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2章《观察生物》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第2章《观察生物》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8 15:1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第2章《观察生物》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2秋 仙居县校级期中)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提到竹子、桃树、江水、鸭子,其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竹子 B.桃树 C.江水 D.鸭子
2.(2022秋 拱墅区期中)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B 植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C 种 目 科 纲
D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A.A B.B C.C D.D
3.(2022秋 仙居县校级期中)下面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撕取材料 ②滴水  ③滴碘液染色,再用吸水纸吸 ④盖盖玻片  ⑤展平 ⑥擦盖玻片和载玻片
A.⑥④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④⑤⑥②①③ D.③⑥④⑤②①
4.(2022秋 义乌市校级期中)如果在载玻 上写一个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图像变成图 所示的像(  )
A.将载玻 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 顺时针转动180°
C.将载玻 向左上 移动
D.将载玻 向右下 移动
5.(2022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小郭在野外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以下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a有叶…………………………2 1b无叶…………………………P 2a有根…………………………3 2b无根…………………………Q 3a有花…………………………R 3b无花…………………………S
A.植物Q与R的亲缘关系比P与R更近
B.植物R体内有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等
C.植物R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
D.植物S可能是银杏或者水稻
6.(2022秋 柯桥区期中)某同学家中有一块菜园,他想通过种子种植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爱吃的菜品,你认为他不可能得到的是(  )
A.芸豆 B.紫菜 C.黄瓜 D.番茄
7.(2022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生物Ⅱ动物Ⅲ.植物
B.Ⅰ.无脊椎动物Ⅱ.鸟类Ⅲ.草履虫
C.Ⅰ.植物Ⅱ.裸子植物Ⅲ.松树
D.Ⅰ.生物Ⅱ.植物Ⅲ.被子植物
8.(2022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9.(2021秋 奉化区期末)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猪笼草属植物共有野生种约170种,属于热带食虫植物。猪笼草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以获得氮等植物所需的元素。这种现象体现了(  )
A.植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改造环境
C.生物能生长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10.(2021秋 奉化区期末)“红美人”因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该植物一般在4~5月开花,11~12月果实成熟。由此可知“红美人”属于(  )
A.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11.(2021秋 丽水期末)由于受气温的影响,今年桂花集体“失约”10月中旬才竞先开花(如图)。桂花树属于(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2.(2021秋 丽水期末)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排名全省第一。丽水市及所辖县(市、区)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最为重要的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13.(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2021年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是世界上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全球现存8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白蚁和蚂蚁为食,被称为“森林卫士”。近30年来,穿山甲成为全球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保护中华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动物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收集穿山甲做标本
14.(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之一。经过榨糖之后剩下的甘蔗渣,约有50%的纤维可以用来造纸。不过,其中尚有部分蔗髓没有交织力,制浆过程前应予除去。甘蔗渣纤维长度约为0.65~2.17mm,宽度是21~28μm。其纤维形态虽然比不上木材和竹子,但是比稻、麦草纤维则略胜一筹。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①保护组织
②营养组织
③输导组织
④上皮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植物分类图解中的①~⑤分别可代表(  )
A.肾蕨、满江红、油松、玉米、菜豆
B.葫芦藓、水绵、苏铁、水稻、花生
C.满江红、海带、水杉、玉米、银杏
D.肾蕨、衣藻、油松、玉米、菜豆
16.(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小明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B.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
C.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D.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17.(2021秋 丽水期末)甲、乙两同学对相同的几种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他们的分类依据分别是(  )
甲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青蛙、野兔、鱼
2 蜜蜂、蚯蚓、蜘蛛
乙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2 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
A.是否水生、有无脊椎骨
B.有无脊椎骨、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胎生、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胎生、是否用肺呼吸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2022秋 云和县期中)被称为“城市的肾”的三垟湿地位于温州城郊,湿地内河道开阔,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还是“中国瓯柑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350多科,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
下列有黑嘴鸥、蟹、鲤鱼、虾、瓯柑,同学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帮助他继续完成。
1a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 1b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 2a无脊椎骨………………………………B 2b有脊椎骨………………………………3 3a体温恒定,外被羽毛…………………C 3a体温不恒定,外被鳞片………………D
(1)D代表    ;
(2)如图是某同学将湿地内动物分的两大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有脊椎骨
B.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胎生哺乳
(3)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9.(2022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为五种植物及其分类简图,请先将分类简图补充完成,图中a处应填写上然后将A﹣E五种植物对应在分类简图相应序号处,其中①、④的植物分别是    、   。(填A/B/C/D/E)
20.(2022秋 柯桥区期中)《洋葱》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如图所示,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叶表皮属于    组织。
(2)“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图乙洋葱细胞内的[   ]   中,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具有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1.(2022秋 仙居县校级期中)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甲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乙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填字母)。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1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1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④→⑤
B.④→③→①→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⑥
