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
【知识速递】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分类
①自然要素:地质、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②人文要素:包括 、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2.区域整体性表现
(1)区域要素相互影响
影响 表现 举例
直接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间接影响 区域的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
(2)区域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区域关联的影响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要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人文要素差异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 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发展变化
项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
表现 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问题驿站】
1.人们常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东北黑土的肥沃。这种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2.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一致吗?为什么?
【习题演练】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行政区域,新区内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 B.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
C.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差异明显 D.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①技术水平先进
②地理位置优越
③现有开发程度低,空间充足
④湖面广阔,水运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B.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C.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 D.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也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其总部设在北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宗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图为亚投行朋友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亚投行等一批区域性组织动辄牵扯到六大洲多个国家,说明( )
A.各区域内部整体性减弱 B.各区域间差异性加强
C.各区域的层次性减弱 D.各区域间开放性增强
5.“亚投行”的设立对全球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 B.劳动力价格 C.市场 D.自然资源
图为世界部分著名河流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河口为常绿阔叶林 B.恒河水量丰富且稳定
C.密西西比河存在凌汛现象 D.三地河口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7.图中各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西西比河下游主要发展乳畜业
B.恒河三角洲主要作物为黄麻
C.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都是灌溉水源
D.修水库是尼罗河流域开发的核心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降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9.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差异显著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气候大陆性强,年降水量200mm以下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处,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座山峰终年积雪,形成西北地区的“湿岛”。河西走廊也是我国古今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下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
(1)从区域关联性分析祁连山脉被誉为河西走廊“母亲山”的原因。
(2)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3)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河西走廊部分地区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1.地貌;人口;景观
【问题驿站】
1.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2.不应该。示范区内的各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存在差异、发展各有特色,其发展应依据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方向。
【习题演练】
1.答案:B
解析: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A错误。行政区域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B正确。自然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错误。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雄安新区目前技术水平不先进,①错误;雄安新区距离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较比较近,地理位置优越,②正确;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低,未来发展空间充足,③正确;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附近,但是白洋淀的水运不便利,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合理进行产业分工,产业不宜向核心城市集聚,A不可取,符合题意。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B可取,不符合题意。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利于京津冀地区加强交流与联系,促进协同发展,C可取,不符合题意。区域之间既竞争又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D可取,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国为加强合作交流,做到资源等共享、合作共赢,全球经济成为一盘棋,这表明区域内部整体性增强,区域间差异性会随着各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联系加强而减弱;图示各个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正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强,使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区域性组织的成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我国实施“亚投行”倡议就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宗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合作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A正确;相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价格高,不具有优势;“亚投行”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市场不是我国的优势;合作涉及的国家中,位于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部分国家自然资源充足,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并不一定具备显著优势,排除BCD。故选A。
6.答案:D
解析:三地河口处为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正确;尼罗河河口为地中海气候,为常绿硬叶林,A错误;恒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恒河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故B错误;密西西比河自高纬流向低纬,不存在凌汛现象,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密西西比河下游流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水热充足,是美国重要的棉花带分布区,A错误;恒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适宜黄麻的生长,是南亚黄麻的主要分布区,故B正确;图示尼罗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灌溉水源,恒河和密西西比河不是,故C错误;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综合利用,修建水库是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8.答案:D
解析: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分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A不符合题意;西北干早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由草原到荒漠,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热量和水分的变化为基础,因此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东西差异显著,B正确、C错误;西北地区的东部,即内蒙古高原的东部,还能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区域都受冬季风影响,A错误;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在400mm以下,西部降水少,在200mm以下,D错误。故选B。
10.(1)答案:祁连山脉高山冰雪融水,给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提供水源;山前形成洪积—冲积平原,绿洲发育,人口、产业集中。
解析:从区域关联性(即不同区域间要素流动)分析,祁连山自西北至东南走向,几乎贯穿甘肃大地,高大的山峰截住了气流和云团,在高山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的东北侧,气候干旱,祁连山脉高山冰雪融水给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提供水源,在山前形成了众多洪积扇与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因而河西走廊有了绿洲农业,人口、产业集聚。
(2)答案:利于引进资金、技术,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利于打造地域性特色产业集群,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解析:丝路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因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可以获得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利于特色农业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仓储和物流体系相连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地域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降低成本,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建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答案: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和经济规模小,电力需求量小(远距离输送,成本高);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破坏植被,改变地貌,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风力发电设备运行对野生动物产生严重影响;风力发电不稳定,需要搭配火电,会增加成本,污染环境。
解析: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建设工程破坏植被,改变地貌,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另外当地人口和经济规模小,经济相对落后,电力需求量小,并且远距离输送,成本高,且风力发电相对不稳定,需要搭配火电,会增加成本,污染环境,因此储电成本高。
2