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新课标版选修2第4单元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新课标版选修2第4单元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06 10: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君主立宪制: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一条主线:两个趋势:三个转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资产阶级民主再到公民民主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从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社会思潮等角度入手分析。①经济基础:②阶级力量:③历史传统:④社会思潮:⑤政治斗争:17C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13C以来议会与君主的斗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光荣革命)工场手工业阶段1215年《大宪章》1215年英国约翰王签署《大宪章》2.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军事权司法权征税权立法权①确立议会法权高于君主王权的原则②奠定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和法律基础实质: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①经济基础:②阶级力量:③历史传统:④社会思潮:17C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13C以来议会与君主的斗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宣传⑤政治斗争: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光荣革命)2.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①确立议会法权高于君主王权的原则②奠定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和法律基础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实质: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1215年《大宪章》工场手工业阶段1.含义: 内阁由议会产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且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2.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②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的最高行政机关;③汉诺威王朝,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始,沃尔波尔开创组建内阁的行使;⑤19C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案例1:玛丽死后无嗣,王位由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1714年 安妮去世,无嗣,王位由斯图亚特家族的远亲德意志汉诺威选侯乔治继承。乔治不懂英语又不了解英国国情,本来就怕在内阁会议上出丑,于是他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杀逐请进口惯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行政权逐渐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内阁。 案例2:1781年秋,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国内,议会下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内阁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辞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开创首相失去议会下院支持时,应率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案例3.1783年英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25岁)威廉小·皮特遭遇下院的不信任提案。1784年顶着议会的巨大压力,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结果获新选出的下院支持,皮特内阁得以留任,首相位置得以巩固。开创首相解散议会下院,重新选举的先例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白金汉宫议会大厦唐宁街10号首相:卡梅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思考:①议会议员和首相产生的方式和途径?②三权分立是否彻底,有无其它可能?③世袭君主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英国君主立宪制结构英王议会内阁“虚位元首”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形式上的权力礼仪上的职能立法者监督者从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图示一议会首相君主上院下院任命贵族世袭选民普选选举多数党
组阁形式任命负责法院独立(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中心,立法权)(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图示二首相内阁议会下院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政体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②权力中心在议会(下院);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③君主“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是民族团结的心理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④首相三重身份:政府首脑、政党首领和多数党领袖。⑤议会可间接控制部分行政权,首相也可间接控制部分立法权;三权未彻底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