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3 13: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嬴政, 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后回到秦国,13岁即王位,22岁亲政,30岁时开始灭六国,39岁时一统中国……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出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能说出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和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目标二: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识读图片,能说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目标三: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相关资料,能列举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学习目标
材料一: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三 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材料四 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人民希望结束战争,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长平之战后,为秦灭六国奠定军事基础
秦统一的原因: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④长平之战后,为秦灭六国奠定军事基础
挥师灭韩
破赵逼燕
占领魏地
大举伐楚
攻破燕国
吞并齐国
咸阳
策略:远交近攻
一、秦灭六国
2、过程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意义: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秦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
皇帝
丞 太 御史
相 尉 大夫
郡(郡守)
县(县令)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最高统治者
行政 军事 监察
(1)确立皇帝制度,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3)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自称始皇帝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
(1)确立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依据
地方长官的 任职方式
地方与中央 政府的关系
以血缘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诸侯王位世袭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拥兵自重
郡县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
(3)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P49课后活动一。
1、政治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秦统一的
原因
2.秦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意义
公元前221年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④长平之战后,为秦灭六国奠定军事基础
嬴政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其它
阅读下列史料:
史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史记》
史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资治通鉴》
史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1)根据史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什么制度的实行?
(2)史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发生在何时?
(3)史料二和史料三分别反映出“王”采取了哪项措施?
分封制
嬴政
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公元前221年
史料二:确立皇帝制度
史料三:实行郡县制
课堂练习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了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任免官吏 B.思想控制 C.君主专制 D.言即法律
3.明朝张居正在《杂著》中这样评价秦始皇:“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下列史实能论证秦始皇在“创制立法”上最重要贡献的是( )
A.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C.防御匈奴,修筑长城 D.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D
C
A
1、政治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秦统一的
原因
2.秦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意义
公元前221年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④长平之战后,为秦灭六国奠定军事基础
嬴政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其它
公元前221年,有个秦国人坐着马车从咸阳出发去原齐国旅游,结果齐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他只好步行。后来,他路过齐国一家布店,兴致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车轨不统一
如何解决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为小篆,后使用隶书。
2.文化上: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圆形方孔半两钱
(1)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经济上:
意义: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2)统一度量衡
3.经济上: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车轨修驰道)
秦朝规定了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
车宽约为今天的1.4米。
意义: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4.交通上: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意义:促进岭南地区的开发,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5.军事上: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
灵渠
临洮
辽东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长城

西
南海
三、秦朝疆域四至
大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鼎盛时期的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同一时期称霸西方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面积只有195万平方公里。
资料一: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资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资料三: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评论,要一分为二。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 ——毛泽东
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三中的资料一,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资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问题探究2:资料一和资料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胡曾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资料一、资料二相比,资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评价: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依据:他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史实: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课堂练习
1.《中国人史纲》这样评价秦始皇:“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这种评价是基于(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确定国家政治框架
C.秦朝的版图空前辽阔 D.开始实行分封制
2.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前202年,小苏用小篆给家人写信
B.前228年,官员称嬴政为大王,竟未受斥责
C.前218年,张某因功被皇帝赐给一块封地做了诸侯
D.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马
B
C
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郡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
4.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A
C




1.秦统一的原因
2.秦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意义
公元前221年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④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嬴政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秦统一的原因
2.秦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意义
公元前221年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④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嬴政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政治上:建立了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
管行政、军事、监察;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文化上:
统一文字为小篆,后使用隶书
3、经济上:
4、交通上:
5、军事上:
(1)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驰道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
1、政治上:建立了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 管行政、军事、监察;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文化上:
统一文字为小篆,后使用隶书
3、经济上:
4、交通上:
5、军事上:
(1)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驰道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
本课小结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
秦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度量衡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
统一车辆和道路,修驰道
统一多民族国家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