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五个生字,会写“断”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画面的景色。
4.抓住“望”“断”“回”“出”和“来”等关键字,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字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走进古诗。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就像我们这个单元主题所表达的那样。
2.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诗歌。(简介李白)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去——《望天门山》
3.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1)注意读“望”字,要读重一些,来,我们来齐读课题。
(2)诗题“望”是什么意思 往远处看 你能根据天门山这三个字猜想一下天门山的样子吗?
(3)解读“天门山”。
师:在今天的安徽省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4)小结:看来借助注释能够很好地帮我们理解古诗。
过渡:李白“望”到了什么 “天门山”又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让我们随着李白去“望天门山”,一起去欣赏天山门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
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通过单元导入,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进古诗的兴趣。
二、读通诗句,感受古韵。
1.自由读《望天门山》,要求:读通准字音,读通诗句。
A生自由读,师相机正音。
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听着也是一种享受呢。谁来读?
3.指名读,师点评 。
这首诗应该怎么读才朗朗上口,有情有味呢?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课件相机呈现2/2/3的节奏划分。
3.按节奏划分再读。
(1)你们读得真好,诗歌之美,首先来自它的韵律美,是有节奏的,它的节奏左右着诗的情味。
(2)生读(个读、组读、全班读)。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首先必须会读。朗读先于义理,需要放声读。熟读成诵,是习得古诗之道,是培养、呵护民族精神之道。
三.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想象画面。
师:都说诗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望天门山》是一幅画,那这幅画里都有什么景物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圈画出诗中写景物的词语。
师:结合注释,我们了解到“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
“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咱们一起读描写景物的词,这些词让你想到哪些颜色呢?(青、碧绿)对呀,五颜六色。它不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了吗。这是景物描写。
(一)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乘着孤帆去感受天门山的美吧,首先他看到的是:(课件:天门山断楚江开。)
这句诗,哪个字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
(二)聚焦“断”“开”想象画面。
1、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
师讲解:你在看这个“断”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左边表示丝线,右边表示刀斧,用这个刀斧把这个丝线一段一段的把它砍断,那么在这 楚江的水就像这把利斧一样,把天门山从中间一劈为二。
2.书写“断”字。
师指导:书写生字之前,我们要:一看结构,二看部首,三看关键笔画。
①范写 ②生书写 ③反馈点评
师:大家太能干了,不仅能记住了断字,还能把它写得这么漂亮!
3、师:天门山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就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此刻你们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预设:波涛汹涌、汹涌澎湃、风号浪吼......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居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进诗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 高大 )的天门山被( 波涛汹涌 )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
过渡:一个“断”字,一个“开”字,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请用诗句来回答。
(三)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
1.理解“回”。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有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2.了解“至此回”的原因。
滚滚东流的江水撞到山壁时,在这里翻滚咆哮,回旋徘徊。气势雄伟的天门山把浩荡的长江水调转方向。
3.说说读第2句诗时你脑海里的画面(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就形成了这样壮观的景色,我们合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再读,读出韵味)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断”“开”“至此回”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我们能够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奔腾不息。
设计意图
圈画诗中景物,是为了知道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抓“断”“开”“至此回”想画面,是因为从这些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同时也是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四、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1.品“出”“来”,想象画面。
师:你看,李白披着霞光,乘着一叶小舟顺流而下的时候,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答)
师:“两岸青山”怎样相对“出”的?
师点拔:(借助生活经验)每当我坐车或骑车的时候,感觉前方的景物是朝我飞奔而来的。诗里说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李白乘坐的小船速度非常快离天门山越来越近了,所以感觉两座山同时出现在眼前。这两座山就像迎接客人的到来一样。
播放动画课件。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立着,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中。
我们再读一读 (换种表达方式)
小结:是呀,舟行碧波上,两岸青山相对,一个“出”一个“来”字,让原本静立不动的山活起来了,因此李白情不自禁吟起来:课件出示整首诗。
李白才华横溢,对祖国充满抱负的才子,在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高大险峻的山和翻滚回旋的水,他不禁激动万分,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他借山水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学生不易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它能帮助学生体会到:一个“出”字化静为动,逼真地表现了行舟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五:总结引领
1.刚才我们通过查看注释、抓重点词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诗句所描述的画面。
2.拓展:《望天门山》,李白以“望”统领,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而去的雄奇景色,同样是“望”,刘禹锡看到的洞庭湖是怎样的?
出示(两首诗)
思考:
1.自学《望洞庭》,圈画刘禹锡看到的景色。
2.尝试说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所描述的画面。
3.总结: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瑰宝,而李白只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设计意图
两首诗都是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让学生通过运用前面习到的学习方法展开想象理解诗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方法。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望洞庭》,大家还记得我们的学习方法吗?
(1)借助注释。(2)重点字词。
(3)想象画面。(4)联系生活实际。
2.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上这些方法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
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
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
(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板书:晴、好。
(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来。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句描写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1)生理解“亦、奇”的意思。板书:雨、奇。
(2)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
(4)师引读诗句。
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
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大好。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
(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
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
2.介绍西子。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所以今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
3.淡妆指的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那浓抹又是什么时候?淡妆或浓抹适合西子姑娘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4.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天还是秋天都如此神齐美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
(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读。
3.熟读成诵。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请同学们齐背古诗。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壮美的山河,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多读古诗,在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中感受祖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