(3)图2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中B包含哪些细胞结构?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大液泡
⑥叶绿体
(4)观察某藻类细胞时,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如图3),则在实际中该细胞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    (上方或下方)和移动的方向为    (顺时针或逆时针)。
(5)如图4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5×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    (亮或暗)。接下来,我们可以选用    (凹面镜或平面镜)。
22.(2022秋 云和县期中)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再用滴管在1、2 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    ,因为此处含氧丰富。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 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像草履虫这样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被称为    生物。
23.(2022秋 苍南县期中)根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图B中的物像调节到视野中央,应该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2)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    (填写结构名称)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若想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尽量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    (填图C中的序号)。
24.(2022秋 瑞安市期中)有一天,小海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海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海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假设:   。
(2)小海实验: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2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海所作出的假设。
①图2是小海在低倍镜中观察到某上皮细胞的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继续观察该细胞,必须在载物台上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
②根据图1的实验现象,小海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25.(2022秋 瑞安市期中)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防卫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组织构成的。
(2)皮肤是人体的器官而不是其他的结构层次,原因是    。
26.(2022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7.(2022秋 桐乡市校级期中)有黑嘴鸥、蟹、瓯柑、青蛙四种生物,同学们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完成下面问题:
1a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
1b 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2
2a 无脊椎骨 ………..……………………………………B
2b.有脊椎骨 ………………………………………………3
3a 体温恒定,外披羽毛 ………………………………………………C
3b 体温不恒定,体表祼露 ………………………………………………D
(1)A代表瓯柑,D代表    ,两者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异是    。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    (填“近”或“远”)。
(3)黑嘴鸥是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生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28.(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排放,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    (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   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
29.(2022秋 苍南县期中)芦苇是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    。
(2)禾本目植物种类    (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3)芦苇在上述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填P、Q、R、S)
30.(2022秋 苍南县期中)如图所示,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填“甲”或“乙”)。
(2)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细胞结构中的    (填结构名称)。
(3)2022年10月9日,中国科考队确认了目前“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为83.4米。云南黄果冷杉如此高大,与构成它细胞的    (填序号)功能相适应。
期末复习--第2章《观察生物》专练---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解答】解:ABD、此三项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C、江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C。
2.【解答】解:A、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因此,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B、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从属关系。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题干顺序反了。不合题意。
D、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都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故选:B。
3.【解答】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正确的顺序是⑥擦、②滴、①撕、⑤展、④盖、③染。
故选:B。
4.【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上’字”,将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就能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植物Q与R都有叶,植物P无叶而植物R有叶,可见,植物Q与R的共同特征多于P与R共同特征,所以,植物Q与R的亲缘关系比P与R更近。A正确。
B、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基本组织,而R是植物,不具有上皮组织。B错误。
C、系统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而R是植物,不具有系统层次。C错误。
D、植物S属于裸子植物,可能是银杏,但不可能是水稻,水稻是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芸豆、C黄瓜、D番茄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而B紫菜则属于藻类植物,不结种子,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他不可能得到紫菜的种子。
故选:B。
7.【解答】解:A、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Ⅰ生物包括Ⅱ动物和Ⅲ植物,Ⅱ动物与Ⅲ植物是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B、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Ⅰ无脊椎动物不包括Ⅱ鸟类,不符合题意。
C、Ⅰ植物包括Ⅱ裸子植物,Ⅱ裸子植物包括Ⅲ松树,II和III不为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D、Ⅰ生物包括Ⅱ植物,Ⅱ植物包括Ⅲ被子植物,II和III不为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故选:B。
9.【解答】解:猪笼草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以获得氮等植物所需的元素,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故选:A。
10.【解答】解:由题意“该植物一般在4~5月开花,11~12月果实成熟”可知,该植物有花和果实,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故选:A。
11.【解答】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开花,不产生种子,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桂花桂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B。
12.【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选:A。
13.【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中华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14.【解答】解:甘蔗茎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甘蔗茎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甘蔗茎里的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筋络是输导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
故选:A。
