第四次(只) 第五次(只)
明亮 0 1 2 0 2
阴暗 10 9 8 10 8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5.(2022秋 义乌市校级期中)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
注射剂 剂量 注射方法 检测方法
甲 ? 每千克体重注射10毫克 每3天皮下注射一次 每10天检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
乙 含1.8%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丙 含3.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
(3)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是: 。
(4)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否定原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6.(2022秋 新昌县校级期中)为了探究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小明将1根白色的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秒钟(如图),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变化,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小木棒所处的部位 小木棒的颜色变化
A 白色
B 焦黄色
C 焦黑色
(1)小明的观察记录方法叫 。
(2)由记录可知,物体放在表中字母 所代表的位置处温度升高最快。
27.(2021秋 龙湾区期中)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2)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3)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说明理由 。
(4)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28.(2021秋 长兴县期中)今年3月以来,云南15头无故北迁的大象成了新晋“网红”,它们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造访云南普洱、红河、玉溪等地,向北走了500多公里,“行踪”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校园小记者小明也对此进行了调查,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探究。
(1)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网友甲认为“可能是首领象迷路了”
市民乙认为“大象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学者丙认为“可能是大象生存的自然保护区遭到人为破坏”
收集事实证据
①来自云南省林草局的统计显示,由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83 年的88.90%增至到2020年的97.02%,野生亚洲象从193头上升到300多头。
②为了“劝返”北迁的大象,防止大象进人人口密集区域,引导大象进人食物丰富的林区,云南省共出动工作人员2.5万人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投放象食近180吨,但这依然没有阻止大象继续向北的步伐。
(2)检验假设
根据小明收集到的证据,有两个人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他们是 (填“甲”、“乙”、“丙”中的两个)。
(3)评价与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三个假设,我们已经排除了两个错误的,所以剩下的那个肯定是正确答案了。
你有什么想对小明同学说的 。
期末复习--第1章《科学入门》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已知实际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mm刻度线对准;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204mm的刻度线对准;204mm的刻度线和4mm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为200mm,则每毫米长度代表的实际温度为0.5℃;当沸水冷却到40℃时,40℃比0℃高40℃,40℃对应水银面比对应0℃水银面高出的长度为80mm,则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刻度线对应的是80mm+4mm=84m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6.20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20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故书的长度为:L25.19cm。
故选:C。
3.【解答】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了几位航天员,没有价值且不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B.影响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C.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跟温度、日照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D.浙江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内,无数萤火虫在夜晚闪闪发光,不同种的萤火虫由于发光的形式不同,绝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仅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公园内雄性和雌性萤火虫的荧光是否一样亮,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故选:A。
4.【解答】解: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A正确;
B、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去继承,并灵活应用,更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故B正确;
C、遵守实验安全守则,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故C正确;
D、科学研究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也与我们密切相关,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故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选:C。
6.【解答】解:A、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为1cm,故A错误;
B、165.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B错误;
C、几次结果有差异是由于测量者的估读不同造成的,故C错误;
D、数据166.2cm与其他三个差距很大,因此166.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故最终的测量结果应为:165.1cm,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阶段;②建立新的假设,属于假设阶段;①相信这种说法,属于结论。
故选:D。
8.【解答】解:A、刻度尺受热而膨胀后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间距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偏小,故A错误;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小,故B错误;
C、测量人体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体外读数,示数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用累积法测量纸张厚度时,没用力压紧,纸的厚度偏大,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11.【解答】解: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个过程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6.14cm。
故选:C。
13.【解答】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
所以甲体温是36.8℃,测量值均为37.2℃;乙的体温为 38.9℃,测量值为38.9℃,丙的体温为36.4℃,测量值为38.9℃,所以甲是37.2℃,乙是38.9℃,丙是38.9℃。
故选:A。
14.【解答】解:A、用拉的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时,由于将尺拉得太紧,导致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读数会偏小,故A正确;
B、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会使测得的总厚度偏大,再除以纸张的张数得到的纸张厚度就会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导致温度计玻璃泡内液体体积随外界温度升高而膨胀,所以温度计读数会偏大,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中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若仰视读数则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和证据。
故选:C。
16.【解答】解:A、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为1cm,故A错误;
B、165.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B错误;
C、几次结果有差异是由于测量者的估读不同造成的,故C错误;
D、数据166.2cm与其他三个差距很大,因此166.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故最终的测量结果应为:
