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衰落兴起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政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末起义藩镇灭唐一、玄武门之变(不做要求)
1、背景:
(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①与父反隋,位上王公: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起兵反隋建唐,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功劳卓著,受加封。
②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拥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谋士猛将。
(2)兄弟争夺:
①太子李建成深感威胁,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同盟,多次谋害不成。
②李世民先发制人,收买太子心腹,设计要除掉兄弟。
2、经过(626年):在玄武门秘密布置,乘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际,李世民射杀太子,其将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高祖无奈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二、贞观之治1、概念: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2、表现:
(1)政治:
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法律: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完善三省六部制 魏 征以___为镜,可以正衣冠;以___为镜,可以知兴替;以___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铜史人二、贞观之治完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表现:
(1)政治:
(2)经济:
(3)文化: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法律: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完善三省六部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4)民族关系 ①背景: 少数民族骚扰边境;唐朝统治稳定与发展②概况:战而后和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4)民族关系①背景:
②概况:
③意义: 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统一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5)对外关系:
①政策:友好开放
②概况
A.友好的对外政策:
佛经传入中国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商业中心)
B.开放的文化政策:
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③评价:
A.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B.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半岛的新罗、日本的“大化改新”。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兴科举,大办学校扩大了统治基础复苏了唐初经济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扩大了统治基础结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盛唐伟业奠定了基础精简机构,提高了效率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存百姓”
即民本思想思考:唐太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太宗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原因:(1)吸取了隋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2)目睹了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的伟大力量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实质(根本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小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统治者吸收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c.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三、晚年反省(不做要求)
1、过失:
贞观后期,随着隋亡教训远去,唐太宗发生变化:少于纳谏、滥用刑罚、滥用民力、求仙炼丹等。
2、反省
撰写《帝范》,反省过失,对继承者总结为君之道。
3、自评:“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课后巩固练习: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③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和晚年的自我批评精神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
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对盛世的认识:肯定其进步作用
认识其实质4.盛世出现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24功臣相貌于凌烟阁,他们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这些人有的参加过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于少数民族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材料三 书本《步辇图》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时怎样用人的?给后世以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时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