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选必2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古代的疫病
任务1: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疫病。
急性传染病
1、疫病的定义
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人体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疠气可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而致病,亦可随饮食 、蚊虫叮咬 、虫兽咬伤 、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疠气侵袭 ,可导致多种疫疠病证发生。
传染病原
疫病
疠气
(明)吴有性
2、重大疫病介绍
(1)天花
(2)鼠疫 (黑死病)
(5)西班牙大流感
人类疾病
麻疹 艾滋病
肺结核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埃博拉病毒病
百日咳 MERS
SARS 2019-nCoV
(3)黄热病
(4)斑疹伤寒
(6)疟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最后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繁殖能力,感染患者通常在3到5天内就会死亡。病人去世以后,病毒依然能存活数月之久。
2、重大疫病介绍
身体强壮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喉咙或舌头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干渴,这时患病者的身体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烂,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人尸体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史》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50-前1145)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
(1)天花
英女王玛丽二世(1662-1694)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33-1603)
沙皇彼得二世11岁登基,1729年14岁死于天花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五(1710-1774)
死于天花的欧洲君主:
在清朝12位皇帝中,有两位皇帝:顺治和同治帝都死于天花。还有两位患过天花的“麻子”皇帝:康熙和咸丰。
努尔哈赤先后有两子死于天花,第8子皇太极未出过天花,是为清太宗。
顺治帝为避天花曾长期不上朝,但偏偏天花却“爱”上了他,致使其没活满24岁。顺治有十四个儿女,其中四个皇子、五个皇女都死于天花,第三子玄烨得过天花,获得免疫力,被立为皇位继承人,是为康熙皇帝。
康熙帝生育21个子女,成活者仅10个,其余11个,有10个死于天花。
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独子,6岁即位,1874年19岁时死于天花。
——整理自《清史稿》
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后被称为“穷人的核弹”。通过飞沫或接触感染。
①查士丁尼大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在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它使正常的食物生产与供给体系受到破坏,重创了帝国经济和帝国军队,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此后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死亡。这次鼠疫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欧洲的浩劫——鼠疫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纲要(下)》P18
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7 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纲要(下)》P18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在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
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大规模啮齿动物流行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在面部、腋下、腹股沟长出大肿块,并且皮肤会出现黑斑,大多会在感染48小时内死去。
②黑死病
结合图片和史料阅读,说说黑死病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黑死病让人们认识到人的生命的可贵,表现出对及时享乐的追求和对现世生活的无比珍惜,从而要求打破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反对宗教的束缚。此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所在。
(3)西班牙大流感
它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导致2500万-1亿人死亡。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天花 古埃及时期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18世纪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中国清朝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鼠疫 6世纪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大量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 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称为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斑疹伤寒 20世纪早期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历史悠久、多源发生、患者范围广、死亡人数多。
任务2 :归纳历史上的疫病有何特点 (时间、地域空间、社会空间角度)
(4)当代流行病毒
人类疾病
麻疹 艾滋病
肺结核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埃博拉病毒病
百日咳 MERS
疟疾 2019-nCoV
SARS …
我们以往认为,人类就是历史的绝对主角,但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物种对历史的影响,有时候来得更大,甚至会左右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任务3:探究疫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疫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材料一:瘟疫给予了雅典同盟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可能至少有1/3到2/3的雅典人死亡,包括雅典著名的将军伯利克里......战争在拖延了27年后,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战败告终。
——卡特赖特、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
(1)疫病影响世界格局
材料二:这场瘟疫......直接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促使欧洲民族国家相继兴起。与此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城市的主导权.