15.【解答】解: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①内有根茎叶,无种子,应该是蕨类植物,如肾蕨、满江红等;②内无根茎叶,无种子,应该是藻类植物,如衣藻、海带、水绵等;③无果皮,有果皮,应该是裸子植物,如水杉、苏铁、银杏、油松等;④有果皮,子叶有一片,应该是单子叶植物,如玉米;⑤有果皮,子叶有两片,应该是双子叶植物,如菜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解答】解:A、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就越少,B正确;
C、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内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正确;
D、图乙看上去像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具有细胞壁,是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D错误。
故选:D。
17.【解答】解:甲中的1类动物:燕子、青蛙、野兔、鱼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类动物:蜜蜂、蚯蚓、蜘蛛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可见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乙中的1类动物:燕子属于鸟类、野兔属于哺乳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2类动物: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冷血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可见分类的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内一般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则A代表瓯柑;B属于无脊椎动物,则B代表蟹、虾;C属于脊椎动物,体温恒定,外被羽毛,属于鸟类,则C代表黑嘴鸥;D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外被鳞片,鲤鱼符合该特征,所以D代表鲤鱼。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乙图中甲类黑嘴鸥、鲤鱼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乙类虾、蟹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③向河水排放污水;而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都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选:C。
故答案为:(1)鲤鱼;
(2)A;
(3)C。
19.【解答】解:①孢子繁殖,无根、茎、叶的分化,符合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图中E水绵属于藻类植物;④种子繁殖,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符合被子植物特征,图中D松属于裸子植物。
故答案为:E;D。
20.【解答】解:(1)洋葱的鳞片叶表皮有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洋葱细胞的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多种物质,切洋葱时“辣”眼睛的物质主要来自于洋葱细胞⑤液泡内的细胞液。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到支持作用。
故答案为:(1)保护;
(2)⑤液泡;支持。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1.【解答】解:(1)临时装片的制作的主要步骤: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防止气泡产生。如果C步操作不规范,就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物像(气泡)。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则主要操作步骤是A、①→③→④→⑤。
(3)洋葱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不同点:洋葱表皮细胞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所以B包括②③④。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因此,某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是位于液泡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是逆时针。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所以,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接下来再将反光镜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
故答案为:
(1)C。
(2)A。
(3)②③④。
(4)上方;逆时针。
(5)暗;凹面镜。
22.【解答】解:(1)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材。
(2)为了防止草履虫在镜下运动过快,可以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其运动,便于观察。
(3)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放置某物质,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草履虫趋向该物质),则说明该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像草履虫这样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1)表层;
(2)在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3)有利;单细胞。
23.【解答】解:(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B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2)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若想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尽量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①和目镜④。
故答案为:
(1)右下。
(2)遮光器和反光镜。
(3)①④。
24.【解答】解:(1)小海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海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华作出假设为: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小海在低倍镜的视野中观察到某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若要在高倍镜下继续观察该细胞,必须在载物台上将临时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②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
故答案为:(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右下方。
②维持正常的形态。
25.【解答】解:(1)皮肤从外到内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由上皮组织组成,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之所称器官,是因为由多种组织构成,并行使一定功能。
故答案为:
(1)上皮;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之所称器官,是因为由多种组织构成,并行使一定功能。
26.【解答】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方法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
故答案为:
(1)物。
(2)②。
(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7.【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所以A代表瓯柑,D代表青蛙,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瓯柑和青蛙两者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异是瓯柑无系统;
(2)A是植物,B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C鸟类体温恒定,体表被覆羽毛,D青蛙体温不恒定,体表祼露,所以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远。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③向河水排放污水;而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青蛙;瓯柑无系统。
(2)远。
(3)①③。
28.【解答】解:(1)鲫鱼、鲢鱼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鱼必须呼吸水中的氧气,说明了水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鳃呼吸,鳃为鱼的呼吸器官。
故答案为:(1)脊椎
(2)水
(3)鳍;鳃
29.【解答】解:(1)种是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
(2)在生物分类单位中,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在分类单位中,禾本“目”的单位比禾本“科”大,所以,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3)芦苇由其分类地位图示可知,它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所以,芦苇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因此,处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Q位置。
故答案为:(1)种。
(2)多于。
(3)Q。
30.【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即蜗牛的体细胞)结构模式图。
(2)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云南黄果冷杉如此高大,与构成它细胞的①细胞壁功能相适应。
故答案为:
(1)乙。
(2)细胞质。
(3)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