L165.1cm,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7.【解答】解:(1)实验室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烧杯和试管,而量筒和试剂瓶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①②正确;
(2)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尺寸时,要用刻度尺带刻度的一端紧挨被测量物体,刻度尺的零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所对应刻度的读数,即为测量值,则图中正确的测量方法为AC,
由图AC知,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即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小于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则选用A图中刻度尺进行测量时更精准,其测量值为2.20cm;
②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其读数为﹣28℃,图乙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其读数为37.8℃。
故答案为:(1)①②;(2)①AC;2.20;②﹣28;37.8。
18.【解答】解:(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由图甲可知,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8℃;
(2)由图乙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故注射器上标有刻度部份的长度为3.00cm。
故答案为:(1)35~42℃;0.1;用力甩几下;(2)3.00cm。
19.【解答】解: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工具;
量筒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或凸液面的顶相平;
由题知,量杯的规格是100mL,最大刻度的高度为h,由于量杯的刻度不是均匀的,从下往上,相邻刻度间的间隔逐渐减小,则量杯50mL的刻度在其最大刻度的高度的一半以上,故给该量杯中倒入50mL的液体时,其液面的高度大于。
故答案为:体积;凹液面的底或凸液面的顶;大于。
20.【解答】解:
①甲同学的方法:
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L2400cm;
②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02);
因为纸的厚度为d;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2240cm。
故答案为:2400cm;2240cm。
21.【解答】解:①、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4cm出表示温度为0℃,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表示温度为100℃,
则此温度计1cm对应的温度范围为5℃,
煤油柱15cm时对应的温度t=(15﹣4)×5℃=55℃
此温水的温度为55℃;
②、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4℃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94℃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
由于4℃到94℃之间有9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9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是,
则当温度为22℃时,实际温度为t2=(22﹣4)20℃;
③、解:饮料瓶的底面积为S
第一次正着放,瓶中水的体积V水=Sh1,
第二次倒放,瓶中水的体积不变,瓶中空气体积V空气=Sh2
饮料瓶的容积为V=V水+V空气;
④、设木块的体积为V,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即V吸V,
则水的体积变为:50mLV,
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木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56mL﹣(50mLV)V,
解得V=24mL=24cm3。
故答案为①55℃;②20℃;③;④24cm3。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2.【解答】解:(1)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除了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有废旧电池组的大蒜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无废旧电池组的大蒜生长正常,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所以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有害垃圾箱中,故选:丙。
故答案为:(1)控制单一变量;
(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丙。
23.【解答】解:③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A培养皿中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尿素。
⑤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若形成了氨,则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
尿素;无色酚酞。
24.【解答】解:(1)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作出的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可推测提出的问题是: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不能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因为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明亮环境中的鼠妇数量少,阴暗环境中的鼠妇数量多,由此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光照;否,因为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实验偶然性太大;
(4)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5.【解答】解:(1)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进行实验处理,则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是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除“有无铅”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甲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
(3)乙组葡萄糖溶液中铅的含量少,丙组葡萄糖溶液中铅的含量多,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多,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故选:C。
故答案为:(1)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吗;
(2)5%的葡萄糖;
(3)体内铅的含量越多,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C。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6.【解答】解:(1)小明的观察记录方法叫列表法;
(2)小木棒的外焰部分最先烧焦,物体放在表中字母C所代表的位置处温度升高最快。
故答案为:(1)列表法;
(2)C。
27.【解答】解:(1)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2)水柱高为40.3厘米与水柱高30.0cm时的高度的差值为△h=40.3cm﹣30.0cm=10.3cm;
温度从19℃降低到17℃时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为5.1cm,
温度从21℃降低到19℃时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为5.2cm,
温度从25℃降低到23℃时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为5.1cm,
温度从27℃降低到25℃时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为5.2cm,
由此可知,温度每变化4℃,高度会变化5.2cm+5.1cm=10.3cm,推算可知,相比水柱高为40.3厘米与水柱高30.0cm,温度降低了4℃,故温度为13℃;
(3)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致会下降5.1cm左右,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如果温度再升高2℃,此时玻璃管中的水全部会回到水槽中,不能从标尺上读出准确的温度值,故该温度计是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来;
(4)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求玻璃管内径要细,精确度更高。
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玻璃泡;(2)13℃;(3)不能;此时玻璃管中没有水,不能从标尺上读出准确的温度值;(4)玻璃管内径要细。
28.【解答】解:(1)题干所知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大象行踪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2)题干所知为了“劝返”北迁的大象,投放象食近180吨,但这依然没有阻止大象继续向北的步伐。.说明网友甲认为“可能是首领象迷路了”市民乙认为“大象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的假设是错误的。所以学者丙认为“可能是大象生存的自然保护区遭到人为破坏”是大象一路向北的原因。
(3)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1)大象行踪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2)甲、乙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