——杨靖《黑死病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雅典瘟疫
思考:疫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瘟疫——
黑死病——
天花——
西班牙大流感——
战争使瘟疫传播,同时,瘟疫在战争中又充当了隐形的生物武器,改变了战争的结果,影响着世界大格局的演变。
加速了古希腊罗马的衰落
成为14世纪欧洲的噩梦
是印第安人灭绝的元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休止符
(2)疫病影响国家治理:强化职能、加强救助、国家立法
材料一:庞大的国家机器低效运转,社会政治秩序混乱动荡。
——张绪山《14 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避免恶性循环;限制出入黑死病疫区;禁止和疫区进行贸易和人员往来。
——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三:1388 年英国第一个关于卫生的法令规定:“如在城市河中、街道上倾倒动物粪便,罚款 20 磅”。
——李威《论中世纪英国医疗的特点》
材料四:除减免税收外政府还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保障生存的需要和底线的赋税。
——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 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
思考:疫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黑死病使欧洲学术界失去了许多学者……剑桥大学的40位教授中死了16位,牛津大学的学生人数从3万人降低到6千人。在欧洲大陆,30所大学中关闭了5所……教育变得更实用,更世俗化,向方言转化更快……英国从官方语言法语向英语转化。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疫病影响教育发展:世俗教育、民族主义
思考:疫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圣体学院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
(4)疫病影响卫生观念:卫生观念增强、注重个人卫生
材料二: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
材料三:洗头洗手洗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用衣服包裹全身被认为是生存的必须,肥皂的杀菌作用被注意,人们极力回避患者和其碰过的物品。
——杨靖《黑死病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材料一:“街道是最受污染的地方,每家的垃圾从窗户扔到街上,街上还有动物腐烂的尸体,清理的马厩的污物也直接扔到街上”。
——李威《中世纪英国医疗研究》
思考:疫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抗疫措施
①重视公共卫生
人痘接种法
宋代安乐坊
★古罗马非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旧有豫章沟……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 《朱文公文集》
“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
——《本草纲目》水部
《唐律疏议》“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
汉长安城直城门南门道地下3米处发现的巨型排水涵洞
古罗马发达的排水设施
改善公共设施
4、抗疫措施
②重视疫病的防治
人痘接种法
宋代安乐坊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 《汉书·平帝纪》
★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
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汉代“病迁坊”隔离麻风病人
南齐“六疾馆”
唐代寺庙病坊和养病坊
宋代安乐坊
中国古代的救治机构
我国在16世纪时就已经发明了防治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它同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英国医生琴纳1796年试用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获得成功。人类最终消灭天花。
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及1885年研制出狂犬病疫苗,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
③医学进步
思考点:(中国)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1)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
(2)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伤寒等疫病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3)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
纪连海,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者
从历史来看,在平衡博弈的过程中,疫病其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卫生观念的形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疗史学者余新忠
任务4:在与疫病博弈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哪些成就?
二、中医药的成就
医学
药学
4.数量巨大的中药典籍
1.独特的理论体系
(讲求辩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
3.独具特色的医学遗产
(如针灸、推拿、食疗等)
二、中医药的成就
战国时期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 东汉晚期 东汉晚期
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1)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
(2)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3)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精通外科手术
麻醉药“麻沸散”
健身法“五禽戏”
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学奠基。
医学
二、中医药的成就
唐朝
药王
北宋
明朝
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
医学
二、中医药的成就
药学
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1)全书框架一目了然;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
(2)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裨补阙漏。
(3)这种体例也使该著作成为集中医药学知识之大成的著作,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也对今天人们编写著作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做演讲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在德国魁茨汀中医院体验推拿的人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匈牙利召开
中医药能走向世界的原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医院、中医学校,等等)
(2)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
(3)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
(4)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走出去)
(5)中医独特的魅力;
(治疗效果好,简便经济等,如屠呦呦的青蒿素)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西医发展概况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1)概况
(2)发展历程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的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开明的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的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
①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
②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③西医院校的建立,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④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开端: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迅速传播:鸦片战争后
这座京师自来水公司的来水亭建于1908 年,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设计,专门用于自来水消毒。
(1)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一场划时代的战疫
12月25日,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华人居住区傅家甸
1910年10月28日首例
11月8日爆发
波及整个东北,
影响华北,
卷走六万条生命。
建议阻断交通,实施车厢隔离。
中国第一例尸体解剖,提肺鼠疫新论。
呈请圣旨准许火化
建立疑似病院,防治一体。
1910.12-1911.4,以现代医学战胜东北大鼠疫。
1907,接受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校长。
1896-1903,留学剑桥大学,学习细菌学至博士。
以伍连德为代表的西医有什么特点?
1911年4月出席在奉天(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在解剖、诊断、制药方面成就突出。
——把教学、临床和科研三者相结合。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理解剖,取样分析,这是西医的方法。辨证施治,阴阳五行,上病治下,左病治右,这是中医的方法。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可以分解为许多部件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开、修理、更换。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表里一体,虚实相通。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近代文化视野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
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治;以草药为主,药食同源,注重养生。
西医:局部定位,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中西医药的认识?
思考:传统西医和近代中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理论上 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
技术上 注重“辩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 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
从医资格认定上 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 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
医疗实践上 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 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
古代的疫病
中医药成就
西医的传播
西医发展概况
传播过程
传播影响
有利于医学近代化发展
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启迪民智,改变陋习
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
文化侵略,过于否定中医
明末清初传入,影响有限;近代后,影响扩大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等
古代成就
现代成就
重大疫病
疫病影响
疫病防控
天花、鼠疫
隔离、派药、预防、赈恤、接种
政治:威胁统治,导致王朝更替
经济:生产停滞,饥荒严重
文化:新思想萌芽
社会:人口死亡,社会秩序混乱
军事:影响战争成败
中西医结合,设立中医院,走向世界
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诊治疾病;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